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昌平
摘要:隨著當前素質教育理念不斷地向前推進,更多的新型教育思想也在不斷促進教育改革,當前社會正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因此學校也應注重學生的全面素養提升。傳統班級管理過于死板,忽略了學生的教育主體地位,當前的初中班級管理應從傳統觀念中轉變,并充分發揮班主任的教育引導作用,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體現生本理念。
關鍵詞:初中教育;班級管理;教育研究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化,初中階段對于班級管理的深入研究成了當前教育界的共識,班主任應該改變傳統的教學思維,并從多個角度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心理疏導,同時也要注重保護學生敏感和脆弱的內心,幫助學生塑造良好健康的品德,讓學生在德、智、體、美等多個方向全面發展。我國長期以來受到傳統教育的影響,家長以及社會的關注焦點都是學生的文化課成績,對于學生的品質教育卻沒能深入研究,同時也使得很多學校不得不將更多的精力和時間放在學生的學習成績上。
一、尊重學生個性,尊重學生特點
立足生本理念開展班級管理,就不能站在制高點對學生進行教學施壓,應該強調師生之間的平等關系,初中生的年齡小,因此會對班主任有崇拜感,同時班主任的表現也會讓學生依賴班主任,班主任只有內心充滿對學生的熱愛,才能將自身與學生放在同一水平線,減少學生的仰視壓力,更好地與班主任進行交談,在敞開心扉的同時也能表露自身的觀點。班主任要尊重學生自身的獨立人格,給予學生足夠的尊重,與學生以朋友的方式相處,更多地站在他們的角度思考問題、分析問題、理解問題,注重對學生進行隱私保護,這樣才能讓學生更愿意與班主任進行深入交流。另外,有時班主任會存在一定的偏向性,
例如,對于學習好的學生有更多的關愛,而對于學習成績稍差的學生則表現較為冷淡,班主任要轉變自身的偏見,不能對學生存在差異性的眼光,要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與學生進行平等交流,促進師生之間的溝通渠道更加寬泛,為后期的班級管理奠定基礎。傳統式的教學方式不能引起學生很好的情感共鳴,而且初中生年齡小,不能夠長時間將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上,因此班主任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成長規律,為學生構建一個較為新奇的教學環境,注重班級管理的社會化拓展,可以讓學生更多地了解社會運行規則,并與身邊的實際生活相關聯,有效提高了學生的思想認知維度,也能讓學生對具體化的事件進行更好的鞏固。建議班主任在德育課堂中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表現拋出某個觀點,然后與學生進行討論,更多地了解學生的思維角度,并通過相應的德育知識點進行外延擴張,注重與社會現象或社會認知熱點相結合。
二、言傳身教,做好學生的榜樣
班級管理不只是理論性的說教,更應該注重在言傳身教以及生活實踐中讓學生感受到,因此建議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級管理中對學生更多以實踐活動進行言傳身教以及潛移默化影響,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以及人生觀,班主任可以根據學生的時間安排組織實踐活動。
例如,戶外撿垃圾、周末做義工、看望孤寡老人、參觀愛國主義博物館等。值得注意的是,學生在參加完很多實踐活動之后,可能短時間就會遺忘,為了幫助學生鞏固思想、加強認識,可以在活動結束之后舉行相關的主題辯論會或討論會,讓學生將自己的所見所聞以及感想整理成作文,也可以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這樣可以讓學生形成完整的思想認知,將道德知識內化為自己的道德行為,促進學生的綜合道德水平提升。初中生的生活軌跡較為簡單,一般在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兩個環節中完成,但是當前的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卻沒有進行很好的融合,造成了教育模式的單一化。在學校中班主任對學生進行情感德育教學,但是如果回歸家庭后父母的教育方式或者教育理念與班主任有所不同,就有可能造成學生的思想混亂,通常在來回反復中會形成不正確的道德認知。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個老師,在家庭教育中會為孩子起到榜樣性作用,因此應加強學校與家長之間的密切聯系,并注重教育方向的一致性。在班級管理方面,要為學生樹立更加正確的思想理念以及德育框架,而在言行舉止方面,父母要為孩子樹立相應的正面形象,并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的道德品質發展。
三、開展德育教學
德育教學是素質教學理念中的重點,素質教育雖然在我國推行多年,但是實際取得的效果和反響卻不夠理想,沒能根據初中生的成長規律以及年齡特點進行有效的教學方案調整,同時缺少相應的評價機制,德育教學往往流于表面、形式大于內容,更多的是在思想課堂上進行理論宣教,忽略了學生的接受能力以及興趣愛好。另外,由于學校的管理層缺少相應的教學設計,沒有對德育進行進一步的詳細計劃,教學方向盲目,在一些具體問題上班主任只是強調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并沒有對事情背后的道理進行闡述,因此學生的思想也沒能進行深層次的進步。初中生由于年齡限制,缺少抽象化的推理思維,但是對于具象性的事物有著更加深刻的理解,因此班主任要注重學生的年齡特點進行德育培養。現在的初中生是未來的社會主義接班人,班主任要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教育。我國自古以來就是傳統型的人情社會,因此班主任要充分為學生樹立相應的道德標準,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個人習慣,對于一些具體性的事物開展情境化教學,讓學生能夠感同身受。
四、結語
綜上所述,初中生正處于認知能力的啟蒙階段,傳統的班級管理對于學生的啟發性不強,班主任應該尊重學生的教育主體地位,以更加平易近人的方式進行德育知識傳遞,深入研究當前初中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既要構建平等的師生關系,還要注重教育手段的靈活性及巧妙性。通過相關的社會實踐活動促進學生的內化品德提升,以一系列科學化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為學生的未來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何建國.初中班主任工作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的策略探討[J].考試周刊,2020(97):155-156.
[2]梁功娟.走進學生的心靈打開學生心扉--淺談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藝術[J].考試周刊,2020(97):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