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龍 張 勃
(1. 西北師范大學 教育學院, 甘肅 蘭州 730070; 2. 西北師范大學 地理與環境科學學院, 甘肅 蘭州 730070)
日本的地理教育非常具有特色,高中的地理課程分為地理歷史科的地理部分和理科的地學部分。本文所提及的地理綜合科目歸屬于地理歷史科,該科目以人文地理的內容為主。日本平成30年(2018年)版的《高等學校學習指導要領》(以下簡稱“指導要領”)于2022年在全日本實施,與之匹配的新高考形式,即日本大學入學共通考試(以下簡稱“共通考試”)將在2025年面向大眾。日本獨立行政法人機構“大學入試中心”在令和3年(2021年)3月24日面向社會公布了地理綜合科目的樣題。
日本現行的大學招生考試包括“大學入學考試中心考試”(以下簡稱“中心考試”)和各大學的個別考試,通過這兩種考試來綜合考查學生的學力、能力和適應性等。[1]2021年起,中心考試更名為共通考試,但是在2025年之前,考試科目與之前的中心考試保持一致。此次公布的共通考試地理綜合樣題與日本之前的中心考試的地理A、地理B試題有怎樣的聯系與區別?能否為我國的試題命制帶來不一樣的方向?這是本文所要研究的問題。
本文以日本新舊課程改革交替之際的地理歷史科中的地理試題變化為研究對象。采用比較分析法,研究的材料是代表中心考試的地理A、地理B試題和代表共通考試的地理綜合樣題,以及兩種考試背后的高等學校學習指導要領。通過此次研究,從考試命題的角度探求日本課程改革的動向,為我國課程改革提供經驗。
由于公布的共通考試地理綜合試題是樣題,并不是一套完整的試卷,所以其本身所提供的信息相對有限。本文從顯性的命題形式、命題內容,隱性的命題方向三個方面對試題進行分析。
命題形式主要指試題的題型。由于日本大多數大學是通過兩次考試最終確定學生是否被錄取,所以中心考試又被稱為“大型模擬考試”。地理A與地理B的試題類型都是屬于客觀題中的單選題。命題形式是先給出一段材料(地圖、表格、統計圖、對話、照片、調查報告等),然后給出選項,選項內容大部分以組合的形式出現且選項數量不定,最少有4個選項,多的可達8個選項。地理綜合樣題也是延續了中心考試的題型,全是以客觀題中的單選題形式出現,材料類型類似,選項內容大部分也是組合的形式,數量最少4個,多的有9個。
在命題形式上,中心考試和共通考試兩者的差異較小,推測可能是基于兩種考試過渡性的考慮。
命題內容主要指試題所選取的材料及其組織方式。中心考試和共通考試兩者在試題內容材料的選擇上,幾乎沒有差別,也就是前文提到的地圖、表格、統計圖、對話、照片、調查報告等類型。但是在材料的組織上,兩者之間存在差別。中心考試的材料組織,跟我國地理試題的組織較像,語言方面較為正式、官方,學生先閱讀、理解材料,然后再選擇答案。以下是日本中心考試2021年地理A第一題第一問的文本翻譯和真題截圖(見圖1)。[2]

圖1 日本中心考試2021年地理A第一題第一問
下圖是某地區1985年和2015年發行的比例尺為1:25000的地形圖(原尺寸,有部分改動)。圖1中的A~D,是2015年主要住宅區的范圍,下列的①~④,是關于A~D中某一個住宅區范圍的敘述。其中,關于A的敘述,最恰當的是①~④中的哪一個?
①由山脊和山谷交錯的坡地構成。
②主要是在作為水田使用的低地上建造的。
③在被用作果園和水田的臺地上建造的。
④以前就是住宅區。
地理A、地理B試題基本都是類似上題這樣進行組織的,具有科學、嚴肅、正式的色彩。而共通考試與前者相比,組織方式的變化較為明顯。以下是共通考試地理綜合樣題第一題第一問的文本翻譯和真題截圖(見圖2)。[3]

圖2 共通考試地理綜合樣題第一題第一問
小薰和伙伴們首先調查的是不同地區的人口增長。下圖1中的アイウ三條曲線與撒哈拉以南非洲,東·東南亞,南·中亞。正確的組合是下列①~⑥中的哪一個(見表1)?

