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階段的教育目標更加重視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在初中生物課程中,教師應嘗試滲透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并通過設定合適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標、注重與學生及家長的關系、營造良好的生物課堂氛圍、結合生物學科的特點、注重合作探究及互動交流、從生活的角度講解教學案例、強調總結及反思環節等多種方式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以提升學生的綜合學習效果,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
【關鍵詞】初中生物;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
【基金項目】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重點課題“寄宿生青春期生理衛生和心理健康教育‘雙線兩育’模式的實踐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21]GHBZ079)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王貴(1983—),男,甘肅省隴南市西和縣蒿林鄉九年制學校。
青春期階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至關重要。青春期的學生正處于身心迅速發展的時期,教師及家長需要適當對學生進行引導,促進學生在認知、情感、人格等方面的發展。為了有效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效果,教師可以在初中生物課程中滲透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學生健康、順利地成長,實現推動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教育目標。
一、設定合適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標
通過初中生物課程滲透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時,教師要注重學生的實際心理發展特點,為學生構建科學、完整的教學方案,幫助學生在學習生物課程的過程中,完成學習目標,同時了解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識。為此,生物教師需要找到與生物教學內容相關的合適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設定宏觀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標。
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確定教育的方向,并設定合適的教育目標。第一,培養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為達到這一教育目標,教師應對青春期學生心理健康常識有所了解,并為學生提供發展人際交往能力的機會,引導學生得體、大方地與長輩、同學交往。第二,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教師可通過生物課程合理滲透生活常識,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需求、發展自己的各項能力。第三,引導學生做好自我情緒管理。教師可通過適當的青春期心理健康教學,讓學生學會正確對待失敗與成功,端正學習態度,調節焦慮、緊張的情緒,消除嫉妒心理,直面挫折與困難,并逐步掌握解決自己身心問題的能力,學會欣賞、學會贊美,從而健康、順利地成長。當然,要通過初中生物課程滲透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還需要運用多種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保障學生獲得豐富的學習體驗,順利掌握生物學科的基本內容與心理健康知識,樹立正確的觀念。
二、注重與學生、家長的關系
親其師,信其道,要對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一方面,教師自身應具有自制力、公正感以及一顆同理心,與學生形成親近的師生關系,這對于教師構建正常教學秩序、取得學生的信任具有重要作用,這樣學生才會將自己在青春期經歷的苦悶與教師訴說,也有利于教師引導學生樹立積極的人生態度[1]。
另一方面,教師還應注重與家長的關系,鼓勵家長參與對學生的教育、引導,幫助學生順利度過青春期。教師可以主動和家長分享相關生物知識,并鼓勵家長與學生交流生理話題,分享生育的感受,包括母親的胎動、妊娠反應等,消除學生心中的疑惑,增進學生與父母的感情,讓學生對生殖相關知識產生正確的認知。
三、營造良好的生物課堂氛圍
教學環境和教學氛圍對于學生的學習影響十分深遠。學生如果長期處于枯燥的教學氛圍中,學習興趣難免會下降,學習效果也就難以提升。在初中生物課程中滲透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時,教師也要注重營造積極良好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在愉快的教學氛圍中學習。為營造良好課堂氛圍,生物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通過視頻、音頻及圖像等啟迪學生,使學生更好地感受學習內容的全面性和學習方法的多樣性。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一章“人的由來”中的“人的生殖”一節時,教師可以先向學生展示剛出生的男孩和女孩的圖片,觀察這些圖片,學生會發現新生兒的外貌幾乎一樣,只有通過觀察生殖器,才能區分新生兒的性別。由此,教師便可以引出生殖器的概念。隨后,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展示人體的基本生理結構及生殖系統結構,讓學生全面了解男性與女性之間的區別,使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念,正確看待生殖以及自己的青春期變化。
又如,在教授“人的由來”一章中的“青春期”一節時,生物教師可以多搜集生動直觀的視頻或圖片,并通過多媒體設備展示出來,以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同時使學生更確切地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及心理變化特點,掌握在此階段構建和諧的人際關系的方法。
四、結合生物學科的特點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生物學科的特點是理論和實踐均十分重要,其中生物實驗教學環節是幫助學生驗證所學知識、發掘新知識的關鍵途徑,也是促進學生各項能力發展的重要方式。與此同時,理論學習與實踐學習相結合的學習方式,能夠刺激學生的大腦皮層,讓學生的大腦實現動靜交替,從而提高學生的思維敏捷度,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讓學生更加健康、順利地成長[2]。
