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盈好
摘要:初中生涯是一個人必須經歷的一段迷霧重重的路。由于身體上各種跡象表明,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開始“成年”,但是生活上,思想上,孩子們仍然沒能脫離家長而“獨立”。因此,在這段時間,各種的沖突,種種的困難接踵而來。身為學生的老師,長輩,我們有義務有責任幫助孩子安全、輕松又愉快地走過這段路。作為過來人,我們接納孩子們的這些問題,寬容對待他們的錯誤,并且給他們以信心和指引,引導他們走過人生的分叉路,助力他們健康成長。
關鍵詞:青少年;成長;接納;自信
童年與成年之間,就是青少年。每每談到青少年,給我們留下的印象就是叛逆。誠然,這是的確存在,不論是聽話的孩子,還是本來就調皮的孩子,都存在叛逆期,而且,這個叛逆期也頻頻出現在初中三年里。所以,初中就成了老師和父母心中的疙瘩。能否安全度過,順利渡過叛逆期不僅是家長,也是老師很關心的話題。作為學生的先行之師,我們可以怎樣幫助家長,助力孩子度過人生的第一個分叉路呢?
一、悅納自己,接納差異
“世界上沒有兩片樹葉是完全一樣的?!碑斎?,也沒有兩個人,包括我們的學生,是完全一樣的。我們的學生千差萬別,性格各不相同,而且由于家庭教育的不同,也存在不同的個性。我們教育的目標到底是什么呢?總不可能把每個學生都按一個模子打造出來吧。這個問題讓筆者想起了我們偉大的周總理的外交政策“求同存異”。個性的差異,我們的班集體才有了更多的思想的碰撞,產生更多的火花,生活也就充滿色彩。
因此,我們首先要互相接納。學生接納自己的優點和缺點,老師也愿意接納他們的一切一切。有時候,筆者在辦公室旁聽一些老師教育學生,“你為什么這么懶?”“講了不知道多少遍了,為什么還是犯錯?”如果學生知道答案,大概他/她也不至于會犯錯了。而這樣的質問,明顯就已經把老師和學生的界限劃出來了,“我是老師,我就是權威,我就是規范,你是學生,你得遵守各種規則,你不能犯錯”??墒?,講過之后,行動依舊。學生沒有行為上的徹底改變。這樣的教育方式,或者是相處的方式明顯就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因為,學生壓根就沒有把老師的話當一回事,他們的根本問題仍然沒有得到解決。
2017年,筆者接班教學,班上一學生小余,對學習英語不感興趣,并且上課經常睡覺,作業也從來不做,考試測驗自然就差。了解到此情況后,筆者并沒有針對小余的問題進行質問,或者教導。取而代之的是跟小余閑話家常,聊興趣,聊人生,也開玩笑。在一次談話中,筆者試著找出小余不喜歡學英語的原因。小余講述了不開心的往事,小學英語老師經常批評,而且態度十分嚴厲,導致了反感,從此就不喜歡學英語,也不做作業了,上初中之后這種習慣,或者學習英語的態度也已經形成,因此也就落下來了。聽了小余的話,筆者一陣心酸。老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句話說得可能有點夸張,但是確實反映了老師教育的后果的重要性。對于老師來說,一個學生可能只是我們的百分之一,但是他卻是每個家庭的百分之百。談話中,筆者對小余的遭遇發表了個人的看法,認同了小余的觀點,也給他一些提議,希望在他幼小心靈重新種下一顆真善美的種子。
經過半個學期不定期的談心,交流,小余上課的態度有了明顯的好轉,作業也開始做一些簡單的,英語測驗除了一開始不及格,后面都及格了。這種明顯的變化,再次給筆者信心,堅信教育是靈魂的教育,要讓學生學會悅納自己,而老師本身也應該接納學生的一切,包括他們的缺點,他們的問題,他們的過往。只有客觀認清自己,才能重新出發。
二、樹立信心,向上向善
接納是比較容易達成的,但是接納之后,我們可以為學生做些什么呢?或者說,怎樣幫助他們打造專屬他們個人的發展空間,這關系到學生今后的發展。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缺點。而在人一生的發展中,最重要的應該是自信自立。因此,培養學生的信心尤為重要。這當中包括學生對個人優點的肯定,以及學生對個人缺點的糾正能力的信心培養兩方面。
