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金蓮 孫明
摘要: 隨著新課程改革政策的不斷推進,提高每一名高中生的生物科學素養便成為教師教學過程中的首要任務。這不是短時間內能完成的事情,需要教師在教學中立足于教材內容,設計精彩的實驗環節吸引大家學習興趣,重視方法和技能的提高與訓練,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行為和習慣,在日積月累中促進生物科學素養的培育。文章從以下幾方面進行簡要分析。
關鍵詞:高中生物;教學;科學素養
引言:
生物學教育的基本任務是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質。不僅強調對于基礎知識的掌握,更要在學習過程中鍛煉科學品質。首先要做的是讓學生對生物形成正確的認知,并對其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在此基礎之上通過精彩的教學設計,有效的課堂活動使其愿意積極參與進來,從而促進生物科學素養的發展,達到既傳授知識又培養思維的教學目的。
一、建立實驗活動,培養生命觀念
在高中生物教材緒論中,有為大家介紹到,在學習高中生物時,動手實驗的操作能力是開展一切活動研究的基礎。有再扎實的理論知識但是沒有實踐能力也無法得出有效結論,是要在進行多次實驗反復推敲的結果才有利于生物科學素養的提高。例如在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1分子與細胞中《走進細胞》一課,教學難點在于了解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和使用高倍鏡觀察集中細胞的異同點。在使用顯微鏡時要先裝好物鏡和目鏡,轉動轉換器,換用低倍物鏡,用左眼向目鏡觀察,同時轉動反光鏡,使其面向光源,直到看到有一個明亮的視野。要想進一步分析出細胞的異同點,可以在低倍鏡下找到清晰物像,將要觀察的物像移到視野中央而后轉動轉換器,換上高倍鏡,最后調節細準焦螺旋,指導物像清晰,最后得出放大倍數與長短關系的結論,物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大,距裝片的距離越近。以及目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小。通過實驗得出以上結論的同時,還要明確一點,能夠成功完成實驗離不開同學間的互相幫助,在旁邊為大家提供理論知識以及細節提醒,才能順利得到結論。通過實驗活動讓學生更加深刻的體驗到生命觀念的由來,從而促進生物科學素養的進一步發展[1]。
二、創設合理情境,增強社會責任
以往傳統教學模式中,對于課程的講授都是由教師單方面的進行知識輸出,而學生則被動的接受相關內容,沒有能夠吸引大家注意力的活動設計,長期下去導致對生物學習興趣低迷,因此隨著新課程改革政策的不斷推進,要求教師必須改變以往的教學理念,秉持“以學生為主”的原則,在課堂中使用新型教學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2 遺傳與進化中的《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一課,教學目標是能夠舉例說明基因突變的概念、原因、特點以及說基因重組的意義,通過創設情境的方法,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示水毛茛和果蠅的圖片提出疑問,水毛茛裸露在空氣中的葉和浸在水中的葉為什么表現出兩種形態?這種變異能遺傳嗎?果蠅的白眼性狀能遺傳給后代嗎?先拋出問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使其主動參與獲取新知識。利用觀察與比較、思考與討論、分析與歸納的方法學習本課內容。而后進行小組討論,派代表做總結性發言,基因重組是生物變異的來源之一,對生物的進化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針對基因突變以及基因重組這樣的熱點問題激發學生的社會意識,從而完成社會責任感的培養[2]。
三、重視實踐過程,進行科學探究
生物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學科,但是目前高中階段多數學生做的實驗只是注重最后結果而忽略了過程,因此教師應在課堂中鼓勵學生仔細觀察實驗過程,重點思考其中發生的問題,通過不斷探索改進操作方法,這樣既能激發學生對于生物實驗的興趣,又有利于培養生物素養。例如在人教版高二生物選修1 生物技術實踐中《果酒與果醋的制作》一課,教學目標是知道果酒和果醋所制作所需的菌種以及原理,醋酸菌是一種好氧性細菌,只有當氧氣充足時,才能進行旺盛的生理活動,變酸的酒表面觀察到的菌膜就是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而形成的。在掌握其原理進行實驗時,要重點注意每次排氣只需擰松瓶蓋,不要完全將其揭開,制醋時,再將瓶蓋打開,蓋上多層紗布,進行葡萄醋的發酵。這些細節極其容易影響實驗的最終結果,因此教師要在過程中強調仔細觀察,小心操作,從而引導學生重視實踐的過程,不要一味追求結果而忽視過程中的細節,這樣即使最后制作果酒失敗了,但是在不斷的進行科學探究過程中,提高了生物科學素養[3]。
四、設計課外活動,成就理性思維
對于生物科學素養的培養,設計課外活動也是有效途徑之一。其包含生活的很多方面,如利用課上所學的相關知識進行植物栽培,或者是親自動手提取植物芳香油以及胡蘿卜素等等,科技活動能使學生親近社會與生活,有效的利用生物學研究方法和技能,在實驗過程中培養創新思維能力。例如在高二生物選修1教材中《腐乳的制作》一課中,教師將課堂交給學生,以五人為一組的形式,提前查閱相關資料,了解腐乳制作原理,認識微生物的發酵作用,最后總結出制作過程,并且以制作課件的形式展示給大家,教師在進行該課的講授時會用固定思維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像這樣讓大家主導課堂不僅能調動班級的學習氛圍,更能在無形中激發動腦思考的能力,以學生的角度構建問題,利于理性思維的培養[4]。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培養科學素養,不僅可以通過建立實驗活動,創設問題情境,重視實踐過程和設計課外活動,還有更多行之有效的途徑需要教師在日后的職業生涯中加以深入研究和探索。生物教學不僅要求教師不斷強化自身的綜合素質和教學水平,更要在完成知識傳授的同時提高學生的生物素養,并且通過夯實的理論基礎加上實驗教學,在這個過程中完成生物科學素養的培養。
參考文獻:
[1]唐倩.高中生物實驗教學中對學生生物科學素養的培養策略分析[J].科普童話,2020(03):15.
[2]賀曉霞,王田田.生物教學中有效培養學生生物科學素養的實踐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9(23):101.
[3]張宏良.高中生物教學中提升學生生物科學素養的策略[J].新課程(下),2019(02):215.
[4]劉建紅.高中生物教學中提升學生生物科學素養的方法[J].新課程導學,2019(0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