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悅
摘要:課程思政是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的重要舉措,中職基礎會計課程思政是指以立德樹人為基本教育目的,在會計專業課教學中有機合理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本文細述中職基礎會計課程思政現存的對課程思政度把握不足、教師思政素養有待提升及考評體系不完善等問題,探討在中職基礎會計課程教學中,將課程思政與會計職業道德教學融合的課程思政實踐的具體措施,如教師應明確課程思政對中職會計課程培養目標的積極作用,主動挖掘教材中的課程思政元素,促進思政課程與會計職業道德課程的有機融合。
關鍵詞:課程思政;基礎會計;中職
經濟越發展,會計越重要。近年來,我國經濟由高速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經濟發展方式的改變勢必要求經濟發展服務的會計行業發生較大變革。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指出,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要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并提出“八個統一”。“八個統一”為推進新時代思政課建設指明了方向,言簡意賅的話語中飽含了總書記對思政課建設的改革創新方法論,深刻精辟,啟人思考。
一、概念界定
1.課程思政
課程思政,即通過在課程教學中加入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學生有正確的政治立場,端正的態度和科學的觀點,將黨中央和習近平同志所要求的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刻入靈魂,為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三觀塑造和發展夯實基礎。課程思政以立德樹人為根本教育目的,體現了立足中國大地辦大學的新的課程觀[1]。
2.中職基礎會計課程思政
中職學校學生在校期間專業課占據比例過60%,如能夠在專業課程教學進行適度的思想品德教育,有助于貫徹立德樹人的教育方針。中職會計專業培養方案中設置在職高一年級上下兩個學期開設《基礎會計》課程,課程周期較長,為課程思政的開展提供可能性。
二、中職基礎會計課程思政現存的困境
1.基礎會計課程思政“度”較難統一
在專業課程中融入思想品德教育首先要把握住“度”,不可拋開專業知識來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思政在基礎會計課程中需要巧妙設計,既與課程內容貼合不突兀;又要精良點睛之筆時間不耽誤;還要通俗易懂貼近生活好理解。因此,受專業課程教學內容的限定,基礎會計教學中進行課程思政的程度是很難把握和統一的。
2. 專業教師自身政治素養層次不齊
課程思政不是把思政內容生硬移植到專業課,也不是在專業課拿出時間進行思政教育,而是要求專業課教師將思政知識有機融入專業知識的傳授過程。這對專業教師在課程傳授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認識和界定教師職責范圍上,一些專業課教師僅傳授與普及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而視思政教育為超綱的內容。目前,專業課教師雖然受過專業訓練,在思政教育方面也接受過一些培訓,但面對社會價值取向日趨活躍、社會主流和非主流并存、社會思潮激蕩的新形勢,以及當代社會青年學生正處在不同思想文化觀點交流交融交鋒之中,一些學生可能受到負面影響和沖擊的新情況,專業課教師如何把專業課程與課程思政緊密地聯系起來,還缺少系統的思考和訓練。此外,專業課程教材與大綱在編寫過程中,也還沒有針對形勢進行系統頂層設計和系統考慮等等。這些都對專業課教師推進思政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和更高要求[2]。
3. 缺乏對課程思政的評價與考核量度
中職學校開展課程思政面臨著評價體系和考核量度的不完善的問題,這與學校現行的有據可依有責任人到位的專項德育工作相對比來看是缺乏實施的標準與監督的,且很難在短時間內針對不同的專業課制定出定影的課程思政評價與考核體系。因此,目前中職學校課程思政困境之一是缺乏行之有效以及具有公信力的評價與考核。
綜上所述,中職基礎會計課程思政現存的困境主要有:基礎會計課程思政“度”較難統一、專業教師自身政治素養層次不齊以及目前中職院校缺乏對課程思政的評價與考核量度。
三、中職基礎會計課程思政實踐初探
縱然中職會計課程思政存在著一些困境,但專業課教師肩負著立德樹人的重任,應積極探索課程思政的教學新思路,開拓課程思政的新途徑,主動進行中職基礎會計課程思政實踐。專業課教師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明確課程思政對中職會計課程培養目標的積極作用,主動挖掘教材中的課程思政元素,積極促進思政課程與會計職業道德教學的有機融合。
1.明確課程思政對中職會計課程培養目標的積極作用
培養目標的設定有助于專業教師明確會計課程思政的意義。
中職會計專業培養目標的定位是:培養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需要,實事求是,誠信守則,社會責任意識強,具有扎實的經濟學、管理學基礎,系統掌握會計學基礎知識、基本理論,了解會計學學術前沿并能熟練運用會計學專業知識和技能,進行經濟管理活動,能在企事業單位、政府部門等各類組織機構從事會計實務工作的應用型專業人才。
