鄒志



摘 ?要:由于各地區的經濟發展極不平衡,信息技術課程的開展情況也各不一樣。我校地處粵西山區,學生有來自市區,也有來自下面鄉鎮;有些學校開設了信息技術課,有些根本沒有開設;有些家庭購買了計算機并允許學生有目的的使用,有些家庭沒有購買計算機。諸多因素造成了學生的計算機知識水平差異,導致他們的信息技術水平參差不齊。本文結合上課使用的ITtools平臺,就初中信息技術課堂中如何進行差異教學,進行了有效的嘗試。
關鍵詞:差異教學;ITtools平臺;初中信息技術
無論什么時間、什么地點,做同樣一件事情,對于任何一類群體來說,差異是客觀存在的,無可避免的。我研究的對象主要是我校的七、八年級學生,初中學生存在明顯的個體差異,他們所擁有的興趣愛好、知識基礎、認知能力等多方面皆存在差異。我們老師需要轉變自己的想法觀念,嘗試去接受、理解、尊重和善待學生間的差異,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朝著多元化、個性化方向發展。
一、差異教學的基本內涵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華國棟研究員指出“差異教學是指在班集體教學中立足學生差異,滿足學生個別的需要,以促進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得到充分發展的教學”。筆者認同華研究員的這個說法,我們在日常教學當中應該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而采取相對應的教學方法、授課內容、評價方式等。通過差異教學讓所有學生都有自己的收獲和個人發展,實現“因人而異、因材施教”。
二、ITtools平臺概述
圖1
ITtools是由浙江溫嶺陳斌老師開發的一款針對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輔助網站。該網站整合了上課模塊(包含有多媒體頁面、調查頁面、小測驗、生生互評、課堂bbs論壇等)、作業模塊(包含作業批改、測驗批改)、成績管理模塊(包含作業成績、學習情況等),還有其他一些實用的功能,如中英文打字(中文可以添加文章、顯示全校排名)、精華作品展示、師生答疑、每周一文、課堂隨機點名等。基本滿足我們信息技術課堂使用的需要,方便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網站頁面如圖1。
三、如何進行差異學生的劃分
在信息技術課堂中,在大家都努力學習的前提下,發現學生差異最明顯的方式就是學生完成任務的速度和質量。不過這僅是學生存在差異的其中一種表現形式,要找出準確的真實差異,必須從根源著手。根據筆者多年的實踐經驗,可以從以下方面尋找學生存在的差異。
(一)知識水平的差異
小學階段,有些學校開設信息技術課程,有些學校根本沒開課;有的學生家里有電腦,可以使用,而且經常使用電腦,有的學生家里沒有電腦,從來沒碰過電腦等。這些原因都導致了學生知識水平存在差異。
如何找出這種差異。在剛開始接觸學生的前面兩節課,我都不著急進行課本內容講授,而是先進行打字練習和問卷調查。
1.打字練習。第一節課主要是進行打字練習,通過打字練習熟悉鼠標和鍵盤的常用按鍵,然后安排兩個小任務(使用Word文檔完成):任務一,輸入大小寫、標點符號、特殊符號,可參考圖2;任務二,進行一個簡短的自我介紹,可介紹自己的姓名、年齡、來自哪里、興趣愛好,夢想是什么等。兩個任務完成后通過ITtools平臺上傳。
2.問卷調查。問卷調查可以采用網絡問卷方式,設置好常見問題,通過ITtools平臺發布下去,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如圖3。
(二)學習興趣的差異
有的學生喜歡語文,沉浸在文學的世界中歡欣和自在;有的喜歡數學,樂此不疲于嚴密的邏輯推理;有的喜歡物理,科學現象讓他們深深著迷;有的學生喜歡藝術,在眾人面前展示才藝光彩照人。興趣愛好的差異,是學生在長期的生活學習中形成的,我們很難改變,只能引導、利用和培養。
