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蘋艷
摘要:小學學生的認知能力不強,基礎知識不牢固。同時小學語文面臨大段的文字閱讀與理解,所以小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而小學低年級學生初次接觸到系統的語文閱讀,難免會感到無所適從。因而作為班主任的小學語文教師應優化合理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開展自主閱讀活動,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本論文從當前小學低年級語文自主閱讀情況出發,論述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問題,希望對廣大教師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語文;低年級;自主閱讀;能力培養
前言:
不同于其他學科,小學語文是建立在閱讀理解基礎上的語言學科,學生的閱讀水平會影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傳統的小學語文閱讀主要是建立在語文課本上的,導致學生的閱讀積累量少,自主閱讀能力低。一方面,學生處于被動地位,教師卻處于主動地位。所以學生被動地接受閱讀理解知識,效果不好,不能真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形成自主閱讀意識。另一方面,這種教學模式嚴重不適應新課程改革理念。所以,語文班主任教師需要轉變和更新傳統教學理念,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因材施教,不斷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和探索知識的熱情,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
一、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面臨的問題
(一)學生沒有機會進行自主閱讀
小學低年級學生語文知識水平低并且自主意識差,所以大多數教師不讓這些學生自主閱讀,擔心他們的學習成績下降,影響學習進度等等。這樣的話,學生就會習慣被動、被洗腦的學習模式。盡管它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學生理論知識的學習,但卻不能促進學生自主閱讀和思維能力的發展,阻礙了學生的發展[1]。
(二)小學語文閱讀篇目的趣味性有待提高
由于基本知識水平較低,解決問題能力較低,整體學習經驗和能力還處于初級階段。為此,教師要在閱讀過程中充分發揮引導和幫助學生的作用。在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下,教師采用灌輸式教學法,閱讀教學方式不夠新穎,閱讀篇目缺乏趣味性,導致學生的自主閱讀意識下降,學生在閱讀中一直處于被動的地位,學生對語文閱讀興趣就會逐漸喪失。
(三)學生閱讀技巧不足
學生的閱讀技巧不足,最大的問題就是理解表達的速度慢。學生在進行大段的自主閱讀時,常常不知所措,難以下手。由于缺乏閱讀的技巧,導致學生在做每個小題時,還要再通讀一遍文章,這就導致閱讀時間過長,答題效率過低。還有學生因為閱讀技巧不足,會出現不會看關鍵詞,不會找時間節點的情況。這也會讓自主閱讀效果大打折扣。
二、促進學生自主閱讀的策略
(一)閱讀方式的拓寬
目前,許多地區使用的語言教材以課本為主,過于依賴教材,缺乏教學創新。為此,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必須認識到課外閱讀的優勢,發揮課外書的輔助作用,將語文知識與學校的教學聯系起來。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不僅要學習課本內容,教師還要探索學生感興趣的課外閱讀內容,找到學生感興趣的閱讀內容和話題,擴大學生閱讀的范圍,促進自主閱讀能力的提升[2]。教師可以選擇適合這個年齡段學生的書如《窗邊的小豆豆》《十萬個為什么》等,不僅適合小學生,更重要的是,這樣的書名能引起大家的興趣。學生的好奇心會引起學生的懷疑和求知欲。另外,作為語文教師,還可以在班會鼓勵學生之間進行推薦書籍的活動,讓有限的閱讀資源能夠得到拓展,讓自主閱讀變得輕松簡單。
(二)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大家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所以引導學生有興趣地閱讀顯得尤為重要。在語文閱讀教學的初級階段,更傾向于讓學生通過文字體驗生活的真與美。為此,教師應結合課文內容,運用電子技術等現代技術,實現教學方式的多樣化,鼓勵學生感受閱讀的樂趣,從被動走向主動。例如,在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小學二年級課文《黃山奇石》《葡萄溝》時,教師可以結合多媒體視頻,讓學生直觀地感受景物的描述,引發學生閱讀興趣。結合主題發布一些貼近文章的小謎題,讓學生在動靜、觀望、思考的同時,享受閱讀的樂趣。此外,教師還應引導學生選擇感興趣的閱讀內容,簡單地寫下讀后的感受等,以此來加強學生閱讀表達的能力,促進自主閱讀水平的提升。
(三)班級閱讀設施建設
雖然目前我國的教育已經開始飛速發展,但是還是有一些小學學校仍然沒有條件建立圖書館。這種情況下,孩子大多沒有豐富的閱讀資源,所以更應建設班級閱讀設施,在很大程度上能夠促進班級學生自主閱讀水平的發展。語文班主任教師這個時候就承擔起了重要的作用,可以帶領學生討論交流,傾聽學生的閱讀建設建議等等。另外,可以在班級建立圖書角、鼓勵學生將自己喜歡的課外書放置到班級書架、開展課外書交換閱讀活動、親子閱讀等。這種有趣又有益的文化活動,不僅能在玩耍的過程中獲得閱讀知識,還有利于加深學生對親情和友情的理解。在拓展了閱讀資源的同時,提升學生的自主閱讀水平,又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讓學生愛上閱讀。
(四)注重閱讀評價和篩選
小學生由于自身的分辨是非的能力不強,對知識又有較大的渴望,所以很容易出現小學生閱讀到不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書籍。又由于這種書籍大多是課外閱讀書目,秉持著不能對課外書目一刀切的想法。教師就要擦亮眼睛,時常了解學生的閱讀書籍是哪些,注意分辨哪些是有害書籍,哪些是有益書籍。要引導學生摒棄有害書籍,多看對自身發展有幫助的書籍。另外,教師要結合學生的發展階段,恰當地給學生的自主閱讀作出評價,激勵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并且給孩子羅列自主閱讀清單等。還可以自己購置相關書籍,供學生借閱。
三、結語
語文閱讀從生活中發源,閱讀本身就應該豐富而有趣。老師要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讓文字展現出自己的魅力,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語文自主閱讀中來。通過不斷創新和探索教學新方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自主閱讀[3]。唯有如此,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才能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錢冉. 教是為了不教--小學自主閱讀能力培養策略初探[J]. 名師在線, 2020(26):2.
[2]楊純. 小學語文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研究[C]// 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六卷).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