專業培養目標明確了課程思政在會計專業培養起著重要意義。首先,會計學專業培養的人才是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服務的,會計學專業人才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堅持社會主義制度,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擁有家國情懷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堅定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論自信和文化自信。其次,從應用經濟學學科角度來看,會計的本質是一個信息系統,企業的利益相關者依據企業的會計信息進行決策,因此會計信息能夠引導社會資源的配置,具有很強的經濟后果[3],會計人員的不同職業判斷會產生不同的會計信息,因此會產生不同的經濟后果[4]。這就要求會計學專業培養的人才必須掌握實事求是方法論,具備誠信守則的品格,具有較高的倫理認知和道德敏感性[5]。最后,會計學專業人才還必須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和良好的職業勝任能力。
教師首先應明確中職會計課程培養目標,清晰課程思政對會計專業培養目標的積極作用。中職學校會計教研組應定期開展教師課程思政主題交流會,教師在會上交流并互享課程思政的成功經驗,努力在實踐中培養自己基礎會計課程思政的教學意識。
2.挖掘教材中的課程思政元素
專業課的教材聚集了專家學者們的智慧和學識,在教學中能夠發揮重要作用。教師可以仔細研讀專業課教材,挖掘教材中的課程思政元素。
例如,教師可以挖掘“會計”形成的歷史,突出中國經濟思想在會計發展史的重要地位。教師可以深入西周時代專門核算官方財賦收支的官職“司會”以及宋代官廳中的“四柱清冊”及明代后以“四柱”為基礎的“龍門賬”的歷史,鼓勵學生了解中國經濟的輝煌歷史,樹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再講授會計記賬方法是18世界意大利流傳進來時,引導學生了解中國經濟發展與歐洲經濟發展的特點。
其次,教師可以重視對會計基本概念的解讀及國內時事案例的運用。如在“個人所得稅”教學中,教學個稅的最新優惠政策時,需要明確個人所得稅對國家及個體的意義,結合時事案例,讓學生明確納稅是每個公民應盡的責任與義務,感知國家對公民實踐生活的充分理解,樹立納稅光榮的使命感。
最后,教師還可以重視教學中采用的智能實操平臺。近年來,中職學校會計專業普遍引進了會計實操平臺,平臺中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高科技讓學生感受科技發展對會計職業的變革,領悟到時代發展下自己的使命,更勤于學習勇于投入未來的變革中去。
3.思政課程與會計職業道德教學的有機融合
在會計執業過程中,遵紀守法,誠實守信是會計人員的基礎?;A會計中對于會計執業道德有介紹。但僅靠會計職業道德的教學對學生進行深厚德育是不夠。會計職業道德貫穿會計工作過程,職業中每次判斷、決策都需要深厚職業道德做底蘊。因此,培養學生的會計職業道德,教師可以積極促進思政課程與會計職業道德教學有機融合。這里值得注意的是將課程“融合”而不是貼合到教學過程中[6]。在中職會計專業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抓住實訓課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訓課程中體驗會計工作程序,切實感受職業道德對會計工作的重要意義。如能將課程思政與會計職業道德教學有機融合,那么這將使得中職基礎會計課程思政在會計教學實踐中實現穩步著陸。
四、結語
本文論述了中職基礎會計實施課程思政面臨課程思政度難以統一、教師思政素養有待提升及考評體系不完善的現實困境,探討了中職基礎會計課程思政實踐的具體舉措:如教師應明確課程思政對中職會計課程培養目標的積極作用,主動挖掘教材中的課程思政元素,積極促進思政課程與會計職業道德教學的有機融合。課程思政是教育回歸育人本質的關鍵途徑。為了實現中職基礎會計課程思政的有效實踐,還需要一線教師不斷學習及探索。
參考文獻:
[1]劉鶴,石瑛,金祥雷.課程思政建設的理性內涵與實施路徑[J].中國大學教學,2019(03):59-62.
[2]劉奕琳.推進專業課程開展思政教育的探索與思考[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1(02):81-83.
[3]江蘭天.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的會計實踐教學體系設計[J].會計之友(上旬刊),2009(07):85-86.
[4]王征.會計國際化背景下高端應用人才培養框架構建——基于闕限理論與ACCA、CGA教學實踐[J].財會通訊,2011(34):20-23.
[5]李蕓達,陳國平,范麗紅,費金華.現代職業教育背景下會計技能教學改革與創新[J].會計研究,2015(02):87-92+94.
[6]靳衛萍.經濟學原理課程思政的初步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20(Z1):5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