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方元
摘要:2021年是紅色之年,加之疫情的勝利轉向,舉國上下一一奏響百年禮贊之樂章,中國舞蹈界的“荷花盛事”隨之綻放出國民的精神力量與時代擔當。現當代舞作品在宏觀上呈現出“憂患與磨難,頑強與制勝”的民族傲骨,體現出災難面前人們不屈不撓的脊梁。微觀而言,作品呈現兩種導向,一是反映現實,黨和政府的領導與決策是帶領我們走向光明之途;二是現、當代舞的存在意義,傳遞積極的信念與精神是其主要意義所在。在此基礎上,本文試圖對中國舞蹈荷花獎的現當代舞蹈進行多個個例分析和對照,以期探討現當代舞衍生的時代價值。
關鍵詞:舞蹈“荷花獎”? 現當代舞? 時代價值
中圖分類號:J722.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3359(2022)03-0036-03
一、舞蹈“荷花獎”現當代舞的整體概論
縱觀荷花獎舞蹈賽事的現、當代作品,群舞占據了絕對的份額,諸多“群像”隨之應運而生,主要是圍繞“革命歷史”“國家(民族)意志”“地域特色”“抗疫之戰”等四大范疇展開的人物群像塑造。橫向觀察,現代舞側重“個人本位”,當代舞則展現“人民中心”,點明了現當代舞蹈創作的重心在于展現滾滾時代車輪所刻下的轍印,通過集中凝練后的小人物映射大時代的進程,真正做到從“人”的角度出發,挖掘人格、人性、人道,讓群像變得鮮活而不刻板。
本次評選也出現了既關注現實又另辟蹊徑的題材,在濃烈的紅色中平添幾抹彩?!哆h山不遠》聚焦扶貧支教,原型加持,大無畏;民族和諧,有意義。《蹲蹲舞我》從古代舞俑姿態而生發,配合現代感和跳動化的音樂,可謂是亮麗的圖景,且在傳統固化的“三段式”結構中脫穎而出,倍感新奇。《彷徨》(《吶喊》)則呈現了新文化運動旗手魯迅的創作心理過程,諸多新鮮的道具使用也非常精巧,想在幾分鐘內將這些內容飽滿呈現出來需要“功力”。
誠然,面對社會人生百態,藝術家的敏感、沉潛、本真與獨立是新題材萌芽的必需品。琢磨作品的主題語匯,眾多編導偏愛用一種頓挫的點狀發力方式,強調身體某一部位的突收與定型,由此解構出大量精密、快速而復雜的動作,讓觀眾享受到肢體表達的視覺盛宴,產生共鳴。此外,舞蹈作品的“詩性”表達凸顯了舞蹈的審美教育,讓人對于各個畫面有一種沉浸式體驗,身臨其境自然感悟頗深。
因此,中國的現當代舞有著任重道遠的藝術復興與把握時代脈搏的責任,一定是守則創新,其規則在于反映現實時,注意模仿與生活并重;塑造人物時,注意圖解與心理并肩;創造形式時,注意修辭與品質并生;頌揚精神時,注意血性與人性同在。由此,中國的現當代舞才有了欣欣向榮、行遠自邇姿態。
(一)宏大敘事的當代舞
其一,作為反映“中國特色”的“當代舞”,它是記錄我國時代發展進程、百姓生活狀態的特殊載體,同時也意味著創作手法、舞蹈語匯的自由無束。當然,它也是學術界一直在探討的關于“現實題材”舞蹈創作的“焦點”。從作品的選題到精雕細琢、從表演到結構巧思,都能看出編導們精益求精的用心與對舞蹈藝術的虔誠。《我們看見了鴻雁》這個當代敘事舞蹈,講述了一群青年乘大巴到內蒙采風,途中遇見賈作光老師,與其一同深入草原生活,在自然山水間獲取藝術靈感,宛如一只只鴻雁,將內蒙文化藝術傳播發揚?!读一鹬杏郎肥歉鶕貞c解放前夕的一段真實歷史改編的,塑造出了一系列形象鮮明且飽滿的革命英雄形象,以革命浪漫主義情懷村托革命先烈們的大無畏精神和信仰之光。通過浮雕般的革命者群像,用以表現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其內含的犧牲精神、樂觀主義精神已經熔鑄為中華民族的精神財富,深化了作品的思想厚度。此類作品有著大局的把握,其華彩部分讓人為之動容,滿貫一腔熱血的力量。
(二)本體表達的現代舞
