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彬江
摘要:近些年來,體育教育在我國教育領域越發得到廣泛的重視。具體來說,體育鍛煉可以促進學生身體和大腦的生長發育,在提升學生身體素質的同時也能減輕學生在學習中的壓力,促使他們最終成為符合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所需的全能型人才。然而當今體育教育,特別是農村體育教育依然存在著一些問題亟待解決。
關鍵詞:農村地區;小學體育;存在問題;體育教育
對于學生而言,小學階段是開發智力、身體成長,培養思維能力的關鍵時期,更是人生中塑造能力最佳的時期。隨著全面發展教育理念逐漸滲透小學教育中,小學教育開始注重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其中小學體育也是小學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青少年的健康情況與其自身的發展及家庭的幸福緊密聯系,同時它是社會健康發展的前提,直接牽動著國家發展的速度,所以小學體育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視。
一、農村小學體育教育的存在問題
(一)教學模式陳舊
隨著新課程標準在我國教育領域中實行,我國大部分地區已實現由傳統教育模式向現代化教育模式的過渡。然而農村地區由于經濟落后、交通不便、人才缺乏等因素,導致其教育模式仍停留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之中。而受制于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在開展體育教育工作時,農村的體育教師沒有營造出活潑的課堂氣氛,過于緊張的課堂氣氛不利于學生對體育教育產生興趣。此外,農村體育教師在開展教學時往往像其他專業課的教師一般,將學生集中約束起來,然后進行專業知識的集中教學,而小學生對于這種教學模式往往較為恐懼和排斥,導致體育教育難以產生其應有的效果。
(二)資金不足與缺少體育場地
在我國很多地區的農村小學體育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學校資金不足,缺少體育場地。由于學校位于偏遠地區,經濟水平發展緩慢,政府對教育支持力度不夠,因此導致教師很難順利進行體育課程的教學。素質教育雖然強調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但學生進行升學考試時主要考查其學習成績,而忽視體育教育的考查。
(三)教學目標制定存在一定問題
我國農村地區由于教育的軟硬實力都較為落后,因此多年來的體育教育目標的制定都處于一個較為模棱兩可的狀態,教師參照《體育教育大綱》制定教學目標,導致目標不符合實際,與農村地區學生特點不相符,致使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難以融合。
二、農村小學體育教育的問題及對策
(一)在農村推進體育教育的改革
農村地區體育教育模式和理念都較為落后,而這卻恰恰是確保體育教育方向正確性和有效性的關鍵性因素。因此,推進農村地區小學體育教育制度的改革,有利于為農村地區小學體育教育的發展提供正確的思想指導,同時也可使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得到有效提升。隨著現代化教育理念在我國教育領域的不斷深化,在農村地區重視和加強現代化教育理念的作用,可以使我國農村地區小學體育教育不斷與我國最先進的體育教育模式靠攏。對此教師應對在農村地區的學生和家長傳播體育教育的重要性,同時提高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熱情。比如,學校可以定期開展針對體育教師的教學模式培訓課程,以提升教師對現代化教學理念的認識,提升農村地區體育教育的軟實力,從而使教師將現代化的體育理念傳播給每一位農村地區的小學生;學校還可加強與發達地區學校之間的學術交流活動,使農村地區的體育教師學習到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在思想上與發達地區保持高度一致。
(二)加大體育教育支出,定期開展體育活動
地區政府應該密切關注小學體育教育情況,并確保體育方面的資金充足。學校要根據體育教育目標,配備基本的體育設施,如教具、場地等,禁止敷衍了事。學校應建立器材使用與管理規章制度,科學合理地使用體育設施,切實提升體育課堂質量,豐富學校體育項目。同時,學校應該充分利用課余時間,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多樣化的體育活動,并組織體育興趣小組,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體育教育活動的積極性。相比于城市學校,地區政府應該注重豐富農村學校體育活動的形式與內容,為農村小學生提供更好的體育學習與運動環境。學校應該平等對待體育教師與文化學科教師,定期對其進行績效考核,并大力獎勵優異的教師和學生。為促進體育教育的順利開展,學校可以定期舉辦運動會,設置跑步、跳繩等運動項目,保證每位小學生都參與體育教育活動。
(三)豐富體育教育的形式和內容
在現階段的小學體育教育中,以往的教學內容已經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無法從中感受到體育的樂趣與魅力,所以豐富體育教育的形式和內容刻不容緩。體育教師應該避免枯燥乏味的教學方法,要創新與探索新穎的教學形式使體育課更加富有內涵和有趣,不斷豐富體育課堂教學內容,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其主動加入體育活動。體育課程要充分利用已有的體育設施和器材,適當加長學生的體育鍛煉時間,并對學生進行正確的體育理論知識引導,保障學生在每次體育課上都有合適的體育鍛煉和運動強度,以期提高整體小學生的身體素質。
(四)積極開展體育競賽
小學生雖然年齡尚小,但大多數內心有著強烈的競爭意識。學生會渴望在任何他們所能觸及的領域一展本領,取得大家的關注。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小學生強烈的好勝心理,在班級、校園內部乃至鄉村之間的學校舉辦體育競賽活動。通過體育競賽活動的開展,吸引學生廣泛而踴躍地報名參與其中。為了在比賽中取得良好成績,小學生往往會在體育課上積極與教師探討技術要點,與教師形成良性互動,產生體育學習的興趣;在課下積極主動地進行所報項目的訓練,以期在比賽中保持最佳狀態并取得良好成績。通過體育競賽教學模式的開展,教師便可以有效使學生對體育學科的學習變被動為主動,不但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可以有效提升體育教師的教學成果。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我們要不斷推動小學體育教育的發展,保障學生身體素質。地區政府和學校應該深刻認識小學體育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高度重視與大力推進體育教育,教師要科學合理地組織體育教育活動,使學生熱愛并且主動參與體育活動。
參考文獻:
[1]徐鶴.吉安市農村小學體育教育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J].農家參謀,2020(19).
[2]張洪軍.小學體育教育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