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影 梁敏娟
摘要:新課改下,語文教師要摒棄傳統的教育教學觀念,在教學內容的創新和教學方法的創新上下足功夫,借助整本書閱讀教學的好機會,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給予他們個性化發展多重保障。優化整本書閱讀教學的效果,學生思維能力得到更好地發展以后,積累下豐富的知識經驗,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學科成績隨之進步,將輕松地突破自我,最短時間內成為一名合格的時代新人。本文特意總結了整本書閱讀提升學生思維能力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整本書閱讀;思維能力;有效策略;思考
引言:重新構建教學模式,加強整本書閱讀教學,有序推進著教學指導工作,引領學生閱讀理解、獨立思考、自信學習,他們的思維能力隨之發展,成為一名合格的時代新人只是時間問題。關注學生閱讀情況,明確指出他們的“優缺點”,確保學生熟練掌握整本書的閱讀技巧,師生關系愈發和諧,語文教學實踐工作能夠走向更大的成功。下面,筆者就憑借多年的實踐經驗,對于整本書閱讀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簡單闡述了一些自己的教學看法。
1、把握主要信息,培養結構性思維
結構性思維是學生必備的思維能力,具備了這種能力,才能完整的閱讀一本書,才能更快地閱讀理解,找出主要信息,產生濃厚的閱讀興趣,進而明確整本書的主題思想[1]。在一本書的初讀階段,教師應引導學生了解基本的信息,觀察書的封面、目錄、第一頁、最后一頁,實現序言、題跋的閱讀理解。學生細看文字,觀察圖片,找出了一本書的出版時間、作者信息、主要人物、主要故事等,接下來的閱讀理解更加深入,把握主要的故事情節、人物特點等,將有節奏、有目的、有重點的完成整本書閱讀,且充分保證著閱讀質量。結構性思維十分活躍,學生的閱讀理解足夠全面,閱讀感悟足夠深刻,做好讀寫結合的充足準備,其讀寫水平可有最大程度的提升。
2、創設有效情境,培養批判性思維
批判性思維指的是在學生獨立閱讀、辯證思考的基礎上,在肯定與懷疑中,通過解釋、分析、判斷、推論等方式,喚醒自我意識,促成自我認知建構,形成自己觀點的一種邏輯思維過程。有了批判性思維,方能達成有效的閱讀,從而培養學生獨立自由的精神。以下主要談談“評價”和“建構”兩個方面。一方面,從不同視角去評價,評價內容可以很寬泛,既可以評價書中的情節,也可以評價書中的人物,還可以評價作者的思想或寫作特點。無論評價哪一本書,都要讓學生知道,“一千個人心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要認為書中所寫就是理所當然,要有自己的評判。這種評價既可以是肯定的,也可以是否定的,當然,前提是在認真閱讀、審慎思考的基礎上。對于學生來說,能夠通過獨立思考,在交流“碰撞”中,最終確認作者的觀點也是一種批判性思維[2]。另一方面,發現書中不合理之處,這是建構獨立思維的重要途徑之一。在整本書閱讀時,往往會發現一些不合常理的地方,有一些是由于篇幅較長出現的失誤,也有一些是可以通過批判性思考合理解讀的。這些學生認為的不合理之處,往往就是發展學生批判性思維的良好切入點。如閱讀《西游記》時,有的學生提出孫悟空一個筋斗十萬八千里,為什么不把唐僧直接帶去西天把經書取回來?或者替唐僧把經書取回來?在這一問題上,學生們以書中情節為依據展開了辯論,最終得出了他們自己的結論。學生們認為書中這樣安排是為了考驗師徒四人取經是否有誠心,是否能堅持到底。在爭論中,學生最終認可了原著的寫法,這也是批判性思維的結果。批判性思維不是一蹴而就的,學生全然信服書中的內容是前提,同時需要認真地閱讀、獨立地思考,更需要思想的交流碰撞,這樣才能讓思維更加獨立自由。
3、合理激發想象,培養創造性思維
創造性思維與批判性思維是分不開的,也需要認真的態度和獨立的思考。它需要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是基于已有作品的一種再創作。這種再創作可以在描述內容、表達形式、價值觀念等多方面引發新的思考。首先,重新設計故事情節。重新設計不是無端創作,而是基于原有著作新的合理的想象。這種想象往往是學生個體對現實生活認知的一種反映[3]。在重新設計故事情節時,鍛煉的不僅是語言表達能力,更是一種價值觀的展現。如閱讀《狼王夢》一書時,筆者在讀書單上設計了這樣的提示:(1)你對書中的故事情節都滿意嗎?如果讓你修改一處情節,你會怎樣修改?(2)這本書的結尾你喜歡嗎?如果讓你重新寫一個結尾,你會怎樣寫?在重新設計情節之后,明顯可以看出學生喜歡皆大歡喜的大團圓結局,這為探討作品的深刻性開啟了新的話題。其次,重新設定人物形象。在整本書閱讀時,總會遇到喜歡的人物,也會遇到不喜歡的人物,這與學生已有的閱讀經驗和生活經驗有著密切的關系。如筆者常常會讓學生在閱讀時嘗試考慮這樣的問題:(1)在這本書中,你最喜歡和誰交朋友?理由是什么?(2)你最想改變的是哪個人物形象?如果讓你創作,你會讓他是個怎樣的人?學生對人物的重新設定,往往伴隨著故事情節的重新設計,可以看出學生思維自我展示的過程。多數學生在重新設定人物或情節時,會代入自己的生活,表現出對美好情感的追求。最后,重新進行布局謀篇對于一些各章節內在聯系不是特別緊密的書來說,探究作者的創作思路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打破原有的創作思路,重新布局謀篇也是一種創造性思維。如閱讀《春酒·桂花雨》,目錄原本是按照“親情”“友情”“人情”“童趣”“閑趣”為主題安排的。閱讀過程中,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方式重新排列文章目錄,有的學生不再以“情”為主線排列,而是根據“人”“事”“物”的分類進行了編排,雖然同樣表達了對童年、對故鄉的懷念,文章的類型卻更明確了,這也算是充分閱讀基礎上的一種再創作。
結束語
總之,借助整本書閱讀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需要引起各位教師的高度重視,需要把握教學目標,創新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有序推進教學指導工作,來滿足不同學生的閱讀需求,使其愛上學習,通過整本書閱讀,得以綜合素質、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王佳慧.通過整本書閱讀提升學生閱讀興趣的對策研究[J].新課程研究,2019(22)78-79.
[2]王佳慧.提升中學生思維能力的有效策略——以整本書閱讀教學為例[J].才智,2020(03)155-156.
[3]梁萌.整本書閱讀教學中培養小學生思維能力的可行性策略[J].華夏教師,2020(05)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