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
摘要:隨著網絡的不斷發展,計算機技術已經在人們的生產與生活當中被廣泛運用,而教育行業也開始利用信息技術作為輔助,幫助教師更好地優化課堂教學,提升教學效率。高中數學是一門難度較大的學科,將信息技術運用到高中數學教學當中,具有極大的優勢。本文主要探討了新媒體背景下,高中數學教育教學方法的革新。
關鍵詞:新媒體背景;高中數學;教學方法;創新
在高中階段,數學是一個很重要的學科。但是在教學當中,卻存在著一些普遍性的問題,學生們常常對數學學習缺乏足夠的興趣,同時高中數學當中還有許多抽象性的知識點,學生難以對其進行很好的理解與吸收。將新媒體技術運用到高中的數學課程中,能夠將教學內容豐富并優化,將抽象的知識一直管的形式展示給學生,便于學生理解。除此之外,新媒體技術的運用還可以極大程度地增加高中數學課程的趣味性,進而提高學生們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有效提高課堂教學。
一、新媒體背景下高中數學教育教學方法創新的優勢
1.豐富教學內容
在傳統的高中數學教學當中,教師往往以教材作為惟一的教學依據與參考,在講解數學知識的過程當中,也僅僅是以書本上的內容為案例來進行分析,這就為數學教學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局限性。將多媒體技術運用到數學課程當中,能夠幫助教師通過互聯網來收集到更加豐富的教學資源,從而將教材當中的知識加以拓展,用更加豐富的學習內容與案例來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所學的知識,進而也可以進一步擴展學生的知識面,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
2.優化教學方法
傳統的高中數學課堂,老師們通常是以教材為中心,來進行板書教學,這種方法所營造的數學課堂往往很是很是枯燥乏味,毫無趣味性,學生們學習起來缺乏積極性,這就很難達成預期的教學目標。新媒體技術的發展為高中數學的教學帶來了很多可能,老師們能夠把抽象的數學知識以照片或是錄像的形式,利用多媒體技術來呈現給學生。這樣直觀的視覺感受很受學生們的青睞,這樣學生就會在極高的熱情之下參與到學習中來,從而加深對知識的記憶,提升教學效果。
3.創新教學模式
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老舊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適應當前學生的發展需求。因此,高中數學的老師們需要適時改變教育理念,與時俱進,利用多媒體技術來對教學模式進行創新,探究出更多符合學生個性特點的教學模式。通過教學模式的創新,老師們可以和學生實現更良好的溝通和交互,從而創造出和諧的師生關系,構造出多姿多彩的高效率課堂教學,促進學生的學習與發展。
二、新媒體技術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1.利用多媒體演示教學
將多媒體運用到高中數學課堂,能夠幫助教師很好地進行多媒體演示教學。這樣,一方面可以使抽象性的知識點以直接而生動活潑的形式呈現給學生,降低知識的難度,便于學生理解;一方面又能夠將枯燥乏味的數學知識變得更加具有趣味性,從而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還可以大大減少老師寫板書的時間,從而節約大量的課堂教學時間,進而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例如:在進行《冪函數》內容教學時,教師就可以通過計算機軟件作圖來為學生演示冪函數的驗證過程,并讓學生們體會一下通過列表、描點、連線的方式與通過計算機軟件作圖的方式之間的區別,讓學生充分感受現代信息技術的便捷,加深血神對該內容的理解。
2.利用多媒體構建網絡課堂
在傳統的數學教學當中,老師們通常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而采取題海戰術,為學生在課下布置大量的習題練習。這種形式只會為學生增加過大的負擔與壓力,對于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并沒有太大的效果。通過將多媒體應用于高中數學教學當中,教師能夠構建出一個網絡課堂。教師將對數學知識的講解視頻以及各種教學資源上傳到網絡平臺當中,這樣學生們就能夠利用課下的時間來利用互聯網進行自主學習,以便于進行查漏補缺,從而突破知識難點。這樣,學生對于基礎知識的學習就不再局限于課堂之上,這對于學生鞏固知識有很大的幫助,也能夠很大程度地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有利于學生思維的發展。
3.利用多媒體建立網絡交流
在教學的過程當中,老師和學生間的有效互動和交流十分關鍵,可以使老師對學生的知識點掌握情況有更深入的認識,進而使老師對學生做出引導和支持,使學生得到提升。在互聯網時代之下,網絡交流平臺多種多樣,教師可以利用新媒體平臺諸如釘釘、微信等,來與學生們進行及時高效的溝通和交互,這樣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了什么問題時,都能夠在第一時間和老師們進行溝通,從而尋求到幫助,避免學生的知識盲點積累,這樣對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有很大的幫助。
結語:
綜上所述,高中數學教育教學方法革新有著巨大的優勢,可以充實教學方法、優化教學方式、革新教學方法。為此,本文提出了新媒介信息技術在高中數學教育中的具體運用策略,希望能夠為有關教育人士提供參考與借鑒。
參考文獻:
[1]裘佳佳.論新媒體背景下高中數學教育教學方法的創新[J].試題與研究,2021(32):87-88.
[2]袁茂欣,胡忠鋒,齊元龍. 新媒體背景下高中數學教學方法的創新策略[C]//2021教育科學網絡研討會論文集(三).,2021:436-439.DOI:10.26914/c.cnkihy.2021.031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