首先,對于個人的優點,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是不了解的。由于閱歷,年齡的限制,他們往往沒能意識到自己的個人優勢。可能一次兩次的挫折就會給學生造成壓力,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作為老師,我們可以幫助他們,通過一些活動,比如班會課,課外活動,個人談話,幫小忙等等,來給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關鍵是,在活動之后,老師還需要適時地幫助學生小結,點出學生的亮點。在一次野炊旅游活動時。筆者認真觀察和記錄一些學生的活動軌跡。開班會的時候,筆者給每個小組分享野炊的心得。每個小組都很樂意分享個人的經歷和想法,以及收獲。在點評的時候,老師順帶發出提問“你覺得自己或者同伴做得最棒的地方是哪里?為什么你這樣想?”通過這樣的啟發性問題,學生又把重點放在了發現美的落腳點上。期中一位學生小李,平時是很內向的女生,不敢表達自己,當聽到同伴說出自己的優點時,她的眼里放射出了異樣的光芒。在同組組員發表完觀點之后,意想不到的是,小李也主動分享了自己的看法?;蛟S是出于同伴的帶動,或許是出于對贊美的回應,小李踏出的這一步,雖然小,但是對她本人來說,是意義重大的一課。可以預想,在不久的將來,小李肯定會越來越自信。
再者,對于個人的缺點,學生是知道的,但是他們卻找不到改正的方法,或者動力。作為老師,我們更重要的是幫助和培養學生的自我糾錯的能力。在這方面的教育,筆者認為,言傳不如身教。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無論是學生自身,還是教師本身,都是可以發揮榜樣的作用。在這里值得注意的是,榜樣并非指代各方面都優秀或者有杰出表現的代表。值得學習的榜樣是他們找到了個人的缺點,并且對此做出努力去改正,去克服個人的困難。小明是筆者一位數學成績比較差的學生,對英語非常感興趣,而對數學不太感冒,甚至開始有放棄的情緒。在小明來問英語問題時,筆者嘗試幫助小明找出缺口,并想辦法補上。通過交流,得知小明是心情比較浮躁,缺乏耐心。他自己對個人的缺點也是看得比較明白,可就是難控制自己的情緒,每次一遇到復雜一點的題目就煩心。為此,筆者用自己的初中奮斗的經歷作例子,給小明作鼓勵。在筆者的耐心鼓勵和方法指導下,小明逐漸對數學產生了興趣。七年級下學期開始,樂于向老師提問,追問;八年級數學越過了平均分;現在馬上要中考了,他的成績已經穩定在100分左右。從小明的例子看出,學生都需要關注,只要我們足夠重視,耐心而且真誠地幫助他們,學生必然會感知到,要是老師們再堅持給出學法上的指導,長期跟蹤,關注學生的變化或者進步,他們肯定會往更好的方向發展,有時候還會給我們驚喜。
三、精彩人生,不忘學習
在學生獲得自信,自立能力之后,似乎老師的教育已經得到成效了。但是,其實不然。在這初中三年里,任何可能都會發生。早熟的孩子,可能問題在七年級就出現了,一些則在八年級甚至九年級才出問題。明明很愛學習的孩子,突然一天就不做作業,甚至不上學了。各種狀況只有想不到的,沒有他們做不到的,驚喜天天有。作為老師,我們的責任就是教育好每一位學生。教育分為教書和育人,看似是不同的事,其實都是一件事。一個人如果沒有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那么他就算學得再好,也未必可以回報社會;相反,一個人如果只會察言觀色,肚子里沒幾滴墨水,那么也是做不了什么貢獻的。因此,作為教師,我們既要教會學生生活,生命的真諦也要教會他們終身學習的能力,兩者是互相促進的。
筆者所帶的2016屆學生就是一個和諧,友善,上進,團結的班集體。這樣的班風不是一天兩天就可以形成。筆者通過在課堂教學里滲透德育的教育,讓學生感知知識的溫度。同時,在課外借助各種的活動融會學習的智慧。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為人處事的重要性,也在實踐活動中體會智慧帶來的便利,知識就在我們身邊,知識給我們生活帶來諸多的好處,學習是不枯燥的。通過三年的調教,這個集體不單班風正,成績也一直在前茅,贏得了諸多的口碑。學生都是熱愛生活的,只是他們觀察不夠細微,思考不夠深入,只要老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給他們指一指路,他們肯定走得比我們更快更遠更好。
總之,每個孩子都是爸爸媽媽心中的明珠寶貝。如果老師也能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一樣去對待,站在他們的立場去思考,本著“有教無類”的大愛情懷,播撒我們的教育智慧,相信肯定會結出累累碩果,既成就他人也完善自己。
參考文獻;
[1]陳景瑛.初中德育教育的創新教學方法[J].時代教育,2017(12):1.
[2]黃永.淺議當前初中德育工作面臨的困境與對策[J].新課程(下),2017(007):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