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琳
摘要:教育要結合時代的更新變化,生物教學也要規劃出新的教學制度,不管是教材內容的更新,還是教育方式的變化。對于教材的更新是為了契合教育改革的特點,為生物教材注入新的知識內容,為學生提供更好的生物知識。同樣地教師在教育過程中,也要加快適應新教材的改革,以及更新改善自身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感受到教學知識的前進性,能夠在教材里獲取到更前沿的生物知識,文章就高中生物教育和教學方式的開展策略進行初步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生物;教材版本;教學策略
教學教材的改革更新,注入了新的知識體系,讓學生接觸到更多更新的生物學知識,體現了新教材的前沿性和和科學性。教學資源都是秉承培育學生的個人素養和知識底蘊為根本,提升學生的綜合實力。教師根據教材的更新,要適應教學體系,轉變教學思維,為學生提供更好的教學質量。對此關于生物學習和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知識更新加強理解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新版生物教材逐漸進入課堂,其中教材最大的特點就是知識概念的更新與延展。各個領域的探索也有更大的突破,所以在生物知識研究方面,也會發現更多更新的知識點。教師要意識到這是自我教學水平提高的契機,在接受新版本教材時,教學體系和教學安排會有所不同。因此教師要提升教學水平,為學生提供更好地教學輔導,讓學生能盡快適應新版教材。
例如在學習《細胞的多樣性與統一性》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提出新教材中涉及的知識更新,比如:藍藻概念更新為藍細菌,屬于原核細胞的劃分區域。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會加深對新知識的認知,等學生逐漸進入學習狀態后,就可以自主探索和閱讀新舊知識的區別。通過教材上描述的細胞知識,總結歸納細胞的共性與差異性,以及細胞膜的結構和流動性,鍛煉對知識的敏感性。
對于生物知識的學習不管是專業領域的研究人員,還是在學習階段的學生,都需要不斷的探索和發掘。創新一個新的知識點就是生物知識領域的突破,同時教學內容同樣需要跟進與完善。教師在教育的過程中,需要讓學生吸收新知識,能夠理解和運用新生物知識,并在原來的基礎上,不斷創新自己的學習方式。
二、習題引導學生總結
善于總結才能在訓練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通過全面地分析,才能激發自己在思維上的突破。以往學習生物知識時,通常是引導學生在課本中得出答案,很少去指引學生進行自我總結。如今的教學思維是要積極引導學生在習題中,在課本章節中引發自我思考,讓每一堂課都有所收獲。教學方式要進行轉型,結合新教材內容,轉換為適用于新教材的自主引導式教學。
就以學習《細胞中的無機物》為例,教師在教授無機物相關知識時,首先讓學生先對無機物知識有對應的了解,其次根據課后習題的研究,要求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分析細胞中的水與無機鹽,分析所學知識內容,以及水和無機鹽存在的形式和表達方式等。學生要結合知識的具體內容,用案例來分析羅列知識,比如:用自己的話闡述清楚,“為什么水是細胞中較好的溶劑?”教師最后根據學生回答的情況進行總結。
新課本注入了新的學習思維,更加注重學生的總結分析能力,引導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不再是簡單的照搬解答,并且在學習中不斷提升分析能力。在生物學習的過程中,總結思維能力尤為重要,不管是對于課本的知識還是習題練習的總結,每一次總結都會有不同的收獲。學生在每一次的總結中,也能夠提高分析生物知識的思維能力。
三、知識整合生活聯系
知識由人類發掘與創新,固然也離不開人類生活,所以生物學與人類生活也有著密切的聯系。生物學不僅與人們的衣食住行、健康、疾病治療等密切相關,而且能夠指導人類精神文明的進步,推動科技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而生物知識同樣源于生活,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引發對問題的思考,創造新方式新手段。
例如在學習《細胞中的糖類和脂質》的過程中,教師為學生講解了糖類和脂質的知識后,可以聯系生活,讓學生了解糖類和脂質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也可以為學生播放相關的實驗視頻。通過直觀的實驗,讓學生充分了解糖類溶解與脂肪形成的原理。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開展糖類在不同溶劑里的溶解情況的實驗,記錄清楚實驗的過程和出現的問題,以及實驗中發生的變化和最后的實驗結論。
生物知識離不開生活實際,在實際中才能體現生物原理的價值,在實踐運用中才能檢驗生物知識的價值。利用生物學所存在的價值,為社會生活帶來更多地便利,所以新教材的更新才會更注重學生的運用能力。努力培養學生在生物領域的天賦,為生物學創造更高的價值層次,同時也為教學方式的轉型奠定基礎。
四、結語:
不管是新版本或舊版本的生物教材,都是生物知識的凝聚總結,新知識都是在過去經驗的基礎上,不斷發展壯大。因此教師在教授新教材內容時,要辯證看待生物知識,要善于發現新教材的閃光點,探索創新之處,并根據新舊教材的變化采取相應的教學策略,從而更好地指導學生學習,提高課堂效率。
參考文獻:
[1]王明君.淺談高中生物教學中新教材的教學研究[J].現代教育2019(12):12-14.
[2]張娟霞.淺談高中生物教學新舊教材的差異與共性[J].教育研究2020(16):23-25.
[3]陳云輝.探析高中生物教育如何分析新教材資源[J].科學教育2019(36):3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