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玲
摘要:在我國現階段,網絡技術的高速發展對各行各業都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在該種狀況下,中小學教師需要對其心理健康教育進行合理優化,確保能夠利用網絡技術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學生及時疏解不良情緒,強化學生心理疏解能力,確保學生在未來成長中能夠科學應對各種問題,提升學生心理素質,對學生心理狀態進行有效保障,提升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本文首先分析在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網絡環境的應用優勢,然后從教育理念,學生心理走向,在線咨詢服務與家校合作四個層面綜合探究在現代網絡環境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策略,希望能夠有效提升教育效果,為現代素質教育的進一步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關鍵詞:網絡背景;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引言:
在現代心理健康教育發展中,網絡技術的合理應用具有重要的價值,能夠合理豐富教育資源,確保學生主體地位能夠得到更為充分的發揮,保障學生可以主動參與課堂活動,進而提升教育工作質量,教師需要對其進行深入分析,確保能夠使心理健康教育和現代網絡環境有效融合,對學生心理進行更為有效的教育,保障學生心理的積極性和健康性,推進現代教育發展,使其高度滿足現代素質教育發展需求。
一、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網絡環境的應用優勢
首先,可以實現教育途徑的有效拓展,在現代網絡環境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時,可以對其教育途徑進行有效拓展,使傳統教育的局限性得到有效突破,教師可以利用學生喜歡的方式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提升教育質量[1]。其次,還可以實現教育資源整合,教師在具體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科學應用網絡技術,能夠有效整合教育資源,使教師在教學中的各項信息需求能夠得到更高的滿足,教師通過利用網絡技術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使心理教育資源和網絡資源有效整合,從而實現信息庫的合理構建,對其教育內容進行合理豐富,進而提升教學質量。最后還可以使學生主體功能得到充分發揮,教師通過利用網絡技術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使學生主體作用得到有效突出,保證學生能夠更為高效地參與教學活動,進而提升教育工作質量。
二、在網絡環境下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策略
(一)合理更新教育理念
在我國現階段,小學生的思想和情感相對超前,在對小學生實施心理教育時,以往應用的教學理念已經無法滿足教育需求,在現代網絡環境下,教師如果想要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心理教育,提升學生心理素質,必須對其教育理念進行合理更新,使現代教育理念和傳統教育理念有效融合,引導學生對其內心世界進行深入探究,同時,挖掘現實生活中存在的美好事物,對學生進行正確三觀的科學培養[2]。教師需要積極學習心理教育的相關知識,確保能夠實現自身心理素質的有效提升,同時,還需要利用線上平臺學習心理教育技巧,確保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咨詢服務。例如,在現代網絡環境下,學生和家長接收的外界信息不斷增多,出現了更多“別人家的孩子”,部分學生家長會產生一定的焦慮情緒,導致學生的學習負擔增加,產生較大的心理壓力,此時,教師可以利用網絡平臺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對學生進行科學引導,幫助家長疏導焦慮情緒,確保能夠學生緊張情緒得到有效緩解,幫助學生建立良好心態。
(二)明確學生心理走向
網絡社會具有自由開放的特點,學生在網絡平臺內,可以進行信息的汲取,制造與傳播,不同信息的有效融合和激烈碰撞,可以對學生思考能力進行科學培養,確保學生可以對事物進行更為有效的分析判斷,同時,還可以為學生創造充分的選擇空間,確保能夠實現學生受教育平臺的有效拓展。因此,在對小學生實施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強調學生中心地位,對學生網絡使用態度和心理健康狀態進行深入研究,利用各種論壇和社區向學生傳播正能量[3]。與此同時,在現代網絡環境下,心理教師需要對媒體優勢進行合理應用,例如,可以利用QQ群,微信群,微信公眾賬號向學生推送與心理健康相關的信息與知識,與學生進行及時有效的交流,引導學生之間互幫互助。與此同時,教師還需要有效結合線下資源,使網絡測試與跟蹤治療,干預,網下篩查有效結合,確保能夠順利形成工作體制。
(三)設置在線咨詢服務
在對小學生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時,部分性格內向的學生不會主動表達個人心理需求,在這種狀況下,學生可以利用網絡平臺向其他同學或教師發出求助信息。教師可以利用微信群或QQ群設置在線咨詢服務平臺,確保學生能夠適時表達個人需求,同時還可以及時宣泄個人不良情緒。教師需要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對其不同需求進行深入分析,盡量滿足學生的合理需求,同時還需要正確引導學生的不合理需求,確保學生心理層面的誤區可以得到有效疏導。如果小學生性格內向,不善表達,教師可以利用電子郵箱進行心理咨詢。與此同時,在對高年級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還需要為學生創建網絡論壇,該階段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信息技術,可以利用網絡平臺表達個人想法,網絡具有較高的隱蔽性和便攜性,對其進行合理應用,可以使學生資源共享與生生互動,突破時空局限,進而保障學生心靈具有更高的開放性[4]。除此之外,學校還需要進行心理輔導教師的合理設置,科學構建心理輔導組織,并使心理輔導中心與校園論壇實現功能對接,確保能夠為學生具有更高保密性和便攜性的咨詢服務。該項服務可以使課堂教學指導與校外教育實現有效結合,強化學生的自主性,自律性和心理適應能力,使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具有更為充分的認知,進而保證能夠更為高效的實施心理健康教育。
(四)強化家校合作溝通
在現代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中,網絡技術,網上家長論壇,網上家長學校等線上平臺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中小學教師利用線上平臺與家長進行育兒交流,可以有效拓展教師與家長的交流空間,家長可以根據自己的目標和時間選擇主題活動,同時,還可以使家長之間進行有效的互動,通過科學應用該種交流平臺,可以使學生學習相關教育技巧和家庭教育知識,完善家庭教育模式,確保家長能夠對學生進行溫馨家庭環境的合理營造[5]。與此同時,教師還需要進行家長聯絡機制的科學建立,定期聯系學生家長,對學生上網情況和心理狀態等信息進行有效的交換,同時,教師還需要對學生,家長進行科學指導,使其可以基于學生角度分析問題,并與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交流,實現良好親子關系的合理構建。
三、結束語
通過合理更新教育理念,明確學生心理走向,設置在線咨詢服務,強化家校合作溝通,能夠對中小學生進行更為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對網絡資源進行合理應用,確保教師能夠更為全面的了解學生個體,使其教育工作實現以人為本,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和教育質量,進而保證教師能夠及時干預學生的不良情緒和心理問題,對學生心理健康發展進行有效的保障,確保學生在未來能夠得到更大的發展,使其教育工作能夠高度滿足現代素質教育發展需求。
參考文獻:
[1]商秀榮、張騰芳、熊玲芝. 網絡環境下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策略分析[J]. 發明與創新:職業教育, 2020(11):P.2.
[2]王晴. 網絡環境下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應對措施探索[J]. 科教導刊:電子版, 2019(7): P.1.
[3]薛彥輝. 網絡背景下中學生心理健康研究——中學生受到的危害及歸因分析[J]. 科幻畫報, 2019(3): P.2.
[4]李洋. 減負背景下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現狀研究[J]. 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6): P.8.
[5]劉勝祥. 新時代背景下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成因及策略[J]. 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 2019(12): 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