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璐
摘要:在學前教育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對于幼兒們文化知識的學習、綜合能力的發展、道德習慣的養成來說大有助益,應該引起多方重視。學前教育教學中的德育滲透質量更高,教學實踐的效果非常理想,幫助幼兒們打好了認知基礎,他們在后續的學習活動當中,可以有著更加出色的表現。因此,本文特意從幾個方面出發,進行了學前教育教學中德育滲透策略的分析,希望能為其他教師更好地優化教學設計,高效化推進德育滲透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學前教育;德育滲透;有效策略
引言:現階段,學前教育與德育教育的深度融合,更利于幼兒道德水平的穩步提升,引領幼兒走上個性化的發展之路,他們實現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目標,可以變得異常順利。全方位、多角度滲透德育,學前教育教學工作的影響力更大,潛移默化中形成和諧的師生關系,各項育人計劃貫徹落實,才好銜接小學教育、中學教育等工作,進而培育出大批高素質人才,由他們發揮主體優勢,盡顯人才價值,最終為了社會的現代化建設貢獻一份力量。
1、學前教育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意義
在現代社會中,道德方面的問題層出不窮,使人們更加意識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在學前教育教學中,也存在著道德問題,需要廣大教育工作者,不斷加強幼兒道德的培養,提供針對性的教學服務,進行幼兒潛能的挖掘,幫助他們學好道德知識,產生道德意識,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價值觀和世界觀[1]。德育滲透的過程,極大地考驗著教師的教學能力,合理優化教學設計,變枯燥乏味的教學過程精彩紛呈,并以豐富的教育教學內容,充分吸引孩子關注,讓他們集中注意力,進行道德問題的分析,從而懂得更多的道理,其必要性不言而喻。學前階段也是德育滲透的關鍵時期,實行多樣化的教學策略,構建和諧而融洽的師生關系,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個人品格,再找到正確的發展目標及發展方向,學前教育的引導作用比較突出,德育滲透價值會有更好地體現。
2、學前教育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策略
2.1日常生活中滲透德育
學前教育階段內的幼兒模仿能力非常強,而且家長和老師在這一階段的幼兒的生活中占有非常高的地位,出現的次數也是最多的。因此家長和老師要以身作則,在日常的生活中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自己的品德修養,為幼兒們樹立榜樣,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幼兒,達到在日常生活中滲透德育的目的[2]。比如,對于學前教育的老師來說,在幼兒們入園和離園的時候,老師可以主動向孩子問好,這樣也可以在不知不覺中讓幼兒們形成主動向他人打招呼問好的習慣;在平常的學前教育的課程中,老師不能因為孩子們小,不懂事就忽略幼兒的感受,相反老師要充分考慮到每一個幼兒的感受,讓幼兒們體會到被人尊重的感覺,從而可以培養幼兒們尊重他人,為他人考慮的良好行為習慣;回到家中,家長就變成了老師,因此,家長也要以身作則,注意自己的語言習慣和行為方式,從小事和細節入手,慢慢地將德育滲透到生活中的各個地方,借此提高幼兒的思想道德水平[2]。
2.2塑造良好的德育環境
環境對一個人的行為品德的影響是十分的大的,俗話說“久入香蘭之室而不聞其香,久入鮑魚之肆而不聞其臭”可見環境對人的影響之大。所以說,要想在學前教育教學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就必須為幼兒營造一個積極向上的德育環境,塑造一個具有濃厚學習氛圍的德育環境。在這一氛圍之下,老師還要引導幼兒進行互幫互助、互相關愛,引導幼兒學會尊重他人、學會感恩,幫助幼兒樹立正確的道德標準,促進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在這種環境之下,即使有一小部分幼兒的行為習慣存在問題,也能在老師和其他同學的影響之下,在不知不覺中就改正過來。因此說,良好的德育環境對于提高幼兒思想道德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2.3不斷地豐富德育內容
首先,要組織一些與節日特點相符合的德育活動。比如,在六一兒童節,組織幼兒去一些貧困地區,跟那里的孩子進行交流和溝通,讓他們認識到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同時也提高他們的社交能力。再如,在清明節,組織幼兒到附近的烈士公墓掃墓,并為他們講解烈士事跡,使他們樹立起良好的愛國主義精神。這樣就可在豐富幼兒學習生活的同時,將德育滲透到教學工作中。其次,社會上總會不定期地開展一些公益活動,幼兒教師可以帶領幼兒參加,并向那些社會上的弱勢群體提供幫助,讓幼兒在體驗生活的同時樹立幫助他人的良好品質。最后,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非常值得傳承下去的,而將這些傳統美德傳達給學前階段的幼兒,也是德育滲透的一種方式,讓幼兒從小受這些傳統美德的熏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良好的價值觀。
2.4夯實家校的聯動機制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對于任何工作事項來說,若沒有堅實可靠的背后核心支撐,就很難真正保證后續相關具體工作取得應有的積極成效,這個道理對于學前教育教學來說同樣適用[3]。一般來講,學前教育教學的關鍵核心基礎就是家庭與學校的整體聯動機制體系,在實際開展學前教育教學相關具體工作的過程當中,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進一步著力夯實家庭與學校之間的常態化聯動交互,這主要是因為對于幼兒來說,其處于學校及家庭的時間基本可以對半劃分,在某些情況下甚至可能出現處于家庭時間大于處于學校時間的情況,若完全依賴處于學校短暫時間內的學前教育教學過程,幼兒思想道德水平的持續穩健提升難以有效保證,為此在學前教育教學過程當中,家庭不能處于缺位的狀態之下,反而家庭應該在學前教育教學期間撐起聯合主導者這個重要身份,家庭需要進一步增加與幼兒的溝通交流時間,在此過程中將發現的微小問題扼殺在萌芽之中,保證德育培養的積極成效。
結束語
綜上所述,德育教育已成為現代幼兒教育的重要人才培養話題,其重要意義不止與一個幼兒,而是對于下一代的青年人的德行表現的涵養。在學前教育中,教師要抓住德育教育的各個階段,進行德育滲透,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道德認知,從小重視孩子的德育教育,為培養下一代有文化、有素質的良好公民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昭,石利.芻議學前教育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文學教育,2019(18)160-161.
[2]陳麗紅.學前教育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探析[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12)529.
[3]楊銘.淺談學前教育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文存閱刊,2019(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