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芳
摘要:當今時代,音樂這門學科已經成為初中教育的基本課程,但它有著與其他學科不同的特點,對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而初中學生是身心成長的關鍵時期,在這個時期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就顯得更加重要。本文從初中音樂教學的現狀、重要性以及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具體策略進行分析。
關鍵詞:初中音樂;音樂教學;創新能力;培養
在新課改的要求下,初中的音樂教學中要更加注重實踐和創造,而我國目前的教育現狀中仍然有一些不足,使學生對音樂的學習和創造起到了一定的阻礙作用。因此,音樂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要加強對音樂的實踐,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一、初中音樂教學的現狀
(一)陳舊的教學觀念
當今時代,無論是小學生、初中生還是高中生,都非常喜歡音樂,尤其喜歡當前的流行音樂。但其中也存在一些學生認為音樂只是課業學習以外的娛樂活動,對音樂的認識程度較淺,導致對音樂的重視不足。同時部分學校和教師在音樂課的教學理念上有偏差,認為音樂課程并不是“主科”之一,重視程度相對減弱,這樣也導致學生對音樂的重視程度減弱。
(二)陳舊的教學模式
針對初中音樂的教學方式而言,很多教師仍然還是用傳統的教學方式把音樂的樂理知識灌輸給學生,忽視了學生的實踐和創新的能力。還有一些教師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學生的技能訓練和背誦音樂作品等等。這些陳舊的教學模式,不僅限制了學生在音樂方面的思維發展,也降低了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
二、音樂教學創新能力的重要性
(一)提升學習音樂的興趣
提升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能幫助學生打開學習音樂的大門,引領學生進入音樂的世界,體會音樂的魅力所在,而且對學生在音樂的創新能力上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音樂教師可以利用各種各樣的方式方法提高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在學生探索音樂的道路上給予推動,幫助學生主動進行音樂實踐,在實踐過程中體會音樂的魅力與內涵,讓學生能更好地掌握和了解音樂的知識和技能。
(二)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想象力
學習音樂是因人而異的,每個學生對同一段音樂的理解也有所不同,產生的想象也存在差異,所以授課的教師要在課堂上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的音樂情感,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讓學生在聽音樂的同時加深音樂感受,加深思考,大膽提出假設,勇于創新,最終提升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三、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具體策略
(一)建立新的教學觀念和模式
1.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
傳統的教學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很多教師把教學的重點放在歌唱技能的訓練上,對音樂文化素養和情感教育方面的教育不足,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思維能力的創新和想象力的發展空間。所以教師在授課的時候,首先要改變自身的教學觀念,打破傳統,敢于創新,要注重音樂的實踐,并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把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鼓勵學生在學習音樂的道路上大膽創新。
2.建立教學情境,培養興趣
初中學生在心理方面還沒有完全成熟,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但同時也是非常有創新能力的年齡段,因此,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要擺脫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要敢于創新,培養學生對音樂興趣的同時促進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可以利用情景教學的方式,結合音樂的內容進行授課,引導學生在情景教學中感受音樂的內容和魅力,讓學生自主學習音樂知識。
(二)嘗試新的教學方式
1.良好的學習氛圍
音樂教師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優秀的音樂老師不僅能結合新課改的要求,還能根據學生個性差異制定多樣的教學方案,使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提升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興趣,同時為學生打造一個優質的學習平臺,建立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一直保持積極的學習狀態,突破常規思維方式,敢于創新,才會在音樂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例如:教師在進行音樂欣賞的時候,如果教師進行過多的方向引導,不僅局限了學生的思維創新,還降低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如果教師在授課的時候不進行方向引導,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感受盡情發揮想象,也可以讓學生根據音樂的節奏,展現自己的舞姿,這樣的課堂氛圍不僅提升了學生的思維創新方式,也鍛煉了學生的肢體創作能力,提升了學生對音樂的感受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之間的相處方式和態度,直接影響學生對信息的接收、傳遞和反饋,同時也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教師要把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放在首位。
2.學生的質疑能力
學生的質疑精神對提高學生的思維活躍性很有幫助,在初中的音樂教學中,音樂教師在適當的時候提出適當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由簡單向復雜推進,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求知欲望,達到學生提高創新能力的提高。例如:《化蝶》在授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化蝶》的創作背景設計相應的問題,如:根據這個愛情故事,我們能聯想到哪些相似的故事,這個故事的結尾是怎樣的?你有沒有其他更好的結尾。老師可以根據這樣的問題引導學生產生與其相關的聯想,同時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3.激發學生的想象能力
初中的學生是認知的轉變階段,是直覺向抽象過渡的轉換階段,這個階段的學生在面對事物的時候,關注點只在事物的表面,體會不到事物內在所體現的本質。所以,對于初中學生而言,學校的教材在內容上過于抽象,學生看到的只是教材的表面內容,沒有完全領悟教材內容的深刻內涵。如果可以使用現代化的教學工具把教學內容融入富有吸引力的多媒體教學當中,相信可以很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習的效率。例如:授課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學的方式引領學生學習《春之聲》,在欣賞優美旋律的同時,配上幾張與春天息息相關的圖片,引導學生感受大自然春天的氣息,可以很快地讓學生融入教學內容之中,引導學生產生對春天的聯想,如:天空中遠處的小鳥,成群結隊地飛來,它們你一言我一語,仿佛在聊天一樣;地上的小草剛剛從大地里面蘇醒,伸著懶腰,看著外面的世界;小溪也已經鼓足了勇氣,開始了新一年的行程;廣場上的大朋友和小朋友們也歡快地玩了起來,有的踢足球、有的放風箏、有的拿著畫筆在描繪春天的景色。慢慢地學生會根據老師的引導把自己融入其中。
4.形式多樣的評價,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在新課改的要求下,音樂課的評價不僅能促進學生的發展,同時也能激勵教師完善教學內容和管理。評價的主要目的是讓老師和學生能更加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給學生一個正確的引導方向,培養學生建立一個良好的學習興趣。傳統的評價往往只是在學期的期末,教師會給出綜合評價,而在當今時代的推動下,評價應該出現在每堂課中,例如:學生根據一段音樂的欣賞回答自己的感受和想象,教師應該對學生的欣賞態度進行積極的評價,這是在教學過程中非常重要的元素之一,也是提高學生對音樂學習的積極性和建立自信的關鍵。但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也要把握一個度,不能一味地叫好,這樣會導致學生在回答問題前對問題不加思索地貿然舉手。所以,教師要在欣賞的基礎上理性的夸獎,并做出評價,如果在回答的問題上出現偏差,教師應在評價中做適當的引導。
新課改的要求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評價也并非只有教師評價學生,也可以學生和學生之間相互評價,也可以讓學生對教師進行評價,達到教師和學生互相監督,這樣不僅能提高創造性思維,還能讓教師和學生在評價中了解自己的不足,彌補不足。讓音樂課堂的學習氛圍更加優異,充分地體現自由、民主、生動、有趣。
四、結語
綜上所述,學生是當今時代教育的主體,而音樂課程在學生創新能力的建立和培養上起到了促進作用,所以初中的音樂教師在授課的同時要不斷地更新教學理念,更新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想象能力,使學生能夠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秦東霞.淺談初中音樂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A].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基于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改革”研討會論文集[C].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3.
[2]鄭玉慧.初中音樂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20(10):11-12.
[3]楊鵬宇.初中音樂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20(03):115+117.
[4]李喜云.淺談初中音樂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21(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