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大成
摘要:紅色資源是革命者用流血與犧牲換來的,也是值得我們學習與珍藏的寶貴資源。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糅合紅色文化、紅色基因、紅色精神,將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使得青年大學生樹立偉大的理想與信念,堅持不懈、奮斗拼搏、厚積薄發。本文結合紅色資源的基本概念與價值功能、紅色資源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滲透價值、紅色資源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滲透路徑三個方面進行論述,希望能夠為一線教育者提供更多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紅色資源;高等教育;思政教育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命脈,傳承紅色文化、繼承紅色基因,是增強我國綜合國力的重要內容;而教育是最長遠的投資,更是關乎下一代幸福生活的重要內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糅合紅色資源,在此基礎上開拓創新,將能夠傳承中華民族精神,為高等教育注入新鮮活力。針對紅色資源中具有先進教育價值、思想價值的部分進行再開發、再利用,拉動思想政治教育進步和發展。同時,引領青年大學生思想,提升其思想政治覺悟。這是高等教育的意義所在,也是新時期教育創新改革的重要任務。
一、紅色資源的基本概念與價值功能
紅色資源是革命者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與其他文化資源有著本質上的區別,其根本特征在于紅色精神、紅色基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深挖紅色元素,啟發青年大學生思考和探究,從革命英雄事跡、革命歷史進程中探尋新知識、新內容。潛移默化地,學生思考能力、探究能力、學習能力提升了,而思想素質、文化素質、綜合素質也不斷進步和成長。因此,紅色資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有著重要教育意義,管理者、教育者都應當詮釋紅色文化,借助紅色資源開拓教學內容,豐富教學形式,創新教學方法,為學生提供更好的環境與資源支持。廣義的紅色資源是指:廣大人民群眾在共產黨領導下實現民族解放、國家興旺,在新中國成立后不懈堅持、奮勇拼搏而積累下的精神文明成果。狹義的紅色資源是指在共產黨領導下,完成民族解放與復興的核心人物,建設新中國歷史進程中形成的意識形態與觀念價值。紅色資源是一種重要的價值資源,是紅色文化、紅色基因的載體,更值得后人學習和借鑒,挖掘其中的教育意義、育人內涵,進而創建出新的教育體系。
紅色資源的價值功能體現在三個方面,以下分別說明:一為中華文明的傳承,紅色資源的積累來源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共產黨革命領導人借鑒馬克思主義,并在恰當國情下推行和發展的,在不斷奮斗和拼搏中積淀,遺留下寶貴的精神資源。紅色資源是多少革命先賢的流血與犧牲,又是多少愛國愛家、愛黨愛民的意志與文明傳承。二為思想政治教育,紅色資源本身兼具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其中愛國主義、奉獻精神、頑強意志等都是不可或缺的關鍵部分。滲透紅色資源,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能夠上好思想政治教育課,推動思想政治教育事業發展,為服務對象提供寶貴的精神資源支持,更為其構建出高效、高質的教育平臺。三為推動經濟發展,新時期科學技術引領下,文化生產力結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紅色資源更是引領文化思潮的關鍵內容,能夠為文化生產力注入特別的影響力、感染力。同時,紅色資源也是文化生產力開拓創新的重要支持,代表著現代文化產業經濟結構中的增長趨勢。
二、紅色資源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滲透價值
(一)豐富高校思政教育內容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滲透紅色資源,能夠豐富教學內容,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多理論、材料、案例等。目前,全球經濟化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文化融合、思想融合是青年大學生日常生活與學習中常常接觸與感受到的。假設青年大學生思想政治覺悟不夠高,沒有樹立起堅定的價值觀、道德觀,難以做到“知行合一”“克己奉公”,就很可能掉入思想陷阱,被外來文化所吞噬,甚至沖擊我國現有的文化教育體系,嚴重危害新時期教育事業的進步與發展。由此可見,紅色資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起到關鍵作用,而這也是啟發青年大學生思考與審視的重要途徑,能夠塑造學生、教育學生,培養其正確的認識與觀念,強化其規范的語言和行動。高校思政教育中糅合紅色資源,拓展新內容、新方向,能夠提供更加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能夠推動高等教育的發展和進步,為高校人才培育做出更多貢獻。
(二)傳承紅色文化資源精神
紅色資源是紅色文化與紅色基因的共同載體,將其再開發、再設計,而后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將能夠傳承紅色文化資源精神,詮釋關鍵性、啟發性的教育作用。與此同時,還能夠保護紅色資源的純潔性,借助青年大學生傳播正能量,挖掘傳統文化中的優秀部分,傳承紅色文化中的優秀基因。井岡山、延安、遵義等都是紅色革命根據地,集紅色精神、紅色文化于一體,更值得青年大學生探索和追求。因此,地方紅色資源力量不容小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當因地制宜、對癥下藥,利用科學有效的指導辦法和能夠實現的資源融合協同育人,借鑒紅色資源傳承紅色精神,為青年大學生提供先進的、科學的思想指導和幫助。
