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海英
摘 要:新時代職業教育蓬勃發展,技工院校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是技工院校的使命所在。本課題組從新時代技工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組織建設入手,通過調查分析和實證研究,探究建立“一體三室”的思想政治教育組織新模式,助力技工院校完成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構建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
關鍵詞:新時代 技工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 組織建設 現狀與創新
一、研究背景
進入新時代,中國乃至全世界都需要大批量的高素質技能人才。國家的建設需要大國工匠,以培養技能人才為主的技工院校大有可為。培養出大局意識強、理想信念強、具備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是技工院校的歷史使命。
本研究從技工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組織建設入手,通過實證研究,探究新時代技工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組織建設新模式。
二、研究對象和方法
本研究采取隨機抽樣的方法,在全國抽取20所技工院校(含技師學院15所,高級技工學校5所),通過發放問卷或進行實地訪談的方式,共收集到有效問卷318份,回收率99.09%。被調研對象320人,含教學管理負責人20人,學生負責人20人,黨建工作者20人,專職思政教師60人,其他教師100人,班主任100人。
調研團隊根據新時代技工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要求,編制了《技工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組織建設調查問卷》,共編制了12個小題,主要包含思想政治教育組織機構與隊伍現狀、考評辦法與機制、活動實施形式與內容三大類。問卷信度與效度數據均大于0.9。
三、研究結果
(一)思政教育組織機構情況
統計顯示,20所學校的思政教育都是在黨委領導下開展,思政理論教學和實踐教育分別由不同部門實施,其他部門同樣有思政育人功能,但沒有規范要求,對各部門思政工作的考評機制缺乏量化指標,思政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體現不充分。
統計顯示,因院校機構設置不同所以實施思政教育的部門不一樣。有14所系部制管理的技師學院在系部設立思政課部或全院設立思政課部承擔其理論教學任務;無系部制管理的5所高級技工學校,則在學校層面設立基礎教研室或思政課部或公共教研室來承擔;有1所技師學院成立了馬克思主義學院來承擔思政教育理論課教學。
(二)思政教育協同機制建設情況
統計顯示,教學負責人和學生工作負責人反饋的問卷,85%認為校內各部門建有思政教育協同育人的機制,但落實差距較大。15%認為校內各部門協同育人機制不健全。從班主任反饋的問卷看,95%的班主任認為家庭、學校、社區、企業協同育人機制仍需進一步完善,尤其是家校協同育人,但有75%以上的家庭沒有足夠重視,很難達到學校的要求。
(三)思政教育專職教師比例的情況
統計顯示,在被調研的20所學校中有且只有1所學校明確用達標的比率數字表示達標,有1所學校模糊填寫達標,不達標比率接近90%。各級學校的專職思政教師嚴重不足,思政教師專業化任重而道遠。
(四)思政教育創新團隊建設情況
統計顯示,抽樣的20所學校均沒有成立專業的思政教育創新團隊,但有2所學校成立了校級思政教育講師團或新思想講師團,他們主要由校級領導和黨團工作者組成,主要承擔學校形勢報告或者開展四史教育的講座任務。
從專業思政課教師和其他類科任教師反饋的問卷看,85%的教師希望學校能成立專業的思政教育創新團隊,增加教學研究探討的機會,搭建集體備課的橋梁,以利于切磋教法,提升教學水平。
(五)思政教育實踐活動實施情況
統計顯示,被抽樣的20所學校基本都有主題班會、校園社團活動等典型思政教育實踐活動;有7所院校暑假研學實踐常態化,但疫情之下有所縮減;90%的教師認為思政教育實踐活動很受學生歡迎,可以讓每個學生都出彩。
四、研究結論
基于抽樣調查數據對新時代技工院校思政教育組織建設的現狀分析,得出如下結論。
(一)思政教育工作機制需進一步細化
技工院校都建立了黨委領導下的思政教育工作機制,但沒有形成具有考評機制的高質量思政教育機制。隨著院系機構改革及辦學規模的變化,建立馬克思主義學院是技工院校未來的發展趨勢。
(二)思政教育協同育人機制需不斷完善
學生校內的思政教育任務主要由思政教師和班主任承擔,思政教育工作未真正有效融入教育教學、教研和管理的各個環節,沒有紐帶將不同部門的思政教育凝聚在一起,沒有從組織體系建設上形成合力,導致育人效果不理想。其次,家校協同育人需要持續深入,社區、校企協同育人更需要深層次合作。因此建立完善的思政教育協同育人機制仍需各方不斷努力。
(三)思政教育師生比需逐步提高
