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小玲
摘要:小學課本內容的許多知識與生活緊密相聯。生活是一座巨大的寶藏,老師應該把生活這個寶藏里的知識融入到教學當中,是數學的課堂貼近生活,為學生構建快樂的數學課堂。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資源;開發
當前時期,新課程改革在我國全面實施。“生活資源”這個詞逐漸出現在小學數學的教學當中。老師要想讓教學的質量得到提升,就需要深度開發生活資源,在課堂上加以運用,讓生活資源成為教學的好幫手。
1.生活資源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意義
小學數學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融入生活資源,能夠讓課堂變得不再枯燥無趣,把數學知識多樣化的呈現在學生眼前。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趣味性,能夠讓學生積極的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同時,融入生活資源到數學教學時,對學生的應用能力也有積極作用。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僅僅掌握基礎知識是不夠的,還需要學生把所學到的知識能夠進行運用。加入生活資源進行教學老師可以把課堂打造成為一個依靠現實生活為基礎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這個環境內應用數學知識。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度推行,需要老師在教學當中轉變自己的教學理念,需要以學生為根本,對學生進行生活化教學等。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加入生活資源,正好滿足新課改的要求,對課程改革的落實起到推動作用。
老師在應用生活資源對學生進行教學時,要想讓課堂的教學質量有效果,還需要注意以下幾方面的內容。第一,需要與學生的認知相吻合。小學階段,學生的年齡都還很小,他們的生活經歷不足,認知水平不是很高。所以老師借助生活資源開展教學時,需要對所用的生活素材進行篩選,選擇符合小學生認知能力的素材。如果選取的生活素材高于學生的認知水平,那么就無法讓教學的效果達到預期。第二,要和數學的知識相對應。在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生活資源,其中涵蓋的數學知識也非常多。所以老師在對生活素材進行選擇時,需要讓所選擇的生活素材與數學的教學內容相符合。第三,老師在向學生傳遞知識的過程中,需要懂得變通。教學方式不能單一,需要靈活多樣。讓數學課堂變得有新意,引起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被吸引,能夠認真聽課。
2.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生活資源的策略
2.1尋找生活中數學資源,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生活當中,蘊含了各種各樣的數學知識。老師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教學時,需要把生活素材搬到教學之中,為學生建立生活情境。把教學的內容與實際生活相融合,讓學生覺得數學課堂貼近生活,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還能夠讓學生對數學的學習有親切感,產生興趣,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比如,老師在向學生講解正方體和長方體的知識時。老師可以帶領學生在生活中收集相關的資源。在課堂教學時,把找到的資源進行展示,學生就會很積極地執行這個任務。在課堂上學生拿來了很多生活素材。有魔方、牙膏、橡皮、長方形肥皂、紙盒等。這些物品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都經常看見。老師可以利用這些生活資源,向學生介紹長方體和立方體的特征。同時,老師可以讓學生對自己手中的物品進行研究,動手對長方體、立方體上的棱進行觸摸。讓學生對手中物品數一下有幾個面。學生通過真實接觸,能夠對這節知識有深入的認識,也帶動了大家學習的積極性。
2.2利用生活資源進行探究,提高學生綜合能力
在我們生活當中,會碰到大大小小的問題,其中數學知識能夠解決一大部分的實際問題。所以老師在課堂教學當中,需要把學生身邊的生活資源與教學內容相互融合。在教學時,引導學生深入探究生活問題,把數學問題變得生活化,能夠讓學生沒有距離感。同時,對學生的感官能夠進行刺激。老師需要從旁引導學生,讓學生通過自身的生活經歷和掌握的知識,來解決碰到的實際問題,這樣能夠讓課堂教學的時效性得到提高,還能夠對學生的綜合學習水平起到鍛煉作用。
舉個例子,老師在講百分數的應用時,可以把生活資源與教學內容相融合,引發學生探究的欲望。老師當天上課穿了一條新褲子,在課堂教學環節,讓大家來猜測這條褲子用了多少錢買到的。學生聽了老師的這個問題,都很有興致地進行猜測,但是學生猜測的價格都與老師的褲子價錢不相符。這時老師引導學生,這條褲子原價是280元,但是我是在搞活動的時候買下來的,商場打七折,再讓大家來猜測褲子的價格。老師把數學問題轉變成生活實際問題,這就能夠讓學生的思維轉化到對數學知識的思考中。學生通過老師的引導,就可以應用百分數的知識來進行解答。從而知道了老師購買褲子的價錢。老師通過把褲子這個生活資源引到教學當中,讓學生能夠主動性的來進行學習,還能夠讓學生把所學到的知識進行實際運用。使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夠得到培養,還能提高學生的綜合水平。
2.3創建生活實踐,引導學生練習
小學數學老師在課堂授課環節,不僅需要向學生講解數學的理論知識,還要為學生的實踐創造條件。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把所掌握的數學知識進行運用。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老師在對生活資源進行選取時,可以考慮生活中的娛樂游戲。把生活中有趣的小游戲融入到課堂教學當中。讓學生在課堂上不僅能夠參與有趣的數學游戲,還能夠在游戲中學到知識。比如,常見的數學游戲有“24點”等,老師要把握生活資源,合理的開展教學。
結束語:
數學老師在教學時,要善于發現生活資源,對生活資源進行充分的開發與利用。尋找符合學生學習需求的生活資源,為學生構建快樂的數學課堂,讓學生在生活化的課堂學習中,提高自己的數學學習水平。
參考文獻:
[1]馮玉娟.關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方案的重構實踐研究[J].新課程(中),2017 (3).
[2]艾艷君.重視體驗,發展素養——淺析小學數學有效教學重構[J].中國校外教育,2019,664 (08):128+130.
[3]王曉兵.追尋“理趣”:“核心素養”背景下重構小學數學推理教學[J].數學教學通訊,2018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