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雙創政策的出臺和落實,社會逐漸呈現出“萬眾創新”“人人創新”的新勢態,會計行業的快速發展和信息技術的日新月異對高校的會計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養適合企業需求的會計人才,如何提高學生的社會職業素養和就業競爭力成為高校會計教學改革應該思考的問題,以實踐指導教學,提高高校會計教學效果,積極調整會計教學的發展方向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財富安全;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F23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04.042
2020年10月15日,李克強總理在出席雙創活動周啟動儀式時指出,要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繼續向縱深方向發展,要持續不斷的增強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而高校作為高端會計人才的輸出地之一,通過推進對傳統會計教學模式的改革,培養具有先進視野的高素質、復合型會計人才以滿足經濟飛速發展的需要勢在必行。
1會計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1.1企業數量的井噴式增加,會計人員財務水平與效率亟待提高
中國現有8000萬家企業,每天新工商注冊有4萬家,自“互聯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以及“一帶一路”等多個國家發展藍圖的陸續鋪開,更是為企業的創立和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助力,全國掀起全民創業浪潮。雙創涌現了大量有活力的市場新主體,中小微企業良性發展,越來越多的大企業充分利用雙創的大好形勢,集聚各方力量加快實現產業升級。在疫情和全球經濟衰退的局面下,我國經濟可以較快實現恢復性增長,廣大市場主體的強大生命力發揮了牢固的基礎支撐作用,越來越多的企業需要更加成熟有經驗的會計人員。
1.2新興行業的涌現推動了會計崗位職能的轉變
中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產業結構不斷調整,社會需求更加多元化,就業結構也呈現出新變化。人社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和國家統計局近日發布了13個新職業,其中包括物聯網工程技術人員、建筑信息模型技術員、農業經理人等新型職業,當經濟這棵大樹不斷向上生長,新枝涌現成為必然,這些都對傳統會計崗位職能提出挑戰,會計人員需要幫助企業進一步挖掘出財務數據中的價值,提供高端個性化的會計服務。
1.3信息技術的進步對傳統會計行業帶來的沖擊
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AI等新技術的不斷成熟,一些企業通過不斷地深掘技術創新,將一系列垂直行業解決方案融合到統一平臺,以SaaS交付服務模式的最佳路徑,實現從線下業務向線上業務的全部轉移。對于許多小型企業來說,SaaS是采用先進技術的最好途徑,它消除了企業購買、構建和維護基礎設施和應用程序的需要;同時隨著財務共享中心的日漸成熟,共享服務中心在廣泛節省人力成本的同時,還保證了日常會計業務的精準性和可靠性,同時明確了各個主體的責任,優化了對員工的績效考核流程,也對傳統會計工作產生沖擊。
1.4智能財稅服務使得稅務籌劃在會計工作中的重要性凸顯
隨著“三流合一”的不斷強化、金稅三期并庫的上線,以及企業職工各項社會保險費交由稅務部門統一征收等政策的提出,國家依托于互聯網,集合大數據評估、云計算功能的“智能稅收系統”,從企業的收入、成本、利潤、庫存、銀行賬戶和應納稅額等幾個緯度來判斷企業的稅務問題,使得企業納稅人所有的經營行為都在稅務機關的監控范圍,涉稅風險將大大提高。但絕大多數會計工作仍停留在解決中小微企業財稅監管合規性的問題層面上,企業越來越需要能控制財務風險,降低成本費用的財務人員。
2實務中會計工作的演變過程
2.1電子記賬方式代替人工
隨著人們越來越多的利用計算機對會計數據進行信息化處理,電子記賬方式可以準確而又迅速地為企業提供預測、決策所需要的會計數據,與此同時,傳統手工賬被會計電算化所取代。計算機幾乎完成了手工賬的大部分業務,改變了之前的一系列重復操作。信息化更側重于數字信息的后續綜合分析,同時也有利于增強公司內部管理的效率。低端標準化的會計工作受到沖擊。使用更加專業的財務軟件進行核算和稅務相關業務處理,可以高效地解決企業面臨一系列的財務問題。
2.2財務共享模式的逐步推進
企業規模不斷擴張,IT不斷提升,小型電算化軟件已經無法滿足企業的需求,財務共享模式逐漸發展起來。共享財務中心可以獲得子公司的財務數據,使得數據的整理、歸納、分析不再效率低下,更容易做到跨地區、跨部門數據整合。同時共享財務中心人員的專業素質水平較高,其提供的服務更加高效、精準。共享財務中心的模式也使得信息系統的標準化和更新換代變得更及時和便于操作,使得公司管理層集中力量在核心業務的處理上,而將基礎功能、輔助功能通過財務共享中心提供的一系列服務來實現,從而使越來越多的財務人員從簡單重復的會計工作中解脫出來,進而為公司的戰略決策提供高質量的財務決策信息,集中力量發展壯大公司的核心業務。在企業日漸完善的財務體系下,財務共享中心的核心就是做到不斷地提升效率,節約成本,也是未來最容易被AI人工智能取代的一個部門。
2.3財富安全管理取代賬務處理