例如,教授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一章“人的由來”中的“人類的起源和發展”一節時,生物教師即可融入模擬實驗,讓學生通過實驗對生命起源的過程進行全面分析,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態度和珍愛生命的意識。
五、注重合作探究及互動交流
合作探究與互動交流是較為常見且有效的教學方法,運用這些教學方法的目的在于進一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同時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分體會團隊協作的重要意義,形成合作精神及競爭精神。此外,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其溝通和交流的方式正在逐漸變化,合作探究活動可以給學生提供練習溝通和交流的機會,從而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合作的重要意義,掌握交流互動的有效方法。在初中生物課程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時,教師便可以多組織合作探究活動,對學生進行充分引導,促使學生進行互動和交流,全面提升學生的生物學習效果,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當然,組織合作探究活動前,教師還需要結合教學內容進行全面分析,為學生設計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使學生愿意通過合作的方式完成學習任務,掌握生物學科知識和心理健康知識。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三章“保護生物的多樣性”一節時,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以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本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關注我國特有的珍稀動植物資源,了解到當前生物多樣性受到一定的威脅,并樹立保護生物資源的意識。在講述相關生物知識后,教師可以結合人類社會進行分析,說明人的高矮胖瘦之分以及家庭背景的區別也是人類生活多樣性的體現,各種類型的人構成一個多姿多彩的社會。在社會中,任何一個群體的人都是平等的,缺少任何一種群體都不利于社會的和諧。隨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討論生物多樣性受到威脅的因素以及應如何保護珍稀的動植物資源,與此同時,結合人類社會生活進行分析,如何確保不同類型的人都能在自身層面獲得幸福。這樣的討論會讓學生找到生存的意義,能夠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有勇氣面對生活中遇到的難題,接受青春期帶來的身體變化,從而更加熱愛生活。
又如,教授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二章“動物的運動和行為”中的“社會行為”一節時,生物教師可以布置合作探究任務,讓學生自行組成小組,以“社會行為”為主題,在課后搜集、分析、討論相關資料,全面了解社會行為的意義,正確看待自己在青春期的行為變化,并從中感受合作及交流的重要意義。
六、從生活的角度講解教學案例
學生獲取知識和學習技能的途徑不只有課堂,更多情況下,學生可以通過實際生活獲取知識。與此同時,對學生而言,實際生活中的事物也更為形象、生動,所以學生會更愿意從生活中接受教育。教師如果只是講述理論知識,不將理論知識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相關聯,不注重解決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學生可能會難以理解相應的內容,更無法將之運用在自己的實際生活中。因此,在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更加注重學生的實際生活,多從生活角度分析、講解教學案例,使學生從案例分析中收獲更多內容,達到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推動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教學目的。除了應用生活中的真實案例,生物教師還可以適當結合學生的興趣方向,將影視劇作品中與此相關的內容呈現出來,引導學生進行更加全面、立體的案例分析,并在案例分析的過程中掌握運用生物學和心理健康知識分析生活問題的方法。
例如,教授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八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第二章“生物的遺傳與變異”中的“人的性別遺傳”時,生物教師即可通過多樣化的生活教學案例,激發學生探索興趣和學習熱情,使學生在具體的案例分析過程中學會用科學的態度看待生育等問題,認識男女性別比例平衡的重要性。
七、強調總結及反思環節
在生物課堂上設立反思及總結環節的重要意義在于,這樣的環節可以幫助學生鞏固所學內容,思考自己在學習過程中掌握的學習方法,促使學生進一步探究合理的學習方式。在設計總結與反思環節的過程中,生物教師可以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幫助學生通過自我總結和反思構建正確的價值觀念,學會正確處理自己的青春期心理問題。
例如,教授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一章“人的由來”中的“人類的起源和發展”一節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分析教材內容,總結人類發展的重要推動力,讓學生深刻意識到,在人類的進化過程中,勞動起了決定性的作用,若沒有勞動,當前的人類仍舊活在原始社會。隨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反觀自己的實際生活,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當前的“勞動”任務就是生活與學習,從而樹立良好的勞動觀和學習觀。
結語
將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初中生物課程,符合學生成長、發展的實際需求,也有利于教師提高生物教學的效率。在融入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上述教學方式和豐富的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認識生物學習的重要意義以及心理健康發展的正確方向,同時教師仍需積極總結實踐經驗,根據實際情況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確保生物課程的作用更好地發揮出來。
【參考文獻】
[1]劉劍鋒.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滲透初探[J].華夏教師,2020(17):22-23.
[2]劉文達.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探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7,3(02):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