(三)提升學生思想政治覺悟
紅色資源的再開發和再利用,有助于提升學生思想政治覺悟,堅持黨和國家的政治領導,走在陽光下,如沐春風中。前文說到,紅色資源緣起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革命先賢探索和實踐的血淚經驗,確立起思想引導作用,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能夠堅定青年大學生的未來選擇、人生方向,培育其傳承中華民族精神,以偉大復興中國夢為奮斗目標,去實踐、去探索。因此,高校管理者、決策者、教育者都應當積極創新思想政治教育辦法,以紅色資源為基礎,構建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新方法;以校園文化感染人,以紅色資源鼓舞人,提升地方紅色資源吸引力與凝聚力,強化大學生思想政治覺悟。
三、紅色資源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滲透路徑
(一)立足思政課堂
思想政治教育與思政課堂密不可分,而思政課堂更是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徑。思政教師當明確思政課堂教育教學主陣地作用,重視創新教學模式、豐富教學內容。首先,思想教師當借助計算機技術、新媒體渠道等開發教育資源,搜集網絡平臺中廣泛傳播、具有一定教育價值的紅色資源,進行篩選與潤色。而后轉化表達形式,通過多媒體課件、微課視頻等方法進行推廣。由此,方能夠借鑒現代化教育方式傳播紅色資源,在符合思政課堂建設規范、標準下拓展創新,將紅色資源引入思政課堂,為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鮮活力。此外,思政教師更當“因地制宜”,開發我們身邊的紅色資源,讓思想政治教育更真實、更生動、更有溫度。社區中的革命老兵、紅色人物紀念館、紅色文化博物館等,都是可以參觀與體驗的,思政教師可以挖掘其人物故事、歷史故事,進行總結歸納,在課堂中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來,充實教學內容,拓展紅色資源。有條件的情況下更是可以組織學生參觀,讓思想政治教育更真實、更具體。總之,紅色資源在高校思政課堂中的滲透是多樣化的,有待思政教師去挖掘和創新。
(二)校園文化建設
加強紅色文化宣傳力度,構建活躍、和諧的校園文化氛圍,能夠發揮紅色資源思想引導作用,讓每一位生活在校園中的學生備受鼓舞。校園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基礎,更是影響學生思想觀念、意識形態的重要渠道。因此,加強紅色文化宣傳力度,重視校園文化傳播力量是高校下一步工作計劃的重要內容。高校可以融合地方紅色文化、校園文化特色來建設細節,建黨周年紀念標語、紅色雕塑建筑、以紅色文化為主題的宣傳欄等,都是可以再設計與再利用的,借助校園設施細節構建紅色文化氛圍,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強調愛國主義思想、青年要樹立偉大的理想與信念。此外,高校文化宣傳部門也當積極參與校園文化建設工作,將紅色資源中的代表性人物、事跡進行生動形象的演繹宣傳,結合青年大學生個性與需求建設校園文化,最終將紅色精神與新時期精神融為一體。總之,借助紅色資源構建和諧、生動的校園文化是可行的,高校文化宣傳部門、全體師生都有責任共同參與,去挖掘紅色文化、去探索校園特色。
(三)紅色實踐活動
新時期背景下,外來文化的廣泛傳播深刻影響著青年大學生的價值觀與道德觀。高校思政教育中當強調正確的價值觀念,借鑒紅色資源中的優秀部分影響學生。首先,高等院校當建設紅色資源學習渠道,青年大學習就是非常好的例子。類似的還有網絡公開課、青年志愿者服務等等,都是可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其次,高等院校當重視開展社會實踐活動,三下鄉志愿者活動就是非常好的例子。類似的還有紅色文化藝術節、紅色詩詞大賽、紅色英語演講等,都需要教育者共同開發和設計。紅色資源協同育人模式還有很多,課外實踐活動的開展必不可少,實踐活動能夠啟發青年大學生思考,將紅色理論知識轉化為外在表現,用實際行動來證明青年大學生的素質。總之,高校當建設紅色文化實踐活動,提供紅色文化理論與實踐共同指導,對青年大學生進行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
四、結語
總而言之,紅色資源中蘊含著寶貴的精神文化,是新青年當認識與傳承的經典文化,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可借鑒與參考的部分。高校管理者與教育者都應當參與到開拓創新當中來,參考紅色文化資源元素,創新思政課教學模式、構建和諧而生動的校園文化、建設紅色文化實踐活動,為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鮮活力。
參考文獻:
[1]吳超,章帆.紅色資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評《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1,41(06):2.
[2]王敬,謝興梅,何桂玲.紅色資源對高校思政教育的影響途徑及效果研究——以嘉應學院為例[J].嘉應學院學報,2020,38(05):20-23.
[3]袁楷.左江紅色資源在地方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價值分析——以廣西民族師范學院為例[J].新西部,2019(21):48-49.
[4]葉春.紅色資源在高校思政教育的作用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36(05):238-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