尋找這種差異,則比較簡單。一般在課前注意觀察學生在做些什么,并找些機會和學生交談,了解他們的想法。在課堂中也適當給學生留一些自由安排的時間,他們會不自覺的將自己學到的知識應用到自己的興趣愛好中。
(三)學習態度的差異
因信息技術科沒有納入常規的考試考核,會導致學生和老師對這個學科都有不同的態度。可以根據自己的教學內容適當安排一些提問、小練習、自學題等,觀察了解學生對這一門學科的學習態度是否存在問題。
不管哪種差異,我們所教的每一個班都應該建立一份班級學生學情表,詳細記錄學生的差異情況。
四、差異教學模式在ITtools網絡平臺上的實踐嘗試
以廣東教育出版社八年級上冊《信息技術》第一單元第二課《特效文字制作》為例。注意,教學設計的環節有縮減,著重體現差異教學部分。
(一)學生分層
A類學生:上節課的操作已經非常熟練,而且上節課的拓展任務(利用樣式和圖層樣式對變形文字進行加工)已經完成。
B類學生:學會了PS的新建、設計變形文字和保存,但是對于樣式和圖層樣式還沒有開始涉及。
C類學生:學習被動,學會了新建圖像文件,但是還在文字的操作里面懵懵懂懂。
(二)教學目標分層
1.全體目標:能夠按照教師布置的任務,使用樣式和圖層樣式等功能對文字進行效果設計;能夠移動文字。
2.A類學生目標:能夠對混合選項里面的樣式進行個性化設計;熟練使用鋼筆工具對文字進行錨點操作;能夠將文字復制粘貼到另外一張照片當中去。
3.B類學生目標:熟練使用混合選項;能夠移動文字;會使用鋼筆工具。
4.C類學生目標:能使用樣式和圖層樣式功能對文字進行效果設計;能移動文字。
(三)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引入課題。(PPT展示)
①展示上節課部分優秀學生作品;②展示火焰字等漂亮的文字效果,引出本節課課題。
通過這個環節,吸引學生的創作欲望,特別是C類學生,希望激發他們操作的沖動。
2.自主探究,任務驅動。(ITtools平臺)
任務一:應用樣式和圖層樣式(混合選項)制作“XX制作”的特效文字;
要求B、C類學生按照平臺的任務要求一步一步去做,特別是圖層樣式的操作,提供樣圖所采用的圖層樣式,讓這部分學生跟著去做。A類學生可以讓他們自由發揮。老師巡查,著重關注C類學生,鼓勵和引導。
任務二:使用鋼筆工具調整文字的效果;
在平臺上提供操作步驟,讓A類和B類學生操作,并在適當的時候教師演示操作。在這個任務操作過程中,特別是錨點的操作,有個別A類學生開始出錯,開始煩躁,可以讓這部分學生去幫助C類學生完成任務一。
任務三:將“XX制作”這個圖片復制粘貼到“成功大道.jpg”(本校校園的一張圖片),調整后作為圖片的水印效果。
這個任務不提供步驟,主要是讓A類學生探索,探索選擇工具和圖層的操作。這個時候,有比較多A類學生開始吃力了,可以提示幾個學生操作的思路,然后著重挑選幾位小老師,幫助B類和C類學生完成前面的任務。
(四)任務上傳和分享(ITtools平臺)
學生作品通過平臺上交(自己進行自評分、簡介),老師隨意挑選幾位學生作品批改,并通過多媒體廣播對全班同學進行賞析。學生通過平臺的“學生互評”功能繼續賞析其他學生作品并進行“好評、中評、差評”打分。
(五)課后評價
課后在平臺上進行作品批閱,分別對三類學生作品的完成度和完成效果進行分析,及時記錄,及時調整下節課的任務安排。
在ITtools平臺展示的效果如圖4
五、結語
差異教學需要我們教師課前花費更多的時間進行備課、備學生,課中花費更多的心思關注各層次的學生,課后花費更多的時間進行記錄和跟蹤。但是對于學生的發展來說,無論花費多少都是值得的,我們的努力終究會有一天讓學生閃耀出獨一無二的光芒。
參考文獻:
[1]陳斌.ITtools全面提升信息技術教學效率[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2(3):73-76.
[2]馬自武.初中信息技術課堂差異教學模式的研究[J].新課程(中旬),2017(11):94.
[3]華國棟.《差異教學策略》[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作者單位:陽春市實驗中學,廣東 ? 陽江 ? 529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