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數學是一門注重操作性、實踐性、應用性的學科,需要豐富的動手操作活動作為教學支撐。作者立足數學學科教學特點,以折紙活動為抓手,開展豐富多彩的“指間智慧折”學習活動,以增強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時的情感體驗,為數學學科教學注入活力。作者從創設“指間智慧折”情境、優化“指間智慧折”指導、豐富“指間智慧折”活動等角度入手,緊密聯系班級學生的實際學情,展開針對性較強的教學設計,以打造智慧化小學數學創意課堂。
關鍵詞:小學數學;指間智慧折;創意課堂;實踐探索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9192(2022)01-0054-03
引 言
折紙是一種深受小學生喜愛的手工活動。將其滲透到數學學科教學實踐中,不僅能夠為枯燥的數學教學注入活力,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還能夠輔助學生理解數學概念,具有積極的教學促進意義。筆者結合多年教學經驗,探索出一套集學科性、趣味性、思維性、創造性為一體的小學數學“指間智慧折”教學模式,推出新穎有趣的折紙活動,以豐富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素材,強化學生在數學課堂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進行深度學習的動力,助力學生多元數學思維能力和綜合應用能力的全面發展[1]。
一、創設“指間智慧折”情境,增加數學課堂溫度
在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科教學中,能否激發學生數學課堂學習興趣,是決定數學課堂教學效果好壞的關鍵要素。為了創設“指間智慧折”教學情境,教師可以借助生動有趣的折紙活動場景,增加數學課堂溫度,激發學生數學課堂學習熱情,讓學生在充滿趣味的探索中漸入學習佳境[2]。
(一)整合折紙內容
小學數學學科教學內容包含大量幾何圖形知識內容。教師可以將這些數學知識與折紙聯系起來。筆者挖掘了折紙活動與數學課堂教學內容的融合點,立足數學學科階段性教學的知識內容,選擇合適的切入點引入“指間智慧折”活動情境,以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積極性,驅動學生積極融入數學知識多元探索中,提高學生數學課堂學習參與度。
教師應挖掘數學知識的本質屬性、形成過程、邏輯脈絡等知識要點,創設折紙教學情境,搭建“指間智慧折”學習平臺。以“軸對稱”數學概念為例,軸對稱圖形廣泛存在于折紙活動中。教師可以將二者進行結合,展開融合教學。教師在課堂上給學生發放事先準備好的等腰三角形、長方形、等邊三角形、正方形、五角星、圓形等圖形。這些圖形分別有1條、2條、3條、4條、5條甚至無數條對稱軸。在組織學生對折這些圖形卡片找出對稱軸的同時,教師引導他們思考還有哪些圖形也有相同的對稱軸。在折紙活動中,學生能夠更加深刻地理解“軸對稱”的概念。
(二)創設折紙情境
情境教學是小學數學學科教學常用的教學手段之一。教師應用“指間智慧折”教學模式時,可以借鑒日常教學中常用的情境創設方法,創設問題情境、故事情境、趣味情境、競賽情境等多樣情境,以提高折紙情境與數學課堂教學內容的契合度。形式多樣的情境教學方式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質量。
小學生在學習心理和認知能力方面表現出階段性差異,因此,教師要考慮多方面教學要素,尋找創設“指間智慧折”教學情境的切入點。例如,在教學“正方體的平面展開圖”知識內容時,教師可通過展示“正方體小胖子”的動畫形象,創設“還原小胖子”折紙情境。教師為學生提供6×5的正方形格子圖,讓他們在格子圖上涂色并裁剪下來,探索裁下的圖形能否折成正方體。信息教學情境能夠營造出生動形象的學習場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為了順利還原出“正方體小胖子”,嘗試多組折紙方案,在不斷的試錯、糾錯中總結出正確的正方體平面展開方法。
(三)投放折紙游戲
大部分小學生喜歡游戲活動,因此,教師要利用好學生的這一學習心理,有意識地創設更多折紙游戲教學情境,凸顯數學折紙活動的趣味性,增強學生數學課堂學習體驗。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展現折紙變化多端的特點,配合操作演示、信息演繹等教學手段,設置開放性較強的折紙游戲,使學生充分發揮創造力,在數學課堂折紙游戲活動中構建豐富的感性認知。