隨著經濟的發展,企業如何能夠做到安全經營和持續發展,是未來企業管理的財富新觀念。它要求企業經營管理者,要有“資源層面”的整合能力和經營智慧,更要有“規則層面”的統籌智慧和能力。它改變了傳統觀念中,以擁有和創造財富多少,作為事業成功的界定標準,倡導運用“統籌規則和整合資源”的戰略思維和創新能力,獲取安全、持續的財富。財會從業人員的職能也逐步向財務管理、項目管理和企業管理進行轉型,尊重企業發展規律,深耕行業、專注耐心地創造長期價值,幫助企業進一步挖掘出財務數據中的價值,形成效率、效益與安全均衡發展的管理模式。
3會計教學改革的措施探討
3.1一如既往的重視會計基礎課程的建設
雖然社會的進步和信息化的飛速發展對傳統會計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培養具有更加扎實會計基礎的人才仍是高校會計專業教學的重中之重。將來被替代的只是基礎的計算和做賬工作,并不代表會計行業會被取代。任何拋棄會計基礎教學的行為都是舍本求末。盲目跟風、花大氣力搞前沿課程建設而忽視了會計的基礎教學,不注重實際的與國際接軌都將是無源之水。
3.2合理進行前沿課程體系的設置
未來機械性、體力性、純線下的低端崗位將繼續減少;與此同時,以往具有一定知識和技術含量的白領崗位,也面臨逐步減少的威脅;而那些能滿足人們更高層次個性化需求的職業崗位,特別是需要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能的新興崗位將不斷涌現,如管理會計師、數據分析師等。為適應社會對會計工作的要求,高校會計專業的教育要面向社會培養適應生產、管理和服務的高素質人才,會計課程設置要服務于會計工作,要面向應用、面向技術、面向市場。在課程設置方面要逐步提高信息化課程、管理會計等高端課程的比重,提高學生開展信息化會計工作的水平,幫助企業進一步挖掘出財務數據中的價值。
3.3注重培養學生稅收籌劃的相關知識
我國的稅法是不斷的修改和完善,況且很多稅收和外匯法律很多是以“通知”“答復”“XX函”的方式規定的,本身的邏輯性和連貫性不一,而在會計專業課程講解過程中,稅務知識僅限于財務會計里采購和銷售環節增值稅、損益結轉環節的所得稅繳納等知識,學生只知道根據增值稅和所得稅稅率計算這兩個稅種,對于企業實務中常遇到的印花稅、個人所得稅、教育稅金及附加等其他稅種既不了解其內容,更不知道其計算方法,而這些在會計課程中涉及較少,學生不知道其來龍去脈更不知如何繳納,這在今后的實習和工作中成為一塊短板。因此增加稅法相關課程的重視程度、培養學生的稅收籌劃知識是必要的。
3.4深刻落實實踐教學理念
一方面實踐教學要向教師提供更多的企業實踐的機會,引進更多的“雙師型”教育人才,讓老師深入社會、深入企業了解會計工作的發展現狀,從企業中汲取最新的會計信息,到講臺上傳遞最實際的會計知識。及時考察社會對會計人才的需求會反哺教學,以實踐促教學。
另一個方面,實踐教學體系的設置要為學生提供人們已越來越清醒地認識到,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環節,也是提高學生社會職業素養和就業競爭力的重要途徑。同時要加強校外實習基地的建設,加強與企業間的溝通,增強合作力度,一方面為企業提供服務,另一方面完成學生實習、實踐環節的工作任務,不僅可以源源不斷地為企業提供新鮮的力量群體,培養和發掘更多的優秀員工,還可以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動手能力,為學生提供實習和就業機會,更大程度上提高學校現有的師資水平,明確未來教學的方向。
3.5結合學科專業特點推進課程思政建設
財務人員要廉于執業,要把提高會計從業人員職業素養和會計職業發展規劃有機結合起來,在日常會計教學工作中廣泛滲透和開展,有機融入課程教學。把和會計相關的課程思政建設工作落實到課程教學各方面,貫穿于會計人才培養各環節,著力健全課堂教學管理體系,綜合運用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努力拓展課程思政建設方法和途徑,切實提升立德樹人的成效。
4結語
從社會需求的角度入手,探究高校會計教育改革的方法,找準會計教學的發展趨勢,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結合起來,是提高高校會計的教學效果、增強我國現代化發展動力的重要舉措,具有實際意義。但是與此同時,我們也要認識到,會計教學改革是一項長期的、系統的工程,要在實踐中不斷地總結、深化、調整和完善,及時的豐富和發展理論知識,以促進我國會計教育事業的進步與發展。
參考文獻
[1]呂茵梅.基于會計實訓教學的高校會計人才培養模式探究[J].時代經貿,2020,(21).
[2]李丹.淺談信息化時代會計的實訓教學模式[J].財會學習,2015,(18).
[3]楊春華.信息化時代會計實訓教學模式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09,(07).
[4]王文芬.“雙創”背景下高職院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文教資料,2017,(14).
[5]韓文.基于創新創業模擬的會計教學改革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01).
基金項目:本文為山東管理學院教師企業實踐項目教改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尹莉婭(1983-),女,漢族,山東德州人,碩士研究生,山東管理學院會計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管理會計、會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