表1 選擇組合示例
從所列舉的兩個例題來看,共通考試和與中心考試的差異明顯。第一,共通考試的試題設計有學生參與其中,是以學生的學習為切入點,從研究性學習的角度出發設計問題、組織材料。從設計問題的角度看,共通考試比中心考試更加貼近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也更能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第二,共通考試的材料組織,再現和模擬了學生學習的情境,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知識和技能的遷移。第三,地理綜合樣題也透露出日本在試題命制上盡力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但體現的程度還有待商榷。盡管地理A、地理B也有類似樣題這樣的設計,但不是主流,而地理綜合樣題所有的設問均是這樣的方式。
命題方向主要指試題的指向性以及對學生培養的方向。在命題方向上,指導要領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故筆者結合平成20年(2008年)版和平成30年(2018年)版兩版高等學校學習指導要領,整理了3張試卷的命題方向(見表2)。需要說明的是,地理A和地理B兩套試題的第五題是相同的。筆者將命題方向按照所屬試卷不同,進行了分別整理。

表2 試題命題方向表
通過上表的比較,可以直觀感受到,第一,地理A和地理B的試題在格局上,沒有地理綜合樣題的格局大。如果說地理A和地理B追求的是現在,那么地理綜合樣題在意圖上,謀求的是未來。如樣題所體現的更加重視國際理解、國際合作以及可持續發展。第二,培養重點從“區域認知”轉向“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和綜合思維是我國此次地理課程改革所倡導的學科核心素養其中之二。因國情不同,不能據此來分析日本的課程改革,但地理學的區域性和綜合性兩大特征,又導致了兩者之間有莫大的關聯性。筆者借用區域認知和綜合思維這兩個詞語,是為了更好地揭示日本在新舊課程改革交替之際所體現出的日本地理教育方向上的國家意志。此次公布的共通考試地理綜合樣題,體現出的命題思想就是地理綜合科目偏向綜合性。這一點,在前文所展示的兩道真題上,也能夠窺知一二。
我國現行的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于2018年頒布,隨后全國陸續實施。日本的學習指導要領于2018年頒布,2022年實施。可見中日兩國幾乎同時進行課程改革,在地理課程改革方面,彼此之間存在可以借鑒的經驗。通過上文三個維度對2021年的地理A、地理B試題和地理綜合樣題進行的對比分析,提出以下的啟示。
我國的高考制度經歷過時間的考驗,是最符合我國國情的考試制度。盡管還有些許不令人滿意的地方,比如“一考定終生”“唯分數論”等。但是,我國作為人口大國,如果參照日本的高考制度施行兩種考試,不僅會延長考試錄取周期,加大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而且會加重學生的學習壓力和學生家庭的經濟壓力,也容易導致學生產生心理問題。
我國在地理試題的命題形式上,應當繼續保持我國的特色。其一,我國的高考學生數量巨大,如果變動命題形式,所帶來的阻力將會是空前巨大的。其二,日本實行的是兩種考試,結合兩種考試結果再來決定是否錄取。不論是中心考試還是共通考試,題型都是客觀題中的單選題,這是因為各個大學組織的“個別考試”衡量的是學生的綜合能力,更加體現學生的主觀性,從題型上說,就是主觀題占大部分。其三,日本將高中階段的地理課程分為了地理歷史科地理部分和理科地學部分,前者對應人文地理,后者對應自然地理。而我國是將這兩部分合為一門地理課程,在考試范圍上,我國地理課程的考試范圍是要大于日本地理歷史科的地理考試范圍的。所以在沿用符合我國國情的高考制度的前提下,不論是從考察學生能力的角度,還是從考試范圍的角度來看,在命題形式上,目前是不可大改的。
當然,日本共通考試的命題形式還是有可取之處的,比如選項的組織方面。目前我國的地理試題單選題答案選項都是4個,但日本的試題呈現出的答案選項最少有4個,最多有9個。日本這樣做,必定有其內在邏輯的支撐,因此,在命題形式不做大改的前提下,這一可取之處可以作為一個參考點。
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如果能夠以研究性學習的真實學習情境作為組織材料的載體,那么可能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學習。一方面能夠引起學生學習情境的共鳴,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探知欲望。另一方面,也能促進學生知識和技能的遷移和內化。對于學生而言,學習的東西就不再是為了應付考試,而是為了自身和應用,也就更加符合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地位。
本文通過比較日本中心考試的地理A和地理B以及共通考試的地理綜合樣題發現:共通考試在命題形式上,與現有的命題形式一致,減少了因日本課程改革而可能導致的學習成本;在命題內容上,更加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以真實的學習情境為載體組織材料,既能引發共鳴,也能促進遷移;在命題方向上,逐步偏向綜合性,著重國際合作和可持續發展。對我國而言,堅持當下高考制度和命題形式是體現社會主義教育特色、符合國情的不二選擇,但在命題內容上,可以適當借鑒日本在這方面的做法。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樣題并不能代表今后的正式試題,但可以通過樣題推測出日本未來共通考試的地理綜合試題命制的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