游戲活動中,學生的思維處于活躍狀態,因此,教師要做好課堂留白設計,為學生思維發散和創造性學習留出空間。教師可以結合各類益智折紙玩具,引入“折來折趣”游戲活動。比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供一張長方形紙片,將其分成8×6個小正方形格子,讓學生通過折紙,留下4×3個小正方形格子。教師可以要求學生盡可能多地總結正確的折紙方法,以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該折紙游戲開放性極強,有數十種可行的折紙解決方案,因而各層次學生都能總結出一個或者幾個解決方案。這種兼顧趣味性和學科性的折紙游戲不僅能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課堂“指間智慧折”活動的獨特魅力,還能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二、優化“指間智慧折”指導,拓展數學課堂深度
教師應客觀清晰地認識到小學生認知體系和思維能力中的局限性,在“指間智慧折”活動中優化教學指導,通過精選折紙輔助、傳授折紙方法、組織折紙交流等方式,切實發揮數學課堂教學主導地位,驅動學生緊抓折紙活動主線發散數學思維,拓展數學課堂教學深度。
(一)精選折紙輔助
數學課堂實施“指間智慧折”教學活動的主要目的是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這就要求教師選擇的折紙活動內容必須與課堂教學知識聯系緊密,且能夠輔助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教師要做好“指間智慧折”教學過程的思維指導,教會學生從折紙活動的觀察體驗、操作體驗中提煉數學知識,搭建直觀數學現象與抽象數學知識之間的橋梁,鍛煉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及邏輯推斷能力[3]。
數學課堂上,教師要關注學生的折紙活動學習狀態,給予學生針對性較強的思維引導,推動學生順利理解數學新知識。以“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相關知識的學習為例,學生經常會遇到粉刷房屋墻壁、為房屋或游泳池貼瓷磚等實際問題。在解決該類型數學問題時,教師應精選折紙輔助,組織學生用畫圖和折紙的方式,構建數學問題模型,并讓學生認真觀察相應的空間模型,明確需要計算的圖形面積構成。教師要跟進學生折紙活動,觀察學生在活動中的表現,對學生出現的遺漏門窗、平面計算過多等問題進行指正,以強化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效果。
(二)傳授折紙方法
數學課堂“指間智慧折”教學活動要求學生手腦協同配合。因而,教師要堅持分層教學原則,既要考慮到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個體差異性,耐心指導學生使用正確的折紙方法,也要拓展學生思維的廣度,引導學生結合每次折紙方法的不同進行思考,以發散學生的數學思維,發展學生的數學空間觀念。
教師可以將“指間智慧折”作為教學新載體,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展開思考探究。在平面圖形面積相關知識教學中,教師可在講解基礎知識后,投放對應圖形的卡片,要求學生將其平均分成2份,總結不同的折紙方法。面對不同圖形,學生總結出的折紙方法存在一定差別。例如,將正方形平均分成2份時,學生共總結出四種折紙方法;將平行四邊形分成2份時,學生共總結出兩種折紙方法……教師通過延伸折紙方法,加深學生對圖形特點的認知,促使學生將知識遷移到解決不同類型的問題中。
(三)組織折紙交流
構建小學數學創意課堂離不開學生高質量的交流。教師要在課堂上為學生創造更多交流機會,提高學生數學課堂交流頻率,促使學生碰撞出更多折紙操作、數學知識相關的思維火花。教師要做好全面的教學預設,根據數學課堂教學進度,增加折紙交流活動,引導學生在方法選用、探究生成、知識構建等環節進行交流互動,增強學生折紙活動體驗感。
教師要減少對學生交流的干預,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充分體現學生課堂學習自主性,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學習思維。以“圓柱的側面展開圖”相關知識為例,這一課的教學不能停留在讓學生認識到圓柱的側面展開圖是長方形,教師要利用數學折紙活動,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拼折、裁剪等操作,分析長方形與圓柱的哪些圖形要素相關。折紙交流活動突破了學生自主思考的局限性,為學生之后學習應用圓柱的表面積知識做好了鋪墊。
三、豐富“指間智慧折”活動,建構數學課堂維度
教師要拓寬學生活動視野,豐富“指間智慧折”活動載體,推出折紙實驗、折紙表演、折紙訓練等多種類型教學活動,構建多維度數學課堂教學體系,讓學生在折紙活動中感受、理解、展示、應用數學知識。
(一)推出折紙實驗
