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代教育技術的推廣普及使得我國教育事業迎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教育信息化已經成為一項必然趨勢。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能夠激發學生課堂主觀能動性、提升教育資源配置效率,從而全面提升課堂教學水平。因此,高校方面應加速網絡化教育平臺建設進程,推動信息技術和學科教學的融會貫通,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課程學習體驗,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基于此,本文將簡要介紹現代教育技術,并闡述如何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推進教育信息化。
關鍵詞:現代教育技術;教育信息化;運用策略
引言:
伴隨信息化時代帷幕的拉開,現代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推廣普及逐漸成為常態化,推動了教育模式和教學手段的創新。近幾年來,高校不斷加強現代教育技術基礎設施建設,以信息化媒介為載體推動學科教育改革,取得了顯著成效。但整體來說,現階段高校教育信息化還存在片面性、局限性,現代教育技術與學科教學的融合不夠深入。針對這一系列問題,高校教師應再接再厲,全力推進教育信息化進程。
一、現代教育技術概述
所謂現代教育技術,其本質是以現代教育理論為指導依據、以信息化技術為輔助教學手段的教育模式,該項技術的應用能夠有效提升教育資源配置效率、優化教學管理、教學評價水平。結合現階段教學研究成果來看,在專業課程教學中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既實現了相關理論基礎和課程實踐的有效對接,保證了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同時也大幅度激發了學生課程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而在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推進教育信息化的過程中,教學設計環節至關重要,教師應有效運用多媒體教學、網絡教學等途徑補齊傳統教學模式的短板,肯定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夯實學生專業基礎的同時深化其信息素養。
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推進教育信息化的路徑分析
(一)合理開發信息化教育資源
在新一輪高等教育改革持續深入推進的背景下,素質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因此,廣大教育工作者應與時俱進,充分發揮信息化媒介的資源整合優勢,加大現代教育技術研究力度,推動信息化教育和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客觀來說,廣大高校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從人才培養角度出發,將信息技術巧妙融合到各學科教學活動中,從海量信息資源中整合提煉優質的教育資源,引導學生關注學科前沿知識、培養學生信息素養,從而為社會發展培養專業化的優秀人才。其次,高校方面應樹立正確的信息化人才培養目標,并以此為前提著手開展教育資源發掘工作,開發教育資源數據庫,完善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為廣大青年學子的自主學習提供更加豐富的資源,同時也推動高校內部信息產業發展健康發展格局的形成,將信息技術與教學活動的融合作為教學改革的一項長遠戰略。最后,高校方面應加大對教師信息技術水平、信息化授課能力的考察力度,確保各學科教師具有開發網絡課程資源、制作高質量教學課件的能力,熟練運用各類多媒體教學設施,全面加速教育信息化建設。值得注意的是,教師不僅要將信息技術應用于理論教學中,還應注重各類案例的引入應用,制作實驗型課件資源,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在實踐教學中的指導示范作用,為教育現代化改革提供重要驅動力。
(二)建設網絡化教育平臺
近幾年來,傳統的知到、慕課、超星爾雅等線上教育平臺持續完善,同時以釘釘、雨課堂、企業微信為代表的后起之秀也逐漸進入廣大師生視野,線上教育整體呈現出欣欣向榮的趨勢,為教育信息化的推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這一背景下,院校方面應進一步完善信息技術教育課程開發規劃,增加對線上教育平臺的資金、技術以及人才投入力度,實現線上教育和線下教育的有效互動銜接。比如說,高校教師可以采取微課或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為學生提前錄制供其預習和復習的課程視頻,將其上傳至線上教育平臺或通過其他信息化渠道分享給學生,發揮遠程教育的優勢,打破時間和空間因素對學生自主學習的限制,促使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與此同時,信息技術與諸多學科領域存在交叉關系,教師應注意在課堂上將信息化教學手段活學活用,營造熱烈而融洽的信息化教學氛圍,引發學生的互動與討論,促使學生全神貫注,將注意力集中在課程本身。比如說,教師可以嘗試以信息技術為載體展開項目化教學、小組合作學習,先借助互聯網為學生搜集與課程主題相關的視頻、圖片等資料,再以網絡為媒介為學生布置合作探究任務,鼓勵學生利用課下時間使用互聯網搜集資料,撰寫論文或研究報告。再者,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為學生創設相應的教學環境,促使學生在虛擬現實的交融中獲得豐富的學習體驗和情感體驗,共同推動現代化高校課堂的建設。
(三)完善教學評價體系
科學的教學評價既是對一堂課的系統性回顧與總結,同時也可以為后續的課程教學積累經驗、指引方向。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師應結合網絡教育平臺特點完善教學評價體系,以互聯網為載體構建共同合作機制,實現跨院系、跨區域的信息化教學資源共享,協同推動高等教育改革。客觀來說,新時期的高校專業教學提倡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學設計中有關學生自主學習探究設計的內容不斷優化完善。因此,高校教師可以借助線上教學平臺展開教學考核,記錄學生的到課率、課上討論以及課后作業完成情況,對學生的課程學習行為進行合理打分。除此以外,教師還可以借助網絡媒介組織學生互評、教師點評,促進師生的互動溝通,確保學生對自身的學習情況形成更清晰、更全面的認知,幫助學生指引方向。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信息技術在高等教育教學中的應用逐漸成為常態化,以信息技術為載體的現代教育格局基本形成。在這一背景下,高校方面必須對現代教育技術的價值作用形成理性認識,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優勢,科學整合配置教育資源、推動線上線下教育高度融合,從而有效推進教育信息化進程,為高校學生綜合能力素質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賀靜.現代教育技術在中職學校教育改革中的應用分析[J].決策探索(中),2021(09):80-81.
[2]張建良.教育信息化視野下的教育技術裝備管理研究[J].新課程,2021(23):143.
[3]呂英.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J].小學教學研究,2021(13):5.
作者簡介:王海珍(1976.07-),女,漢,湖南桃江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信息技術教育、教育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