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新課標倡導數學教學生活化,教師應依照此倡導,以生活為基礎,應用多樣策略進行小學數形結合教學,促使學生在生活中借助形認識數、運算數、整理數,借助數認識圖形、描述圖形位置,由此掌握數學知識,增強數學學習效果。文章將依據筆者教學經驗,從以形助數和以數解形這兩大方面入手,闡述生活化的小學數學數形結合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數形結合;策略
作者簡介:姚玉娣(1976—),女,江蘇省南通市啟東市善成小學。
數學思想是數學學科的重要內容,在課堂中融入數學思想是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數學思想有很多,數形結合思想就是其中之一。數形結合思想是教師教數學與學生學數學的重要方法,其實質是借助直觀的形將數簡單化,借助精準的數將形具體化[1]。在實施數學數形結合教學時,教師可以立足數與形之間的關系,采用適宜的教學方式,以形助數,以數解形。此外,數學生活化教學將數學教學融入生活中,促使學生在生活中學數學。現有實踐證明,有效的數學生活化教學,可以增強數學學習趣味,降低數學學習難度,促使學生在生活中扎實掌握數學知識。所以,教師應以生活化教學為基礎,以學生的實際生活為依托,實施數形結合教學。
一、以形助數
(一)借助形,認識數
形是學生認識數的主要途徑,形具有直觀性,可以使學生進行形象思維,了解數的表征。對此,在實施數形結合教學時,教師可以立足教學內容,從生活中搜尋相關的形,引導學生認識數。
以蘇教版數學三年級下冊“分數的初步認識(二)”為例,針對此內容,筆者挖掘生活現象—分食物,并將其應用于數學課堂上。具體來說,在課堂上,筆者在交互式電子白板上呈現各種食物,并用生動的語言進行描述:“周末到了,紅紅和麗麗約定到公園郊游。她們各自帶來了不同的食物,都有什么呢?怎樣分才比較公平呢?”在問題的作用下,學生觀察電子白板上的內容,主動描述:“她們帶來了4個桃子,2瓶水,1個蛋糕。”接著,學生遷移生活經驗,提出:“兩個人要分到一樣多的食物才公平。”筆者對此進行贊賞,并提出任務:“列出算式,用數表示結果,同時繪制數軸,找出相應的點。”在此任務的驅動下,學生用直觀的方式表示數,從而獲取結果。筆者就此追問:“紅紅和麗麗要如何平均分1個蛋糕呢?要如何在數軸上表示這個點呢?”在問題的驅動下,學生繼續探究,最終發現半個蛋糕位于0和1之間。
如此教學,使學生在生活情境中初步認識了“平均數”的概念,同時,學生用畫數軸的方式推測結果,感知分數的合理區間,能夠深入探究分數,建立數感。
(二)借助形,運算數
學生運算數的過程,也是認識數的意義的過程[2]。數的運算過程具有抽象性,而借助形則可以化抽象為直觀。學生通過與形互動,能夠了解算理,掌握算法,提高運算水平。對此,在進行數形結合教學時,教師要依據教學需要,走進生活,挖掘各種資源,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借此運算數。
以蘇教版數學四年級下冊“運算律”為例,在課前,筆者搜集生活化物品—樹枝,并為其涂上不同的顏色。在課堂上,筆者將樹枝分發給學生,同時提出任務:“請同學們用合適的方式表示3×5。”在任務的驅動下,學生積極地動手操作。有的學生將每三根樹枝綁成一把,一共綁五把。基于此,教師提高任務難度:“請同學們隨意拼圖,將3×5連接成一個更大的長方形,并列出算式。在拼圖的過程中,盡量使用兩種顏色的樹枝,形成對比。”在此任務的驅動下,學生調動思維,試著使用不同顏色的樹枝拼出一個更大的長方形。在規定的任務時間結束后,教師引導學生展示成果,并就此總結相關數據,與短邊相連接有1×3、2×3、3×3、4×3、6×3、7×3、8×3、9×3等;與長邊相連接有1×5、2×5、4×5、5×5、6×5、7×5、8×5、9×5等;長、短相連的有3×5。此時,教師鼓勵學生觀察拼圖和數據,探索規律。學生邊
觀察邊思考,發現與短邊相連接的都含有3,與長邊相連接的都含有5,長、短相連時有3和5。基于此,教師鼓勵學生自選圖形,列出算式,表示拼接過程,學生所列算式如圖1所示。在此過程中,學生與形互動,認識了“兩個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可以先把這兩個數分別與這個數相乘,再相加,就是乘法分配律”。
實踐證明,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直觀地理解了乘法分配律,感知了其算理,這有利于學生掌握數學知識,感受數形結合的魅力。
(三)借助形,整理數
統計是數學學科的基礎內容,其核心是數據。在學習數學時,學生要經歷收集、整理、分析數據這一過程,并借助不同類型的圖表展現數據的特征,同時就此做出判斷。圖表是具體的形,是學生整理數的工具。在進行數形結合教學時,教師要走進生活,挖掘數據,并借助形,幫助學生整理數,使其形成數據意識。
以蘇教版數學四年級上冊“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一)”為例,教師在課堂上創設生活情境—環保小組收集廢棄礦泉水瓶,并在交互式電子白板上呈現統計圖(如圖2所示)。
據此,教師提出問題:“同學們覺得該小組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個礦泉水瓶?”在問題的驅動下,學生觀察統計圖,獲取數據信息—小明收集的礦泉水瓶最多,為15個;小亮收集的礦泉水瓶最少,為11個。在生活經驗的幫助下,學生估計:“平均每人收集的礦泉水瓶個數在11—15之間。”由此可見,學生借助統計圖分析數據,初步認識了平均數。于是,筆者提出合作探究任務:“請與小組成員合作,討論怎樣找到平均數。”在任務的驅動下,學生調動思維,探究不同的方法,并與小組成員交流。經過一番討論,學生確定了兩種方法—移多補少、先加后除。有的學生提出:“環保小組每人平均收集了13個礦泉水瓶。”筆者追問:“從統計圖中可以看出,沒有一個人收集13個礦泉水瓶。這是不是意味著13無法表示該組的平均水平呢?”學生自覺地與小組成員交流,得出結論:“13是一個平均數,是虛擬的數,不指向某一確定的數據,但其能體現出公平。”
