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艷
摘要: 議論文閱讀相對于其他文體的閱讀,在學生們看來抽象性、邏輯性都很強,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總結出的板塊組合式教學,化難為易,效果顯著,不失為一種學習議論文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 議論文閱讀;板塊組合;有效途徑
初中議論文的學習,主要以九年級上冊的第二單元、第五單元內容為抓手,逐步學習議論文閱讀及寫作知識的。而第二單元的議論性文章中,議論文的基礎知識點對于初學者而言,理解有些模糊,學生感覺文體知識點不夠明晰。而第五單元內容感覺與第二單元內容上欠缺過渡。為此,本冊書議論文閱讀學習時,我總是采用板塊組合式方法,讓學生在學習中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逐步獲得有關議論文閱讀與寫作的知識。
板塊(一):知識點專題板塊
在議論文單元學習之前,利用兩到三節課時間,系統講解議論文知識點,讓學生們形成議論文學習的知識樹。為避免學習的抽象,枯燥,學習時需將知識點教學,輔之以通俗易懂的例子來講解。
如:知識點專題(1)如下:
議論文三要素:
1,論點 定義:作者對所論述問題的見解和主張
分類:分論點,中心論點
論據 定義:證明論點的依據
分類:道理論據,事實論據
論證 定義:用論據證明論點的過程
論證方式:立論,駁論
論證方法:舉例論證,道理論證,比喻論證,對比論證
以上專題(1)教學中,初學議論文體裁。首先我會選擇《談骨氣》《中國石拱橋》《背影》三篇代表性文章,讓同學們通過比較去發現議論文體裁的特點。
這樣,同學們在逐一理解知識點的基礎上,結合最典型、最易懂的議論文,使之作為例文,讓同學們去分辨。這樣,理論知識與文本內容二者之間可以進行有機的結合,可以更好地提高了學生理解議論文的能力。
板塊(二):比較式理解專題板塊
經過知識點專題(1)(2)(3)的學習,同學們能夠基本理解知識點,可在具體文本的閱讀中,體現學生并未對知識點真正掌握。為此,我會利用四節課的時間,選擇經典篇目做比較式閱讀,讓同學們在比較中進一步理解議論文知識點。通常前兩節課我們進行的是立論文比較閱讀,選擇篇目為老建材的文章《談骨氣》《理想的階梯》,探究的問題包括:①中心論點是什么?②運用了什么論據來證明論點?③運用了何種論證方法來論證④兩文的結構有何相同點?
后兩節課我們進行的是立論文與駁論文的比較閱讀,選擇篇目為課本《懷疑與學問》《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探討問題為①立論文與駁論文有什么區別?②兩文的行文思路如何展開的?③語言風格有何不同?
這樣,通過結合具體篇目的比較研讀,獨立思考,討論交流,同學們逐步落實知識點的學習,尤其是突破了議論文學習的重難點——嚴密的論證結構把握,論證思路的梳理,并體會文章邏輯嚴密、語言準確的特點。
板塊(三):遷移式閱讀專題板塊
前兩個板塊的知識講解學習均要選擇簡單規范的議論文為范文開始,再逐步加深。可生活中并不都是這樣規范的議論文,更多的是議論性文章的閱讀學習。那么該如何來學習?我們要學習的知識點在哪里?為此,我們結合課文中推薦的議論性文章,分別學習其特點,進一步提高學生閱讀議論文的能力。
如《論教養》:體會文章聯系生活中的正反事例來論述的特點及層層深入的論證思路。
《精神的三間小屋》:把握比喻論證、對比論證的運用及用文學筆法來說理。
《談創造性思維》:理清文章闡述問題的思路及觀點與材料間的聯系。
《創造宣言》:運用大量的排比句來說理的方法及以舉例論證的方法論證和批駁觀點。
總之,不同特點的文章,寫法各有千秋。但文章的骨架是議論文的思路,用此議論性文章的遷移學習,開闊了學生的視野,靈活地閱讀這類文章,明確重點,自然、輕松快樂的在學習中提升了自己思想認識的高度。
板塊(四):文體閱讀鞏固板塊
議論文知識點分單元學習結束,為加深知識體系的建立和鞏固記憶,需要結合具體的閱讀材料練習來強化。練習前,精心選擇有代表性的習題類型的閱讀材料;而后,結合練習材料的理解,有重點講解代表性的習題。最后,歸納出每種類型的習題考查的知識點,做題思路及答題的格式。
如閱讀《要善于“折疊”自己》回答問題:
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此題考查對中心論點的提取,歸納。做題時,需要從中心論點的定義,句子的表達形式及位置上等方面來靈活判斷。可以看題目,看開頭,看結尾的概括性句子,在沒有要求的情況下,應盡可能選用文段中的句子作答。
答題思路:直接寫出論點原句,或者根據文章內容提煉概括。
學生據此做出答案:人要善于“折疊”自己。
根據上下文,在第四段的橫線上填寫合適的內容。
此題考查分論點的概括。做題時,需要根據中心論點的寫法來概括。可以先看其他分論點寫作的形式特點,然后看本段論述的內容,抓準關鍵的詞語來概括。
答題思路: 所給的分論點的句式+本段論述的要點
學生據此做出答案: “折疊”是耐心的堅持。
文章第二段主要運用了哪種論證方法?有何作用?
此題考查論證方法的類型和作用。做題時,需要學生明確答題思路如下:
舉例論證:這一段(一句)運用了舉例論證的方法,舉(概括事例)的事例,有力地證明了......這一觀點或中心論點(如果有分論點,則寫出它證明的分論點,進一步證明中心論點,否則寫中心論點),從而使論證更具體,更有說服力。
道理論證: 這一段(一句)運用了道理論證的方法,通過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權威數據,證明......這一觀點或中心論點(同上),使論證更具有說服力,更具有權威性。
學生據此做出答案: 主要運用了舉例論證的方法。通過紅軍時期的具體事例----四渡赤水,并不是刻意為之,而是面對具體情況的靈活應變,迂回前進,來論證本段的分論點---“折疊”是智慧的迂回,進一步有力的論證了中心論點--人要善于“折疊”自己,使論證更具體,更具有說服力。
雖說我在這里總結出四大板塊的議論文學習,可在實際學習中,每個板塊里每個知識點的學習、練習都需要認真結合所選的輔助教材(每名引領者內心的儲備)多次強化,方能真正牢固掌握知識點,提高閱讀議論文的理解力,并能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寫出見解獨特、語言嚴密、論證清晰的高質量的議論文來!
參考文獻:
[1]賈紅亞.從言語到語言——初中議論文教學策略探究[J].語文知識,2017(05):67-68.DOI:10.13513/j.cnki.41-1041/h.2017.05.027.
[2]范山林.初中語文議論文閱讀教學的有效途徑探究[J].讀寫算,2018(24):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