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紅色文化被認為是中國共產黨九十多年來在革命奮斗中積累和形成的一種核心精神,包含:中華民族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崇高理想、堅定信念,優良的社會風尚、倫理道德和人格規范。民辦高校根據自身的建設特點及大學生的特點,運用并傳承紅色文化,對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課程教育具有重要的科學理論性和現實意義。為了準確地把握當前我國民辦高校關于思想政治課程建設的情況,結合紅色文化在實踐中發揮實際作用研究的狀況以及在實踐中所可能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文章采取了內容分析方法,對2010年至2021年期間在國內各類雜志上發表的相關學術論文數據進行了量化分析,從其中的紅色文化如何將其融入民辦高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課程建設內容、對民辦學校的在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課程進行了深層次的教育意義、遵循原則、實現的方式途徑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紅色文化;民辦高校;研究現狀
黨的十九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審時度勢、高瞻遠矚,高度重視紅色民族傳統優秀文化教育資源在推動我國普通高等院校培養新一代優秀創業型技術人才當中的作用,強調我們高校要進一步牢固堅持把修身立志、育德立學、樹才育人這些問題始終作為一個教育中心環節,將黨的社會主義政治思想和民主政治文化建設教育工作始終貫穿于高校教育和教學科研的一個全過程,通過將當前我國首批優秀傳統民族文化資源,充分有效融入運用到高校德、智、體、美、勞全方位的立德育人中,不斷提高學生的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思想素養,讓我們的每個學生都能夠培養成為一個德才兼備、全面進步的青年人。本文所研究領域為以紅色文化為基點,根據民辦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現狀特點,將其融入其中發揮實效。
當代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是國家培養具備良好思想品格和道德修養的接班人的有效途徑。紅色文化是培養接班人的最快速有效方法。民辦高校的大多數思想政治工作都是以黨委為核心,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對紅色文化滲透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無法達到標準要求,對此,應當高度關注,選擇紅色文化、紅色文化教育到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打造一個具有紅色特色的文化的校園。紅色文化的傳承對于新時代00后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及修正有著重大意義,具有引領作用。
截至至2021年2月,在CNKI的中國數字信息論文資源搜索服務平臺進行了多次搜索,以“紅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作為研究論文主題,搜索結果得到的收錄期刊論文69篇,博士和碩士學位畢業論文5篇,會議收錄論文1篇。
一、紅色文化內涵界定研究
學術界近年來深入研究紅色文化的定義,許多學者從各種層次解釋它的意義。
(1)陳始發:明確地表示了形成紅色文化的靈魂是堅定的堅持社會主義核心理想信念,全心全意地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的理念本質和工作宗旨,這就是形成紅色文化的核心,紅色文化的理念形成與文化傳承發展過程中最重要的一點因素就是我們要具有新的勇氣和社會責任感,樹立勇于擔當的事業精神和富有使命感的意識。
(2)吳娜: 表示我國紅色文化得以延續發展的遺傳信息是紅色文化,其中包括:先進的無產階級思想理論、偉大的民族精神和革命精神、優良的傳統作風、高尚的道德品質。
(3)趙焱焱:他明確指出了紅色文化已經是我們的寶貴的政治文化精神資源,是我們的一個民族國家可以賴以生存的“資源寶庫”,它嚴格地明確規定了我們維護民族傳統政治文化的根本物質屬性和我們前進的根本方向,紅色文化是雕琢在一個國家民族身上的一份重要歷史文化胎記,見證了它永續生存和繁榮發展的歷史進步與繁榮過程,紅色文化更多地認為是一個國家民族都一定可以永久繼承的“精神文化”,傳承的更多是幾代中國革命者和老先輩們的政治思想文化精髓;紅色文化已經完全構成了幾代中國共產黨獨特的紅色社會主義政治文化精神傳統與紅色社會主義政治文化精神本質,成為我們推動中華民族永續生存與繁榮發展的重要政治文化精神驅動力。
二、紅色文化傳承路徑研究
通過黨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來培育和傳承紅色文化,把紅色資源教育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全過程,構建合理的思想政治理論多維評價體系,開啟紅色資源網絡深度覆蓋工程,科學統籌謀劃、協同配合,為繼承發揚和喚醒紅色文化創造有利條件保障機制。
杜玉波在《大力弘揚革命傳統文化切實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明確提出表示,有必要將其長久傳承積淀下來的深厚紅色革命文化和努力加強不斷強化中國共產主義黨的建設,用努力強化和不斷改進高校理論政治武裝,立志不斷加強對中國社會主義科學發展觀的意識認同和宣傳教育,切實把黨的責任意識貫徹細化到工作落實,全面深入推進黨風從嚴治黨,樹立自我不斷創新理念,大力加強創新高校黨建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三、民辦高校傳承紅色文化實效研究
(1)史迎霞:①分化明顯,有些學生強調教育性的價值而無視個人修養的提高,理想信念和社會責任感缺乏、學生學習動機分化明顯,學生學習機構相對脆弱。②思政教育隊伍相對薄弱,數量配備相對不足,隊伍流動性相對較大,隊伍工作經驗相對不足,老、中、輕結構失衡等。
(2)范廣晶:①可以幫助充實大學生的思政教育;②可以使得大學生樹立牢固理想與信念;③可以幫助增強中國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意識和精神;④可以幫助提高我們在校大學生艱苦奮斗的精神;⑤有助于提高大學生改革創新精神;⑥有助于培養當代大學生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因此,我們要發揮高校課堂教學和教師的作用,著重研究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教育實踐來傳承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校園文化建設,充分利用互聯網,活用紅色網絡平臺,通過互聯網有效傳播紅色文化,加強學生紅色文化在學生生活和實踐中的發展傳承。紅色旅游不斷激活紅色文化主渠道。
參考文獻:
[1]張娜.傳承與創新:紅色文化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探索.陜西:教育教學論壇,2020.
[2]劉浩林,范國盛.激活紅色文化的途徑與方式.江西: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2015.
[3]羅麗琳. 紅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及時代價值.新疆:新疆師范大學學報,2018.
[4]史迎霞,呼艷芳.民辦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長效機制的構建.湖北: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1.
[5]林樹生.民辦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及應對.湖北: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6.
本文系2020年度遼寧省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高校思政專項)“遼寧紅色文化資源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L20CSZ014)。
作者簡介:邢愛妮(1987—),女,遼寧營口人,大連科技學院講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