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忠
摘要: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互聯網+”教育成為不可阻擋的趨勢,信息技術、多媒體、微課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其圖文并茂、有聲有色,強大的表現力對語文教學有重要影響,讓高中生自主、自覺地參與語文學習。長此以往還可以幫助學生形成全面發展的能力與素養。
關鍵詞:“互聯網+”;高中語文;教學策略
高中語文教師應結合多種教學手段,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使其在良好的學習環境與教學方法中不斷進步與成長。唯有如此,學生才能形成屬于自己的語文思維,并在閱讀理解、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展現個人魅力和個人能力。
一、利用“互聯網+”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互聯網+”手段能夠實現聲、光、電、影等多種表現形式的有機結合,與傳統的教學方法、手段相比,更加吸引人,能夠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此,高中語文教師應合理、靈活地使用多媒體和其他信息技術設備,把語文課程知識與信息技能有效地結合起來,達到直觀、形象化、動態化教學情境的創設,優化學生感性認識,使學生產生全新的感受,讓學生的情感更容易受到觸動,達到激趣目的,增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例如,在教授《荷塘月色》這一課時,過去的語文課堂比較單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容易產生消極的學習情緒,因此,筆者會巧妙地運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的單調氣氛。例,課上筆者首先運用信息技術來給學生展示數組圖畫,以吸引學生注意,圖片主要展示月色下的荷塘以及荷塘四周的美景,當學生們第一次看到荷花的動人圖畫時,便被深深吸引,產生強烈的學習興趣,這時筆者會讓學生打開這本書,感受荷塘月色的美。
二、利用“互聯網+”手段,突破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和難點是高中語文教學的核心和關鍵,如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指導學生理解和消化這些內容,是語文教師的一項重要工作。“互聯網+”手段下的信息技術、多媒體、電子白板等,是輔助性的教學工具和手段,它能以形象化的方式表現知識的本質和規律,從而達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目的。所以,高中語文教師有必要對教學中的重點、難點有全面的把握和深刻認識,并且合理、巧地運用信息化手段對教學中的重難點進行科學分解,化難為易,化繁為簡,直覺地揭示知識形成與發展的過程,有助于學生更好、更快地理解和學習。以《離騷》這一課程教學為例,上課后,筆者首先向學生們介紹了這篇課文的作者——屈原,讓學生了解“楚辭體”的特征以及《離騷》的歷史地位,感受屈原的高尚人格。隨著課程的推進,筆者又運用信息技術向學生展示課文中的重點字詞,在展示過程中筆者會不斷提出一些問題,在問題的引導下讓學生進一步融入課堂教學,并利用信息技術來解決問題,以提高學生的知識結構。
三、利用“互聯網+”手段,拓展學生知識視野
無論創建什么樣的課堂,始終離不開教材課本內容,但不能局限于此,利用“互聯網+”手段進行的語文教學能夠為學生拓展教學內容,深入挖掘語文教學素材。目前,傳統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教師僅僅是通過教科書上的知識來教學生,學生所學到的內容是很有限的,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充分利用網絡技術構建智慧課堂,使信息傳遞變得簡單、快速。
例如,語文課程學習中教師應不斷更新學生的知識結構,擴大學生的視野。語言是一科以學生語言組織能力和實踐能力為主要內容的學科,教師要在無形中積累材料,幫助學生拓展視野。如今利用網絡技術進行教學,教師對教學材料的深層次挖掘也十分方便。例如在學習《蜀道難》一文時,筆者會在課堂教學的前半部分,講解文章中作者所使用的寫作方法和文章的主要內容、創作背景,對文章內容加以欣賞。以前同學們對文中所描述的場景大多是通過自己的想象,而在“互聯網+”教育的背景下,筆者會利用互聯網絡廣泛搜集關于“蜀道”的真實圖片和視頻,在課堂中展示給學生,讓學生真正體會到作者所描述的“蜀道難”有多難,幫助讓學生在學習中積累材料,深入挖掘教學材料。
四、利用“互聯網+”手段,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目前的語文課堂大部分教學時間僅為45分鐘,教師的課堂教學時間很有限,上課時間只夠教師講完內容,教師工作時間太緊而會一味地趕教學進度,這使得課堂枯燥無味,讓學生在課上產生厭煩心理。利用網絡技術,可使學生在課前預習,引導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意識與習慣。
比如:傳統的課前預習只是讓學生在課本上找出要學習的生字詞,并標好段落,找一些句子作為預習,很多學生對課前預習這件事的重視程度不夠。對此,筆者會利用智慧課堂幫助學生做好預習,在線發布任務,讓學生不再單純地閱讀文本,尋找生字詞。例如,在教授《中國建筑的特征》這篇課文時,教師可利用信息技術來展示預習導學案,讓學生課前做預習,讓學生搜集中國古代和現代建筑的圖片,從中了解建筑的基本特征,并與國外建筑做對比,然后基于搜集的資料提出自己的疑惑并上傳到班級學習平臺中,筆者會據此來調整教學的側重點,提高課堂的效率。
總而言之,高中語文教師要結合時代的動向、秉持著為學生服務的理念去構建語文課程,形成“互聯網+”教育體系,讓更多的學生懂得語文的學科特點、思考模式和學習意義。教師要充分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活力,使其能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提高、奮勇超越自我。
參考文獻:
[1]王艷青.移動互聯網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文學教育(上),2020(09):84-85.
[2]唐修亮.“互聯網+”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學變革的思考與實踐[J].中小學數字化教學,2017(0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