作為動手操作類學習活動,折紙活動與數學實驗有諸多教學共通點。教師要推出更多折紙類數學實驗項目,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意識,使他們經歷發現問題、作出猜想、設定方案、驗證結果、得出結論等完整的科學探究實驗流程,從而改善學生數學知識學習方式和認知習慣,展現數學折紙實驗對學生多元思維能力的鍛煉價值。
以“三角形的面積計算方法”這部分知識為例,常規教學思路是讓學生拼接兩個形狀大小均相同的三角形,借助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進行推導。教師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設計數學課堂操作實驗內容,為學生提供平行四邊形卡片,要求學生用折紙的方式構建三角形。通過實驗操作學習,學生能夠快速學習到平行四邊形沿對角線對折后可成兩個形狀相同、面積相等的三角形,并且認識到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積是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從而突破數學課堂實驗推導學習的思維難點。
(二)組織折紙表演
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數學課堂折紙表演活動,搭建折紙表演展示平臺,以充分激發學生數學課堂學習活力,調動學生探究數學原理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另外,在學生進行表演的過程中,教師要觀察學生的狀態,并以此調整教學方法,最終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標。
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在折紙表演中的閃光點,采取正面評價的方式來激發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主動性。教師要根據數學教材內容設計活動,組織學生靈活運用軸對稱、平移、旋轉等知識進行折紙、裁紙表演活動。表演活動并沒有明確的操作要求,因此,學生可以憑借自己的喜好選擇操作方法,得出各不相同的折紙成果。教師要更多地關注學生的活動過程,給予學生正面評價,并結合相關數學概念知識給予學生指導,使學生在鞏固數學知識的同時,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
(三)延伸折紙訓練
“指尖智慧折”教學活動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輔助學生理解數學核心知識,還能夠拓展學生數學認知思維。
教師設計的折紙訓練活動內容要緊密圍繞數學學科教學的重點、難點知識。教師可以借助折紙訓練來拓展學生思維。以“扇形”模塊知識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延伸折紙訓練活動,在課堂總結環節向學生發放圓形卡片,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利用圓形卡片折出不同大小的扇形,并計算扇形的周長和面積。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自主設計問題,以降低學生學習的畏難心理。這樣,學生會積極投入問題設計和解答中,正確建構數學知識的應用方法、應用場景,對扇形的圖形特點、周長計算、面積計算等核心知識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
結? 語
在小學數學學科教學中引入“指間智慧折”折紙活動內容,既能夠豐富數學課堂教學資源,也能夠輔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創設“指間智慧折”情境、優化“指間智慧折”指導、豐富“指間智慧折”活動等都是依托“指間智慧折”搭建數學課堂智慧學習平臺的有效方式。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實際學情和心理特征,開展多元化教學,發揮“指間智慧折”教學策略對學生數學知識構建、數學能力發展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王蕊.智慧在指尖生成:當折紙邂逅數學[J].小學教學參考,2020(35):18-20.
陳良.小小一張方格紙,大大數學游戲[J].數學教學通訊,2021(22):9-10.
王小榕.淺談小學數學創意課程“指間智慧折數學”的課堂實踐[J].教師,2021(19):42-43.
作者簡介:游利耀(1972.3-),男,福建尤溪人,任教于福建省三明市尤溪縣實驗小學,一級教師,本科學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