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冬梅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改革步伐的逐漸加深,其對我國美術教師的綜合教學能力提出較高要求。為了適應教學改革,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方式提升美術教學能力。在本文的論述中,筆者注重從互聯網的角度入手,即分析美術教師開展互聯網教學的各種探索,旨在讓美術教師真正在互聯網的運用過程中,獲得美術教學能力的提升,讓美術教師更好地適應現階段的教學改革要求。
關鍵詞:互聯網;高校美術;教學改革;實踐研究
現在是信息時代,互聯網已經與人們的生產、生活密不可分。在高中美術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互聯網+授課,真正利用互聯網的特性,比如情境性、分享性以及趣味性,為學生打造異彩紛呈的高中美術課堂,促進學生美術綜合學習能力的提升,推動美術教學改革的良性發展。筆者注重從如下三個角度論述互聯網+美術教學:
一、使用互聯網+,構建完善的美術課堂
在高中美術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互聯網具有的交互性、共享性特點,構建完善的第二美術課堂,讓學生在網絡上學習美術知識,使他們真正結合個人的實際美術學習水平進行針對性的學習,促進學生綜合美術學習能力的提升,增強高中美術課堂構建的高效性。在具體的執行過程中,教師可以借鑒如下三點:
第一點,設置美術課程模塊。教師可以將現實中的美術課堂,發布到網上,結合美術內容的難易程度,靈活設置相應的美術模塊,比如基礎美術學習模塊、美術技巧學習模塊、重難點美術學習模塊等等,讓學生結合個人的學習水平進行針對性的美術知識學習,發揮網絡學習突破時空的特性,為學生的美術學習提供便捷。第二點,構建交互性的美術課堂。眾所周知,由于課堂時間的有限性,導致學生無法在短時間內掌握相應的美術知識,甚至經常性地存在疑惑。針對這種狀況,教師可以借助設置美術交流課堂,讓學生在網上交流個人在美術學習中的困惑點,并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給予相應的評價,讓他們在交流的過程中向他人學習,在解決個人的美術學習問題中感受美術學習的樂趣,培養良好的網絡學習氛圍,促進高中美術教學質量的提升。第三點,構建故事性的美術課堂。在美術世界有很多奇聞逸事,也有很多感人的事跡。為了真正豐富學生的美術文化,拓展他們的美術學習視野,教師可以構建故事性的美術課堂,真正讓學生在了解美術故事的過程中,真正學習藝術家身上的精神,促進學生正確學習觀念和態度的形成,真正發揮美術育人的作用。
二、使用互聯網+,開展美術微課教學
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互聯網+的力量開展微課教學,真正優化美術課堂的授課流程,提升美術課程教學的精準性,打造高效的美術授課模式,提高整體的高中美術教學質量。在實際的微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從如下幾點入手:
第一點,介紹授課內容。教師講解的是張大千的《層林盡染》。第二點,課前發放微課,讓學生提前進行美術賞析。教師介紹這部作品的創作背景以及常用的繪畫手法,讓學生提前進行預習。與此同時,教師使用多種通訊方式與學生溝通,結合他們在美術學習中出現的問題,靈活設置相應的課堂授課形式。第三點,課堂教學。在和學生的溝通中,教師發現部分學生對繪畫手法存在疑問。針對這種狀況,教師使用微課重點講解其中的幾種繪畫手法,讓學生真正在繪聲繪色的情境中掌握相應的繪畫手法,增強課堂美術教學的精準性。第四點,課后鞏固。為了讓學生更為深入地了解此部分知識。教師使用微課制作相應的作業,讓學生在課下完成。通過使用互聯網+開展微課教學的方式,教師真正優化教學環節,促進美術教學質量的提升。
三、使用互聯網+教學,拓展學生的美術學習視野
在進行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采用互聯網+教學,真正引入豐富的美術作品,拓展學生的美術學習視野,讓學生真正在對比中感受美術學習的樂趣,促進整體美術教學質量的提升。在實際的落實上,教師可借鑒如下幾步:
步驟一,介紹教學背景。在進行雕塑賞析的教學中,教師除了讓學生欣賞《維納斯石雕像》外,引入其他著名的雕塑,比如《擲鐵餅者雕塑》《大衛人體雕塑》《雅典娜神雕塑》《門考拉夫婦像》《復活節島雕像》等等。步驟二,教師展示上述雕塑的創作背景,以及其中蘊含的故事,真正滿足學生的好奇心,讓他們更為積極地投入到美術雕塑的賞析中。步驟三,開展美術教學。在學生的興趣被充分調動后,教師開展美術授課,真正讓他們全身心投入到美術學習的過程中,增強他們鑒賞能力的提升,提升高中美術教學的有效性。
總而言之,互聯網+為現階段的美術教學帶來了極大的便捷。但是,教師更應認識到現階段美術教學的弊端,真正從實際的美術教學入手,靈活運用互聯網+授課,真正調動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并適時地融入相應的美術知識,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掌握美術知識,促進整體美術教學質量的提升,促進美術教學改革。
參考文獻:
[1]蒲文龍.淺談互聯網背景下的高中美術教學改革[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05).
[2]虞賽玉.互聯網+教育模式下高中美術鑒賞課的探索[J].美術教育研究,20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