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
摘要:當今,我國市場經濟環境復雜多變,誠實信用作為市場經濟環境中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無可非議,對維護市場經濟的長期穩定進步,發揮著不可替代的價值和意義。據此,本文將對民商法中誠信原則進行研究,首先對民商法中誠信原則進行簡單闡述,其次闡述誠信原則的作用,然后就誠信原則在民商法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進行深入分析,最后針對出現的問題提出建議。
關鍵詞:誠信原則;作用;問題;建議
1民商法中誠信原則的基本概括
1.1誠信原則的評價標準
學術界就誠實信用原則的定義有很多種觀點,我國著名學者梁慧星認為:第一、誠實信用為市場經濟道德準則。第二,誠實信用原則為道德準則的法律化。他是將道德規則與法律規則合為一體,具有法律調整和道德調整的雙重功能,使法律獲得更大彈性,法官享有較大的裁量權。第三,誠實信用原則的實質在于授予法院以自由裁量權【1】。
徐國棟教授認為誠實信用原則就是要求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維持雙方的利益平衡,以及當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平衡的立法者意志【2】。《德國民法典》第242條、157條認為在合同中以及債務人履行中應當依據誠信原則和交易習慣進行,《法國民法典》第1134條、1135條認為履行契約應當誠實信用。筆者比較認同梁慧星先生的觀點,即待人以真誠善意、恪守約定、誠實無欺的道德要求,同時也賦予司法裁判者自由裁量權,以誠信原則的要求進行案件的裁判。
我國在民商事法律法規中都要求在民商事活動中要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誠信原則的評價標準不具有確定性,通常會因不同的人或者行業有不同的標準,筆者認為誠信的評價標準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部分,即道德評價標準和規則標準。誠信的評價標準是多元的,兼具道德標準的軟化約束和規則標準的硬性約束,更好的適用于復雜多變的經濟社會。
1.2司法適用中的限制
在司法裁判中,法官裁判時會尋找與之對應的法條作為依據,但一些法規需要進行一定的解釋。誠信原則在此就發揮較大作用,其賦予法官自由裁量的權利,的不足。針對同一案件,從不同的角度得出不同的結果,誠信原則的運用,使法官能夠在道德可能出現的不同結果中選擇最佳結果,實現公平正義,保證司法公平,維護司法權威。
2民商法中誠信原則的作用
誠信原則是進行民商事行為活動的準則,由于受到誠信原則市場背景的限制,只要出現違法違規現象,誠信原則就會起到明晰民事權義務的作用。然而,有時僅可作為一種參考準則,即在民事主體和效果義務中。人們在活動中的各種權利和義務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夠被誠信原則所明確。
誠信原則的運用,在民事活動中無處不在。依據誠信原則,人們可以拒絕履行一定的義務或相關的事務,有拒絕的權利;就同一件事,根據誠信原則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不同的法律依據,誠信原則有調整法律依據的作用。堅守誠信原則,可以主導當事人的行為,同時對當事人的行為也可以進行法律上的評價【3】。
民法主要調整平等主體間發生的人身財產關系。商法主要調整對象是指由商法規范(實質意義上的商法)所調整的特定范圍——商法關系,即因從事營業行為所引起的社會經濟關系以及與此相聯系的社會關系的總和【4】。商法誠實信用原則以市場交易為調整范圍,民法誠實信用原則除了調整交易,還對家庭有關的民事法律關系進行調整。
以自己名義從事營業性商行為并以營利為目的的主體,商行為具有資本經營的特征。商法中之誠實信用原則是以資本經營為基礎的,資本營運和資本結構優化中無不貫徹著誠實信用原則。我國立法中也可以體現這一點,例如公司法的第30條規定。而民事主體不需要從事持續性經營行為,因而民法的誠實信用原則不需要以資本經營為基礎【5】。
3誠信原則在民商法中的表現形式
隨著經濟的發展,企業的經濟壓力以及社會責任負擔增強,為了增加收入,減少負擔,一些企業或公司通過不正當的資產轉移來實現高效益、低風險的目的。非法資產轉移就成為公司特別的“營銷”手段,如利用旗艦店自負盈虧的虛假宣傳手段,隱藏與總店的關系,以隱秘手段逃避社會負擔和債務風險。
另外,企業為了發展并壯大,為謀求短期利益或使自己在社會上有一定影響力,由于當期市場容量狹小、市場供需失衡,且許多經營主體進入市場,大多數企業缺乏競爭意識、急功近利導致商業道德淪喪,在過于原則化的法律制度下,由于對法律中的一些重要概念缺乏系統性和統一性的理解,企業者容易造成混亂和困難,行賄、虛假營銷層出不窮。
誠實信用原則在合同簽署中的地位舉足輕重,作用巨大。當今,市場競爭激烈且誠信缺失,在交易簽署中,許多企業或交易雙方多多少少會在合同文件中玩弄文字使自己獲得最大優勢,比如使用歧義文字。
誠信原則相當于進行民事活動的潤滑劑,是進行民商事活動的根本前提。民商事活動的正常進行與誠信如魚得水,息息相關。沒有誠信,人與人之間也不再和諧互相體諒。諸多不誠信現象便會出現,諸如合同詐騙、非法承包、非法轉讓等。
4就民商法中誠信原則存在的問題提出建議
誠信原則是司法實踐的規范,行使自由裁量權時,法官要以誠實信用原則為基礎,具體案件為實際進行分析、適用法律的選擇,以解決糾紛。另一方面,法院其他人行為規范也受到誠信原則的影響,法官審判不公、作偽證等違背誠信原則的現象大量存在司法實踐中,反映了司法實踐中誠信原則踐行程度低,司法工作人員對誠信原則在司法實踐中的重要性沒有全面深入理解,說明以誠信實踐為司法適用基礎的推行迫在眉睫。
現階段,我國經濟市場上存在著復雜的誠信問題,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多方面的合作,既要借鑒國外的優秀經驗,也需要政府充分執行相關法律法規,還要社會大眾即市場主體樹立誠信。由于我國國情的復雜性,更應當立足于我國基本國情,取其精棄其糟粕;其次,貫徹落實誠信原則的法律法規,強化相關部門的執行力,制定一定的懲罰條款,出臺相應的制約手段;最后,增強誠信教育力度,向全體人員進行誠信原則相關規定的宣講,使市場主體講信用、守信用,使人們知曉誠信、樹立誠信、講究誠信,推動社會誠信體系健全。
5結語
隨著社會的進步以及商業經濟的繁榮復蘇,民商法在處理相關民事問題上變得越來越重要,作為民商法中的重要原則誠實信用原則受到重視的程度越來越高。本文希望能夠深入探究誠信原則在民商法中的適用情況,整理、分析目前我國民商法誠信原則的不足,提出相應的建議。希望本文能夠拋磚引玉,帶給后來研究者一些啟發,提高誠信原則在民商法中的關注度,促進我國民商法誠信體系的完善。
參考文獻
【1】梁慧星.民法解釋〔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5:304-306,梁慧星.誠實信用原則與漏洞補充.梁慧星民商法論叢(第2卷)法律出版社,1994.
【2】史尚寬.《債法總論》,榮泰耳l書館1978年版,第320頁.
【3】常璇.論誠實信用原則對民事訴訟當事人的適用[D].南京師范大學.2014.
【4】常璇.論誠實信用原則對民事訴訟當事人的適用[D].南京師范大學.2014.
【5】臧楠.民商法中誠實信用原則研究[D]. 沈陽工業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