開足開齊思政教育理論課,是以思政教育師生比基本達標為前提,在專業思政教師數量不足的情況下,采用內部培養或外請兼職的辦法,可以適當彌補專業思政教師數量的不足。
(四)思政教育專業隊伍建設亟待加強
在注重技能、崇尚技能的技工院校,教師隊伍建設的著力點都在雙師型專業教師隊伍建設上。在人員編制總額控制和現實教學的壓力下,學校會優先引進緊缺的專業教師和實訓教師。思政教師數量不足、結構不夠合理是技工院校普遍存在的現象,尤其是全日制本專業的思政教師相當缺乏,思政教師隊伍青黃不接,直接影響到學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
(五)思政教育實踐活動需做好整體策劃
思政教育實踐活動是深化思政育人的助推器。疫情之下,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將思政教育實踐活動線上線下典型化,做好頂層設計和整體規劃,根據不同時期不同對象因材施教,力求取得育人成效。
五、構建新模式
針對新時代技工院校思政教育組織建設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構建“一體三室”的思政教育組織建設新模式,聚焦組織機構和運行機制的研究,助力建設新時代思政教育新格局。
“一體三室”的“一體”是指黨委責任主體,黨委履行思政教育的主體責任;“三室”是指院校層面成立“思政教育創新工作室”“思政教育實踐工作室”“陽光心理建設工作室”,“一體三室”同向同行開展思政教育,共同構建思政教育協同育人長效機制。
(一)技工院校黨委是思政教育的責任主體
思政育人工作是技工院校黨委書記“一把手”工程,要建立黨委領導下的全員全方位思政育人體制。成立黨委書記任組長,其他班子成員任副組長,黨支部書記、團委書記、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思政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建立思政教育部門協作常態機制,形成黨委統一領導、職能部門組織協調的全員全方位思政育人工作格局。
為積極推動思政教育工作全員化,一是將思政教育工作納入學校年度工作報告,針對不同部門的不同崗位,量化指標納入部門考核和員工一崗雙責考核,層層壓實責任,確保思政教育工作全員化和責任全覆蓋。二是切實將黨建工作深度融入院校的教育教學管理,黨支部是落實思政育人的基層組織,黨員、輔導員進班級進宿舍,身體力行做好學生思政教育工作。
(二)建立“思政教育創新工作室”
工作室成員由分管教學的副職、教學管理部門負責人、思政專業負責人和專業課負責人等組成,組建一支高水平的思政教育創新團隊,落實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同向同行的教學育人責任。工作室制定明晰的工作目標和運行機制,既搭建好平臺,促進思政育人的深入開展,又促進集體備課和其他教研教改工作,互學互鑒,促進教育團隊專業水平的共同提高,同時結合人才培養方案深度挖掘思政元素,有效發揮課堂育人的主陣地作用,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三)建立“思政實踐活動指導工作室”
工作室成員由分管德育的副職、各部門負責人、黨支部書記、團建工作者、班主任隊伍和黨員輔導員隊伍組成,組建一支情懷深、視野廣的思政實踐活動指導團隊,履行日常的育人責任。通過典型實踐活動,突出學校思政教育的中心思想,深化實踐育人成效。
一是要運用新技術,推動思政教育工作的落實。工作室充分利用新技術和新媒體,傳播學校主流聲音,將想要傳達的思想以同學們喜聞樂見的形式表達出來,潤物細無聲地將思政教育工作落細落實。二是積極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工作室開展實踐活動的原動力。通過專題講座、團建活動、社團活動、社區青年志愿者服務、主題班會及家庭線上勞動教育等活動的開展,使學生走出課堂,深入實踐,突破習慣性認知,開闊其視野。這正是思政實踐活動指導工作室成立的意義。
(四)建立“陽光心理建設工作室”
成員主要由專業心理咨詢師、心理健康教育老師、校級領導和資深部門負責人組成。傾聽學生的聲音,消除他們的困惑,提供專業咨詢和服務,旨在促進學生形成陽光健康的心理。
六、小結
技工院校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一直致力于解決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的根本問題,緊扣思政教育主旋律,堅定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為建設十四五時期高質量教育體系開好局,起好步。
參考文獻:
[1]梁燈.如何做好技工院校的思政教育探討[J].新課程(下),2016(3).
[2]劉冰.新時期中職學生思政教育現狀與對策分析[J].文教資料,2018(1).
[3] 張濤.技工院校思政教育人性化之我見[J].現代交際,2018(5).
[4] 姚瑞.心理輔導在中職學生思政教育工作中的應用價值[J].成才,2021(3).
(作者單位:中國水電八局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