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琳
摘 要:輔導員是我國高校教師隊伍中的組成部分,是服務于學生教育管理工作、開展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指導的基礎,是大學生成才道路上的引導者。文章分析高校輔導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探討高校輔導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優勢和存在的不足,指出高校輔導員要做好以下幾點:通過多途徑不斷開展學生心理調查工作;提高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意識,幫助學生樹立主體意識;采用正確的引導方式,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采取特殊教育方式,促進學生找回自我;進行班級分類管理,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班風。
關鍵詞:高校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大學生;生活環境;健康成長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22)09-0022-03
當前,隨著社會的發展,競爭壓力的加大,一部分大學生出現了心理問題,因此做好心理疏導工作就成了大學生健康成長成才的重要保障。作為高校輔導員,應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正確引導學生認識自己的心理狀態,并時刻對他們進行高效的心理疏導。本文主要對高校輔導員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進行探討。
一、高校輔導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健康并非身強體壯的代名詞,但是能夠適應社會節奏的心理健康也非常重要。在社會環境復雜的狀況下,保持良好的心理適應狀態,是更快地調節自我的關鍵。從這個方面來講,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高低,取決于他們心理素質的強弱,更取決于校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
1.心理健康教育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的需要
縱觀國內外心理健康事業發展歷程,對心理健康問題的關注往往伴隨著現代化進程而凸顯出來。社會的文明發展程度越高,人類的心理壓力就越大。當前,社會競爭的激烈和就業的壓力,使得部分學生不適應,繼而產生迷茫、困惑,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心理負擔。這就要求高校輔導要運用多種手段,幫助學生以健康的心理步入社會。而學生擁有了健康的心理,才能真正融入社會中,促進社會的發展。
2.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學生成長的基礎
大部分學生的心理是健康、干凈的,可以直觀正確地進行自我認知,有效率地學習和工作,和諧地處理周圍的人際關系。但受社會環境的影響,部分學生會產生諸多的心理壓力,如對學習出現種種不適應,對身邊的同學產生厭煩感,對未來的生活毫無動力等。心理調節能力較強的學生能夠克服這些心理障礙,心理調節能力較弱的學生則會出現嚴重的心理疾病。因此,高校輔導員重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健康成長的保障,能使學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
二、高校輔導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優勢
1.自身職業環境優勢
高校輔導員是學生與家長、學生與學校、社會與學校之間的紐帶,其可以利用自身職業環境的優勢來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高校輔導員要與宿舍長建立長期密切聯系,全面掌握各學生的實時動態信息,了解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狀態變化及波動;與班長進行周期性的溝通和交流,聽取班長關于心理教育工作的建議;與授課教師實時交流學生的上課、曠課等情況,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和心理狀態;每周末的班會后與班主任進行經驗交流,客觀地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獲取班主任的支持與幫助,以更好地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發展平臺。
如大二年級的小L,個子高挑,相貌較好,但他入學后有一個很不現實的夢想:想做演員,想出名。而他的家庭并不支持,產生這個想法后,他要學習各種才藝,處理好各方面的關系,沉重的壓力導致他無法正常學習和生活,最終想辦理退學手續。得知此事后,筆者立馬聯系小L的家長,了解到家長也不支持小L的夢想,于是便面對面地和小L進行交流,與他一起分析問題及產生焦慮的原因。同時,筆者還利用自身的職業環境優勢,聯合小L的寢室長、班長、授課教師、班主任實施定時定點“心情”跟蹤調查,幫助小L找準自己的人生方向,并通過周期性的心理輔導工作,從根源上打消他退學的念頭。
2.輔導員身份地位優勢
高校輔導員作為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上的組織、指導者,對于學生的了解較多,很多輔導員都與其管理的學生成為了朋友。學生對輔導員產生極大的信任感,就會為輔導員開展心理教育提供一定的基礎保障。再者,輔導員最重要的職責之一就是對高校學子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促進他們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進而幫助他們克服學習、生活中所面對的種種困難和考驗。心理健康教育著重強調幫助學生增進個人身心健康,而思想政治教育則側重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等。高校輔導員對自己所管理的學生的基本信息掌握得比較全面,其可以隨時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幫助學生解決相關問題。這種全面、快速且有效的優勢,是其他教育工作者所不具備的。即使各大高校在校園內設置了大學生心理健康輔導站、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等,并開展了一些心理健康活動,但是能真正落到實處并起到作用的,往往是輔導員。除此之外,很多高校輔導員對學生的個人情況比較了解,可以隨時隨地對學生進行形式多樣的輔導,并根據每個學生的心理狀況、家庭情況等進行針對性教育,保證了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高效性。
三、高校輔導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不足
1.工作經驗不足
部分高校對輔導員的要求相當嚴格,不僅要求輔導員具有比較高的專業知識和綜合素養,還要懂得如何更好地跟學生接觸,知道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應注意哪些問題等。近年來,剛剛畢業的本科生或研究生擔任高校輔導員的較多,往往存在工作經驗不足、面對復雜情況不知如何解決等問題,并且在處理學生的心理問題方面顯得力不從心。
2.知識和技能欠缺
從當前來看,部分高校輔導員沒有受過專業的心理學方面的培訓,缺少針對性的知識和技能,這不利于他們以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雖然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復雜多樣,但是仔細分析都存在一定的因果關系并且大致相同。因此,高校輔導員必須要掌握一些專業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及時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四、高校輔導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通過多途徑不斷開展學生心理調查工作
作為高校輔導員要對自己所管理的學生的心理狀態進行全面了解,針對不同的班級、不同類別的學生、不同的年級等進行有效分組,進行分類別學生心理問題的相關研究,并整理成數據,修訂成冊,作為以后處理學生心理問題的依據。高校輔導員可根據相應的情況建立起心理健康網絡系統,通過電子計算機準確地對學生進行快速查找。高校輔導員還應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到心理健康活動中來,進行實際的體驗,感受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他們對自身心理問題的重視程度,以保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穩步推進。
2.提高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意識,幫助學生樹立主體意識
在日常的學生管理過程中,高校輔導員要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班風,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班集體活動,體現自己的主體意識。高校輔導員應積極引導學生提高自我生存、自我激勵等能力,增強自身的心理健康意識,并在不知不覺中掌握自我調控的方法,逐步適應一些復雜的情況,用一顆平常的心去正視自己。高校輔導員還要鼓勵學生遇事以自己解決為主,運用自己的頭腦去解決問題。這樣,學生會感受到自己解決問題后獲得的成功的喜悅和滿足感,從而樹立較強的主體意識。
