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良
摘要:目前,我國正在全力推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為了高效地實施物理新課程教學,作為教師必須具備與新課程相適應的物理有效教學觀念,掌握提高物理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本文主要思考地處農村的高中,如何提高物理教學有效性。從農村高中物理教學現狀體現出來的問題展開,分析部分影響物理教學有效性的因素,到幾點對于提高物理教學有效性的想法。
關鍵詞:農村高中;物理教學;影響因素
江蘇課改從開始到現在,已經有十幾年。在新課程實施以來,教學有效性一直是教育專家及在職教師研究的比較熱門的話題。而教學有效性的研究還將一直繼續下去,永遠不會過時。作為教師,要提高教學的效率以及教學質量,關鍵之一在于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因此,物理教學有效性的研究就具有很大的實踐意義。
一、農村高中師生及環境資源現狀分析
1、從學生角度看
(1)經過中考的選拔,相對而言進入農村高中的學生底子較薄,知識面較窄,在動手及思維能力相對比較欠缺。所以在知識的接受速度,思維拓展意識、深度挖掘的能力上,相比城里高中的學生有所不及。
(2)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不高。2008年江蘇高考模式改為3+2后,開始幾年對選修雙B要求高,學生還比較重視物理。而2012年左右部分高校降低了選修門檻,BC就可以錄取部分二本院校,學生開始弱化物理的學習,課堂參與度開始逐年下降。而自2021年考生高考模式變為3+1+2,物理科目重要性突然加強,對學生要求極高,學科教學,注重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探究學習,小組學習在課堂上占有比重越來越大,學生課堂的參與度直接影響到教學有效性。
(3)農村高中學生自主學習資源相對較少,目前比較流行的微課,慕課等網絡資源基本沒有接觸,對學習造成一定的影響。
2、教師角度看
(1)由于學生需求較少,部分教師對自己所教學科的鉆研不夠積極主動,難以提高自身業務素養。備課時對教材教法鉆研不夠深刻,沒有深入挖掘教學內容,教學可能只停留在對文本的復述、淺層次的分析與歸納上。
(2)信息相對閉塞,對于一些比較前沿的教學理念,教學設備接觸不多,導致一些能夠提升教學有效性的方法或機會不能及時把握。總會停留在老的經驗和思想上,開拓創新不夠。
(3)學習交流的機會相對而言比較少,同行老師之間的聽課評課、聆聽專家、教師的講座,對學習內容進行反思,通過教學進行實踐、交流心得體會,這些都能促使教師的成長,提高自身教學的有效性。
3、教學資源的角度
農村高中相對而言,無論是多媒體教學輔助設備,還是實驗器材上,比較落后。只有一些基本的設備,對教學有效性的提升必然會有較大的影響。
二、影響物理教學有效性的因素
1、教師對教學有效性的影響
教師作為專業主體的自主性水平,與專業能力的高低直接相關。國內外的教師專業成長的理論和實踐一再明確地表明:新手型教師、熟練型教師、專家型教師的區別,不僅是知識與技能素養的程度差異,也是綜合運用知識與技能于實踐的“自主性”程度和水平的差異。
教師直接決定教育教學過程有效性的主體,是教師個體在教學過程中能否自主地選擇和運用教育專業的知識和技能,直接取決于教師個體處理教育教學問題的專業判斷、專業理解和專業技能。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面對課堂教學中的復雜問題,除了教師自身以外,無人能夠提供現場性、即時性、有效性的援助,一切取決于教師自身的專業實踐智慧和能力。
2、學生對教學有效性的影響
新課改實施后,在新課程理念下,學生在課堂中的角色由原來知識的接受者轉變為課堂的主體。在課堂教學中,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營造學生交流合作的學習氛圍,為每個學生提供參與學習活動的機會,在學生廣泛參與的基礎上,不斷提高參與的質量,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習的自主性、主動性、創造性,真正把學生的主體地位落到實處。 部分學校實施的翻轉課堂,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充分體現出學生對教學有效性的影響。
三、提高物理教學有效性的幾個想法
1、因材施教,編制適合農村高中學生的學案
目前物理教學受江蘇高考模式的影響,處于比較尷尬的位置,相對而言學生可支配在物理學習上的時間比較少。而對于農村高中,由于基本都是寄宿生,學生自由支配時間更少,晚上基本都用在語數外的學習上,課堂成了物理教學僅有的陣地。編制一份適合學生的學案成為提高物理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學生本身底子較薄,所以在編制學案時本著“小切口,低起點,慢坡度,快反饋”的原則,盡量做到問題導學,增加學生課堂的戲份。對于知識教學上努力做到進階式設計,讓知識的傳授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發展。
案例1:在牛頓運動定律的應用中講解連接體問題,學案的設計由最基本的情景引入:一個物體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受到水平向右的恒力作用,求解加速度。然后將豎切一刀,將物體一分為二,求解兩個物體的加速度。引入整體法求解加速度的思想及內力、外力概念,再求設置問題求解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力,引入隔離法求內力的思想。實現由熟悉情景到陌生問題的過渡,讓學生從理解層面逐層遞進,再總結連接體問題的處理方法后,使條件復雜化,增加摩擦力,讓學生訓練求解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力。在不增加情景及審題的基礎上,訓練學生應用整體隔離法,又培養學生應變能力。最后在過渡到平面上兩個物體疊加、空中兩個物體向上拉等等的情景。這樣的設計符合學生接受思想方法的發展規律,有效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2、加強鉆研,努力成為專家型的老師
教師角色的轉變,不是降低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作用和參與度,不是降低對教師的要求。相反,在備學生、備教案、備學案、備課堂上對教師的要求更高。提升專業素養的基本途徑一般有這樣幾點:(1)加強理論學習,教材鉆研,多做高考題,增加專業知識;(2)參加各種交流,豐富經驗,提升思想;(3)珍惜各種競賽活動,每一次活動的參加,都是一種歷練,提升能力的好機會;(4)提升信息技術能力,接受新的教學方式和方法;(5)聆聽專家、教授的講座,增加對教學教研的認知。
參考文獻:
[1]《淺談新課改中學生角色的轉變》 劉德強
[2]《教改的真義》 彭剛
[3]《淺談如何提高農村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何忠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