實踐表明,學生通過與形互動,由淺入深地分析數,了解了平均數的本質屬性,加深了對數的理解,同時,學生也因此自然而然地掌握了數形結合法,鍛煉了探究能力,強化了數據意識。
(四)借助形,解決問題
數學問題的形式以文字為主,其中蘊含著數量關系。小學階段的學生抽象思維不發達,往往難以直接借助文字內容發現數量關系及解決問題。形是數量關系的直觀再現,有助于學生調動抽象思維,發現數量關系,繼而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在數形結合教學時,教師要挖掘生活內容,編設數學問題,引導學生借助形解決問題。
以蘇教版數學五年級下冊“因數與倍數”為例,筆者在交互式電子白板上呈現情境圖,并用生動的語言描述購買文具這一情境。在學生進入生活情境后,教師提出問題:“觀察情境圖,你能從中發現哪些數學信息?”在此問題的指引下,學生積極從情境圖中抽象出數學信息,如:“一支鉛筆6元,一個訂書器的價格是鉛筆的4倍。”基于此,教師鼓勵學生編設數學問題。在已有認知的支持下,有的學生提出:“一個訂書器多少錢?”在此問題的驅動下,學生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表示鉛筆和訂書器的價格關系,如擺放數學小棒。在直觀的形的助力下,學生發現鉛筆和訂書器的關系,即訂書器的價格是鉛筆的4倍,意味著一個訂書器的價格是4支鉛筆的價格。于是,學生就此列出數學算式,得出結果。
如此教學,不僅使學生自主做到數形結合,掌握了解決問題的方法,還使學生鍛煉了思維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以數解形
以數解形指借助數,如數量關系、數學語言等,解釋圖形的性質[3]。一般情況下,教師可以借助不同的數,引導學生解釋形。
(一)借助數,認識圖形
數具有精準性,圖形具有抽象性。在探究圖形的性質時,學生可借助數直觀地總結圖形的性質。在數形結合教學時,教師要從生活中挖掘形,引導學生應用適宜的方式有效地認識圖形。
以蘇教版數學六年級下冊“圓柱和圓錐”為例,筆者在交互式電子白板上展現生活物品—水井、硬幣、管道等,引導學生判斷圓柱的高。在生活經驗的支持下,學生構建圓柱的高的認知。接著,筆者為學生發放圓柱模型,并提出任務:“請回憶研究立體圖形的方法,試著探究圓柱的三視圖、側面展開圖。”在此任務的驅動下,學生積極調動已有認知,使用剪、切、滾等方法進行操作。經過一番操作,大部分學生直觀了解了圓柱的三視圖、側面展開圖。立足于此,筆者提問:“圓柱的三視圖、側面展開圖與長方形之間有怎樣的關系?”此時,學生試著從立體圖形中尋找平面圖形,借助長方形的長等于圓柱的底面周長等數量關系解答筆者的問題。
如此借助數,不僅使學生從不同的方面了解了圓柱與長方形的關系,理解了圓柱的特征,還使學生自然而然地鍛煉了空間想象能力、動手操作能力,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
(二)借助數,描述圖形位置
空間想象能力是學生認識圖形位置的關鍵能力[5],但是部分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不強,難以靠想象了解、描述圖形的位置。而數可以讓圖形的位置精準化,降低空間想象的難度。教師在數形結合教學時,可以以生活場景為依托,借助數引導學生描述圖形位置。
以蘇教版數學四年級下冊“確定位置”為例,筆者分析大部分學生有玩電子游戲的經歷,于是,筆者在交互式電子白板上展示電子游戲“打地鼠”,要求學生描述地鼠的位置,描述正確則視為“打地鼠”成功。有的學生描述:“左起2,下數1。”接著,筆者加大游戲難度,在原游戲的基礎上,將地鼠放入坐標圖中,引導學生繼續描述地鼠所在位置。于是,學生用“第幾行”“第幾列”描述地鼠所在位置。基于此,筆者引出:“通常把豎排叫作列,橫排叫作行。一般情況下,確定第幾列要從左向右數,確定第幾行要從前向后數。如小明坐在第4列第3行,可以用數對(4,3)表示。”以此幫助學生認識數對。
由此可見,借助數,學生可以在描述圖形位置的過程中掌握數學知識,同時體會數形結合思想,做到學有所獲。
結語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時,教師可以以生活教育理念為指引,應用多樣的策略融入數形結合思想,引導學生積極地聯系生活,借助形認識數、運算數、整理數,借助數認識圖形、描述圖形位置,由此掌握數學知識,增強數學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王海燕.巧借數形結合 優化數學教學[J].名師在線,2022(07):31-33.
[2]張烽.小學數學數形結合教學模式的應用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21(A2):82-84.
[3]宮祥偉.數形結合思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滲透與應用[J].新課程,2021(34):211.
[4]郭蓉.“數形結合”思想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小學生(中旬刊),2021(0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