其二,現代物組的獨、雙作品占據了絕對比例,開始擺脫“找別扭”的標簽,關注人們的喜怒哀樂,成為喜聞樂見的作品。一言以蔽之,可名之從本體的內向思維轉向外向思維,并將兩者結合,元融歸一。顯現當下的生活不易、如履薄冰,但是人間溫暖常在,苦中作樂。托爾斯泰說過:“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此次作品中諸多關于個人糾結、家庭問題的作品,卻在表達方式上呈現了較高的相似——以身體技術為本位,卻沒有以立意為歸宿,朦朧乎如霧里看花。不得不說,當下演員們的身體能力和現代舞技術著實嫻熟精進、動勢連接絲滑順暢、技術運用游刃有余、表演能力有章有法,通過獨舞、雙人舞淋漓的展示出來,這也是現代舞最珍貴的地方,可以展形式、玩動作、秀技法、講故事、宣私情等,但必須給人以觸動、思索、回味,或新奇別致的震撼,致力于實現其當代的舞蹈價值。
二、時代背景下的舞蹈藝術魅力
(一)與科技結合下的裝置舞蹈
本次賽事中道具的使用可謂獨具匠心,巧妙絕倫。這里以《階梯愛情》為例,利用舞臺裝置藝術的時空感將現實生活中的愛情、親情與責任在舞臺中演繹。在交疊的時空當中,表現了兩個人從熱戀到結婚再到危機,最終和好如初的人生歷程。作品宣揚兩個相愛的人只有互相理解才能讓溫暖、甜蜜的愛情變得持久,在熱戀歸于平淡的生活、責任及親情充斥的二人世界時,只有不忘“愛情”的初心,回歸本真,才能真正領會“相濡以沫、白頭到老”的深刻內涵。與科技的契合讓我們看到舞蹈表達的兼具時代的發展,變化的當代風采是現今舞蹈人所密切關注的。不論是人物角色的流動穿插,還是裝置舞臺的旋轉變化,都將串聯出一組組美麗的符號,演繹藝術與科技交融的獨特魅力。
(二)與電影藝術合拍的情感舞蹈
影片《超脫》在國際電影節上有著最佳影片提名的獎項,描寫了人與人之間情感連接,講述男主人公面對心理困境時自我懷疑和救贖的痛苦心路歷程。而舞蹈編導運用男子雙人舞進行淋漓盡致地詮釋,將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寄托與連接進行解構。在舞蹈語匯的載體下顯得鮮活,發人深省。這種取自于電影題材的舞蹈作品有其“度”的再創造,不由得讓觀者產生共情。聯想自身或是環顧周圍,總要了解自我,才能有超脫的境遇。換個角度,在電影和舞蹈藝術的兩相呼應下,社會應該對此現象予以高度關注,藝術間的相輔相成都是為人類的情感世界、精神領土積淀養料,幸福使然。
(三)藝術工作者的社會責任意識
這里不得不提及一個呼聲很高的作品——《背面》,其震撼人心不僅在其演員的舞技精湛,更是作品的內涵打動你我。其創作靈感源于照片,一個倒在地上的難民,萬般思緒激發舞者進行創作。一個精妙絕倫的肢體,加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悲憫情懷,可謂內外兼修,為之稱贊。再看當下疫情的勝利,也是源于我們生活在有著強烈社會責任感的家園,生于斯長于斯樂于斯!
此外,王玫老師在《2021年“荷花獎”舞蹈比賽評審隨想》一文中所強調的“無關舞蹈種類的感動”,簡言之,這是編創者、教育者牽引出當代青年一帶的“吃苦勁頭”,展現排練過程中的進取態度,作品的“不斷否定,趨于更佳”,也烘托了舞蹈的育人理念在此潤生細無聲,對于新一代社會主義接班人何其重要。甚而,對于當代青年的“心理”建設也是不容小覷。諸如參與的過程,當事人能夠穿越時空,感受彼此內心強大的生命力,帶來內心磅礴的力量。每個人都在堅定踏實的邁步,即便荊棘,終會苦盡甘來!現代舞《如影隨形》《天使》都是在這一方面做到了從個體意識到國家命運的轉換,觀者在其“負責”的態度中看到了文化建設的大有可為。
三、關注時代,發現問題,嘗試解決之舞蹈實用價值
(一)創作中注重與時俱進:抗擊疫情
首先,摘取冠冕的《春會來》表現了疫情的肆虐性,使得等待春天的時光好像變得無比漫長。但這個冬天又有一顆顆熱切的心在抗疫前線奮斗,有一群群熱情的人在醫院工作。這些愛,足以溫暖這一整個冬天。那一天,值得等待,春天也一定會更加明媚的到來。整個舞蹈的結構立意在其專業角度不容分說的極佳,留下的感動有著療愈人心,撫慰傷痛,溫暖人心的實際作用,啟迪后疫情時代的我們“感恩”之心常在。就連當下河南的暴雨不斷,八方人民仍舊果敢支援,這不就是不畏“寒冷”的接力棒嗎?
