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虎虎
摘要:現如今,已經有很多教師在教學中嘗試運用信息技術,通過發揮信息技術的獨特優勢,學生的學習熱情變得更高,降低了學習的難度,還豐富了教學資源,為推動教學改革貢獻了很大的力量。但一些教師沒有正確合理的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每一真正體現其重要教學質量。對于初中物理教學來說,為了確保信息技術在教學中取得實效,教師可以借助微課引導學生自主預習, 也可以運用信息技術創設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對學生進行課后復習指導。本文主要圍繞信息技術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應用的實效性進行了研究,以供參考交流。
關鍵詞:信息技術;初中物理;應用;實效性
引言
信息技術是現代化產物之一,具有反饋效率快、傳遞速度快、信息密度高等特點。將信息技術與初中物理教學進行整合,可以有效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局限性,既能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又能調動學生學習興趣,進一步優化物理教學過程,使物理教學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怎樣才能實現物理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入,確保物理教學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提搞教學的實效性,初中物理教師需要在實踐教學中不斷的探索研究。
1 信息技術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應用的優勢
第一,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相對于枯燥的文字,信息技術可以將知識以圖片、視頻等形象的方式呈現出來,刺激學生的視覺、聽覺等感官體驗。換言之,信息技術可以改變傳統教學枯燥和乏味的局面,有效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習興趣[1]。
第二,有利于降低學生學習難度。物理知識抽象性和邏輯性比較強,而且具有較強的綜合性,但初中學生的各項能力還尚未發展成熟,所以在學習時感到吃力和困難。教師適當地運用信息技術,可以將抽象的知識以形象、生動的方式展現出來,這樣就可以讓學生直觀地看到并理解物理知識,學生學起來就會格外輕松,而且效率更高。
第三,進一步拓寬課堂教學容量。信息技術可以實現資源分享,這對物理教學資源的開發具有重要意義。物理教師可以在課下的時候上網查找有用的資料,比如各類名師教育視頻等,積極借鑒名師的優秀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還可以在課堂上引入一些教材上沒有的知識點,在這個基礎上豐富教學內容。信息技術的引入還能節約課堂板書時間,教師可以利用這騰出來的時間給學生傳授更多的知識,從而實現課堂教學容量的拓寬。
2 信息技術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應用的實效性
2.1 借助微課引導自主預習,奠定課堂教學基礎
微課是一種典型的信息技術教學手段,已經得到廣泛應用。微課教學的一大優勢就是能夠運用到課外學習中,所以初中物理教師可以把將要講解的新知識內容制作為微課視頻,上傳到師生共享學習平臺,要求學生下載進行自主學習,這樣如果學生能夠做好課前預習,課堂教學效率必然會顯著提升[2]。以往學生們不重視課前預習,或者在預習的時候只是簡單的看一遍書,并沒有獲得多大的實際效果,但通過課前觀看微課視頻,學生就能更加明確整體學習目標,認識到學習的重點和難點,還可以與同學和老師在線互動交流,尤其是對于那些經常根本上教學進度的學生來說,通過課前自主預習更能夠起到非常顯著的效果。學生在微課學習中積極思考,對于仍然存在的疑問,在課上能夠針對性的重點聽講,所以也促進了課堂學習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對于“聲音的產生與傳播”內容的教學,學生就可以在課前通過觀看微課視頻進行預習,聲音產生和傳播的條件是學習的重難點,學生可以聯想生活中各種聲現象,比如風吹樹葉嘩啦啦的響聲,人們說話發出聲音等等,對于生活中存在的一些聲音傳播現象可能會存在疑問,課堂上要重點的聽講學習,從而對生活中的聲現象進行解釋。
2.2創設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信息技術具有虛擬性特征,物理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這樣既能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又能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讓學生在虛擬的情境中快樂的學習物理[3]。例如,在教學“杠桿”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呈現出這樣一個生活化情境:“小明的樓下來了一個賣水果的小商販,這個小商販使用的桿秤,小明每次買完水果后回家用電子秤稱一下,發現水果總是少了半斤?!敝筮M行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這個水果商販是如何缺斤少兩的嗎?”這種貼近生活實際的教學情境能夠瞬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起學生的探究欲望,從而引導學生全身心投入其中。在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之后,物理教師再使用動漫的形式將商販對桿秤做手腳的過程給學生呈現出來,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很好地理解并牢牢記住“杠桿”的平衡原理以及五要素。
2.3實現對學生的課后復習指導,開辟“第二課堂”
由于初中物理知識點繁多、瑣碎,加上抽象性和邏輯性比較強,所以很多學生無法做到當堂消化和吸收,需要課后進行復習和鞏固。在傳統的課后復習中,由于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教師無法對學生進行指導。這種情況下,學生遇到問題只能繼續堆積在那兒,難以做到“今日事今日畢”,最終導致積累的問題越來越多,學生學習成績、學習信心和學習興趣不斷下降。為了改善這一局面,教師可以創建一個班級微信群,可以是學生自己微信號,也可以是家長微信號,要求學生在課下的時候遇到不會的問題將其發送到群內,然后教師給予解答,也可以組織學生一起進行討論,在微信群內開辟“第二課堂”,從而實現教學效益的最優化[4]。
結語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具有虛擬性特點,可以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障礙,還可以實現資源共享。初中物理教師可以抓住信息技術的這一特點,將其貫穿到整個物理教學過程之中,利用信息技術加強對學生的課前預習、課中教學和課后復習指導,促進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消化和吸收,從而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周文芳.“互聯網+”時代初中物理教學中“個性化學習”的實踐研究[J].讀與寫,2018(03):93.
[2]汪云華.淺析信息技術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以歐姆定律學習為例[J].軟件導刊,2018(03):72-73.
[3]孫宏志.信息技術應用有效性的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9(02):31.
[4]薛多珍.信息技術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20(07):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