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盛花
摘要:雙減的推進使得人們對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優化課堂過程等都進行了深度思考與研討,對雙減與課堂教學的融合展開了探索。小學數學教師圍繞雙減來教育學生,可以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構建良好的教育生態,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完善高質量教育體系。教師重視學生體驗、積極了解學生現狀、豐富學生的活動,滿足了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展開了分層化教學,創設了開放性課堂,加強了對課堂各環節的統籌。
關鍵詞:雙減;小學數學;教學;有效融合
新課改的實施與雙減的落實,使得教師對如何優化教學進行了思考和探索,既迎來了發展契機,又迎來了新的挑戰,需要教師改變自己的教學理念,發現更加有效的教學方法,讓知識煥發出光芒,課堂充滿情趣,使學生學得有滋味,練得有效果,樂此不疲地參與到數學課堂中來,達到“學”“思”“樂”的效果,滿足減負提質的各項要求。
一、重視學生體驗,滿足個性化需求
雙減的應用對于確保教學服務健康展開有著積極意義,能夠發揮課堂教學的優勢來促進教育體系的構建,使其更加貼合學生的現狀,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在以往教學模式下,教師多采用一味灌輸的方式,導致學生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知識積累上,缺乏知識融會貫通的機會和能力,也沒有課堂參與感,學習效率低下。教師在雙減背景下實施課堂教學,要懂得摒棄舊的教育理念,尊重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的學習體驗,讓學生深度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
在學習“平移、旋轉和軸對稱”時,為了使學生學會判斷軸對稱圖形,會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及平移后的圖形,筆者先是與學生進行了溝通,詢問學生想要得到的教學引導,了解學生的內心需求。在匯總學生意見之后,筆者發現學生更偏愛親身體驗的學習環節,認為這樣的模式能夠讓自己的印象更加深刻。由此筆者便將學生劃分為不同小組,然后鼓勵學生在組內進行分工,合力完成理解課堂知識內容,思考:生活中有哪些平移、旋轉現象?怎樣判斷軸對稱圖形?你能在方格紙上完成軸對稱圖形的繪畫嗎?等問題,完成在方格紙上畫簡單圖形及平移后圖形的合作任務。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先是分享了各自的想法,說出了自己的意見,然后又在聆聽的過程中知道了自己忽視的部分,然后進行了吸收,增強了自己的體驗,能夠利用好課堂來理解知識,使得學習更具個性化特點。
二、了解學生現狀,實施分層化教學
在以往教學中,部分教師為了節省教學時間、教學精力等采取了一刀切的教學模式,沒有細致地對學生進行劃分,導致學生進步緩慢。雙減的提出,使得教師增加對學生的關注度,認識到了學生差異性,能夠結合學生的現狀來對學生合理分層,為學生設計不同的教學計劃,使學生在科學引領下得到理解、應用知識的能力培養,緩解自身的學習壓力。
在學習“分數加法和減法”時,為了使學生了解同分母分數相加減的計算規律,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和知識遷移能力,筆者先是結合課堂內容設計了調查問卷,在問卷中了解學生對“分數的單位是什么?分數加法的含義是什么?怎樣計算同分母分數加法?同分母分數減法呢?其與整數加減法有著怎樣的聯系與區別?在計算的過程中應該注意什么?”等問題的思考情況,然后依據學生的答案來對學生進行層次劃分,使學生得到更加適宜的教學方案。對于熟悉分數加法和減法內容的學生,筆者將教學的重點放在了學生自主探究上,為學生創設了典型的分數加法、減法練習題,使學生在計算的過程中總結經驗,提煉出可用的技巧;對于基礎知識水平差的學生,筆者將更多的教學重點放在了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理解上,帶領學生細致了解課本內容,理解課本展示的例題等。基于這兩個層次中間的學生,筆者則將重點放在了學生理解和應用上,讓學生熟悉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含義和計算規則,組織學生嘗試實踐練習,便于學生從中析出不足,進行鞏固。
三、豐富學生活動,創設開放性課堂
雙減需要學生高度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中來,能夠用自己的方式來為數學增添魅力。小學數學教師結合雙減來推進教學,可以通過豐富活動來調動學生的活力,讓學生擁有釋放個人魅力的平臺,促使學生在開放性課堂中得到心靈上的放松和技能上的提升。學生在活動中會深刻認識自己的優勢、困境等,懂得揚長避短,在開放的環境中養成良好的心態和積極的習慣。
在學習“扇形統計圖”時,為了使學生了解扇形統計圖的特點,知道怎樣使用扇形統計圖來統計數據,筆者先是為學生設置了活動任務,讓學生從自己的生活出發,找出扇形統計圖應用的案例,然后以此來設計扇形統計圖的練習題,完成自問自答的學習任務。在學生提交作業成果之后,筆者會依據學生的設計內容來對學生進行提問:你設計練習題的切入點是什么?在設計的過程中你發現了什么?你能按照課堂所學知識來回答自己設計的問題嗎?在學生給出答案之后,筆者會綜合地評價學生,立足不同的評價目標,了解學生的設計思路、設計過程中的表現、解決問題的效率等,指出學生的優點和不足。除此之外,筆者也會注意學生情感、態度的變化,知道學生有否在遇到困難的時候積極解決,解決的結果是什么等,動態地對學生進行評價,鞏固學生的活動效果,讓學生用開放的心態來面對學習,不斷提升自己。
總之,本文通過重視學生體驗,滿足了學生個性化需求;了解學生現狀,展開了分層化教學;豐富學生活動,為學生創設了開放性課堂。學生在數學課堂中得到了教師的尊重,認識到自己在數學課堂上并不是可有可無的一部分,而是與教師一樣,都是課堂的支柱,甚至起著主體作用,可以說自己的探索對課堂的發展有著深遠影響。學生樹立了參與課堂活動的信心,有了跟隨教師開展數學學習的興趣,能夠不斷積累知識、技巧,讓自己的發展變得更加全面,更好地適應未來世界。小學數學教師融合雙減與新課改的內容對學生進行教育,提升了學生在課堂中的地位,懂得為學生創設參與的機會和平臺,使課堂在學生的活躍下變得生機勃勃。
參考文獻:
[1]吳志文.優化小學數學課堂設計,提升整體課程質量[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0(23):68-69.
[2]賈維凡.優化教學方法 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J].文理導航(下旬),2020(02):35.
[3]費瑋.探究性學習,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J].小學生(中旬刊),2020(0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