(二)加快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支教扶貧
其次,呼應了“脫貧攻堅”的時代主題《遠山不遠》,青年夫妻檔教師帶孩子們成長,教會他們愛和做人的道理,教會他們讀書寫字,告訴他們遠山之外的世界。不知不覺中,孩子們長大了。他們也不再年輕了,是粗糙的手,還是霜白的發,時光在塔公希望學校里留下了痕跡。愛人的回歸與理解,讓她更加堅定了自己,在這座遠山里,送走一個個遠去的孩子,這對支教夫妻建造了通往城市的路。舞蹈在這里環環相接,把樸實的事情娓娓道來,濃縮出了當下支教志愿者的情感微妙所在。發自肺腑的呼吁,加之國家的關注力度,終有顯著的成效。使舞蹈長于抒情,優于敘事,于舞蹈本身是質的蛻變,于觀眾來說是連接你我,也是民族意識的呼喚。
(三)重視堅韌精神的傳承:不忘歷史
再者,作品《為了萬家燈火》是以守燈人母子在重慶大轟炸中的命運故事為背景,交代了日本侵華戰爭對中華民族所造成的深重傷害,展現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華民族頑強的抗爭精神和剛毅不屈的民族氣概。恰如羅素所言,對人類苦難痛徹心菲的憐憫是一種單純而強烈的激情,支配著我們度過一生。舞蹈的畫面擷取、肢體語匯、道具安排、結構變化、情感累積等都是無聲的言語,表現了崢嶸歲月的負重前行??v使后代們不曾經歷,也會仍舊在此精神下得以感染,化為前行的動力,不忘歷史,牢記使命,方可展望未來,更好生活。
(四)呼喚民族意志的新覺醒:青年氣節
最后,中南民族大學的作品《蛙人》,蘇時進教授在此喊出時代強音:終結口紅男,變成血性男,開啟英雄的時代,讓人為之稱贊。時代需要英雄。激勵著藝術院團、院校多多創作出英雄題材的作品。在如今重要的節點上,鼓舞人心,不畏強權。作品主要表現的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兩棲蛙人特種部隊。“海底蛟龍,陸地獵人”是人民對他們的稱謂,他們好似一柄利刃,與敵短兵相接,所向披靡。這個軍旅題材的作品源于編導老師的軍旅“情懷”,是一種對于個人在部隊的履歷凝練,諸多在部隊的學習心得都將化為肢體語言舞動,在觀者領悟后,顯現的是青年氣節的呼吁。在教室里筆者看到編導老師的細細打磨,排練學生的汗水澆灌,猶如一道光劃破那些戰士在海底潛藏的漆黑歲月,不僅是一曲海軍戰士的頌歌,或是一支海軍戰士的贊舞,更是一種青年氣節的傳遞,深諳此精神的魅力,對于青年一代的成長是至關重要的。
四、結語
綜上所述,不破不立,舞蹈的“變法”跟隨著時代變化而變。在回顧與前瞻中,恰如毛澤東主席曾經指出的:“隨著經濟建設高潮的到來,不可避免地將要出現一個文化建設的高潮?!彼囆g作為其中重要的一筆——現當代舞,將會打破“距離”與“隔膜”,帶給觀者一次次心靈奇旅、一場場精神的洗禮。
總而言之,“荷花盛事”之現當代舞的呈現,第一大價值在于高度關注民生,落實了以人為本的舞蹈藝術觀。第二,在其不懈的創作中,不僅推動了自身躍進,也在姊妹藝術的相互補給下雙雙趨于豐富多元,為今后中國的藝術發展助力良多。第三,最重要在其美育價值實現之外,努力挖掘其蘊含其中的實用價值,諸如建設時代文化,推動人類文明的進步,團結人,教育人,造福于人,展望未來之勢等。對于舞者群體是一種身心的鍛煉,也是一種思維維度的擴展。于觀者而言,是心靈的啟迪、思想的飛躍和多維度的“盛宴”。最后,看其蓬勃發展的勢頭,使得當代學子其樂陶陶,將“舞蹈文化”進行傳承和發揚,需要每一位舞蹈人共同努力,在時間沉淀下,形成時代風格,舞蹈才能走向藝術的康莊大道,實現時代的多元價值。
參考文獻:
[1]王玫.2021年“荷花獎”舞蹈比賽評審隨想[J].當代舞蹈藝術研究,2021(02):18-23.
[2]慕羽.當代舞蹈編導類群的價值定位——兼談舞蹈編導的社會責任問題[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05(04):8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