3.采用正確的引導方式,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
高校輔導員要積極引導學生調整自己的心態,采取揚長避短的方式,不斷完善自我。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培養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質已成為當代大學生發展的重要條件之一,這就要求高校輔導員應保證學生能夠正確認清自我,提高應對挫折的能力。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高校輔導員應為學生創造體驗成功的機會,為學生提供參加各類創新實踐活動的機會,幫助學生豐富活動經驗,不斷樹立自信心。任何一個大學生都有渴望被重視的想法,當學生遇到挫折的時候,最渴望的就是家人和老師的鼓勵與關愛。因此,在關鍵時刻,高校輔導員要伸出援助之手,對學生多一些理解、少一些誤解,不放棄任何一個機會。高校輔導員應練就一雙火眼金睛,通過發現學生與眾不同的長處,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
4.采取特殊教育方式,促進學生找回自我
針對一些有嚴重心理問題的學生,高校輔導員應該進行單獨的輔導工作。一是輔導員要與學生進行面對面交流。輔導員可選擇景色優美且安靜的環境,創造一種隨心隨意的聊天氛圍,由當前比較流行的一些事件談起,先獲得學生的信任,然后逐步進入正題,通過列舉真實事例或者講故事的方法剖析該學生心理所涉及的某些問題,使其警醒并消除思想上的疑慮。二是輔導員要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入手,如足球、排球等。當學生進行完足球運動后,身心比較放松,輔導員可利用其休息時間與其談心,這樣其就會將內心的想法如實反饋給輔導員。三是外援幫助。輔導員可尋求與學生關系較好的舍友(保密)的幫助,從舍友那里獲取學生最近的一些信息,以適時對學生進行恰當的引導。若在引導過程中學生出現嚴重的心理問題,輔導員還需征求心理專家的意見,尋求解決的方法。
5.進行班級分類管理,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班風
一個班級的環境氛圍,會對學生的心理狀態產生較大的影響。試想,學生處于班風良好、學習環境積極向上的班集體,自身也會產生愉悅感,從而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良好的班風班紀在無形中會讓學生產生一種動力,促進其保持正常的心理狀態,進而使其具備穩定的情緒、良好的品質,對未來的職業發展充滿向往。與之相反,如果一個班級長期處于沉悶、消極的氛圍,則會影響到班內的一些學生,使他們產生負面情緒,在遇到困難時不能合理運用身邊的資源。時間久了,小方面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大方面會使學生產生嚴重的心理問題。根據以上情況,高校輔導員應該在日常管理工作上下功夫,為學生創造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和氛圍,規范學生的行為習慣,充分發揮學生干部的作用,對各年級各班級進行分類管理,全方位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
五、結語
總之,在當前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力量緊缺的境況下,高校輔導員參與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是一項重要的措施。高校輔導員要認識到參與大學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性,充分利用自身的優勢,創新工作之載體、改變工作之形式,切實做好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從而培養更多具有創新精神、身心健康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李紅梅,宋素怡,董彩云,郭富蓮.“三全育人”視角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中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04).
[2]楊帆.“三全育人”視角下高職護理專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創新策略[J].長江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04).
[3]劉曉丹.新媒體時代高校輔導員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實效性的路徑探究[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9(04).
[4]朱艷,丁敬耘,顧華.高校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倫理困境的質性研究[J].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02).
[5]胡濤,劉麗.淺析網絡環境下輔導員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J].遼寧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9(01).
[6]薛艷.高校輔導員應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有效滲透心理健康教育[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03).
[7]陳耀龍.輔導員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研究[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8(10).
[8]孫婷婷.建設高校輔導員工作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的長效機制[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7(09).
Research on College Counselor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Zhao Lin
(School of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Binzhou University, Binzhou 256600, China)
Abstract: Counselors are an integral part of college teachers in China. They are the basis of serving students'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and developing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guidance. They are the guides on the road of college students' succes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of college counselor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discuss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college counselor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nd points out that college counselors should do well in the following points: continuously carry out students' psychological investigation through multiple ways; improve students' awareness of self-management and self-education, and help students establish subject consciousness; adopt correct guidance methods to help students establish self-confidence; adopt special education methods to promote students to find themselves; carry out class 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 to promote students to develop good class style.
Key words: college counselor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college student; environment; healthy grow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