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麗萍,文革,周稚雅
摘要:目前是數字經濟的時代,農村勞動力的就業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不可或缺的重點問題,與國家的穩定以及社會的和諧,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基于此,本文主要討論了在數字經濟時代下新生代農民就業影響的因素,提出了促進新生代農村勞動力市民化,完善農村勞動力就業服務體系,完善農村勞動力教育保障等對策建議,對于解決新生代農村勞動力就業問題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數字經濟時代;新生代;農村勞動力;就業
0 引言
隨著數字經濟時代的來臨,農民群體的內部也產生了分化的態勢,傳統的農業工作者的工作問題很難適應目前的形式,隨著新一代的農民群體不斷的壯大,他們已經成為了就業隊伍不可或缺的主力軍,我國領導人明確提出了解決新生代農民問題刻不容緩,本文從新生代農村勞動力的含義和特征開展研究,對于數字經濟時代下,新生代農村勞動力的就業工作有一定的價值。
1 新生代農村勞動力的含義和特征
1.1 新生代農村勞動力的含義
新生代的農村勞動力,并不只是人口學等各方面的定義,這是社會學的概念。新生代農村勞動力大多都被認為是80年代左右出生的年紀,需要成年在異地進行非農業工作的人口。這個群體就是新生代的農村勞動力。并不僅僅因為年齡上有一定的特點,最為重要的就是因為在出生之后,這一部分人群處于比較特殊成長的背景,對我國改革開放所產生的變化以及思想沖擊,也進行了直接見證,不管是思想觀念或是其他方面等,都和父輩農村勞動力比起來,有著非常顯著的差異。
1.2 新生代農村勞動力的特征
和新生代農村勞動力進行對比,不難發現,學者大多都會讓這種人口數量作為重要的觀察特征。把數量當做是一個最為基礎的進行重點考察,不僅如此,農村勞動力內部的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和老一代的農村勞動力相互之間的差異是非常明顯的,新生代農村勞動力這個群體表現出來的具體特征非常顯著。新生代的農村勞動力出現了兩高一低的特征,也就是女性占比相對較高,教育程度相對較高,結婚比例相對較低。女性占比相對較高,主要反映了城市當中能夠給予女性勞動者的工作量是很高的,而農村的年輕女性,無論是農業經驗或者是農業工作的參與度都相對較低,而教育程度比較高,主要指的就是和老一代的農村勞動力比起來,有很多學者通過調查發現了一個非常特殊的現象,也就是高中階段的受教育比例是一個非常明顯的特點,新生代農村勞動力在高中階段的受教育比例明顯比其父輩要更高,之后就是結婚比例較低,這一點的表現尤為突出,特別是新生代農村勞動力,在城市生活的過程當中,對很多新的思想觀念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因此和老一代的農村勞動力比起來,差異非常明顯,但是因為遠離的家鄉,因此受到落后觀念的影響相對較低,因此所受壓力也比較低,更加能夠進行自我發展。
新生代勞動力很多方面,也有比較特殊的地方。和老一代的農村勞動力比起來,對于城市以及工作的態度有明顯的差距,因為出生在一個比較開放的環境當中,接受的是一種多元化的思想,而且相比起來生活壓力要更小,所以這一代的人更加容易被城市接納,也更加渴望被城市進來,也比較認同在城市當中,自己所處的地位,以及對于自己的標簽化,也是非常在意的。在進行工作的過程當中,更加容易尋找多元化的發展空間。這些典型的特征,也正是學者廣泛的討論所得出的結論,從另外一個方面可以知道,新生代的農村勞動力,比較容易被復雜工作和環境所影響。
2 新生代農村勞動力就業的影響因素
三農問題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問題。擁有最多農村勞動力的國家,農村勞動力的就業問題不僅可以解決農民收入問題,實現小康建設目標。從目前我國勞動力人口結構構成來說來看,多個城市的農村勞動力結構不合理,就業競爭比較大、很多農村勞動力的缺乏技能培訓。其次,農村勞動力的職業期望比較大,但是穩定性比較大。最后,農村勞動力社會保障參與低,并沒有自己的職業生涯進行規劃,從而反映出農村勞動力當中存在的問題。影響新生代農村勞動力就業影響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說個體因素、社會生活環境因素等問題。
2.1 個體因素
這一方面不要包括年齡和性別因素,在年齡方面,這個群體是青年階段,更加容易接受新鮮的事物,同時也勇于接受鮮的事物所帶來的挑戰。新生代農村勞動力更加具備奮斗的精神,同時進取心也比較旺盛,這也正是為什么這一部分人群更加愿意遠離他鄉,并且愿意外出務工。女性所占比例是非常高的,因此有很多都是從事微電子等相應的服務內容,因為這些工作對女性的工作者需求相對較高,而且能夠提供的工作比重較大。
2.2 社會生活環境因素
新生代農村勞動力有很多都是在城市當中長大的,因為長期以來都受到城市當中的文化生活帶來的影響,因此也更加愿意和城市相融合,獲取當地人的認可。而很多并沒有在城市當中長大的,也受到外出務工的人所帶來的一系列影響,因此對城市生活的向往是很高的。在城市當中,生活大部分都是新生代,家境相對較為富足的家庭,往往會提供一些比較基礎的物質保障,而家境相對較為劣勢的家庭,往往會讓自己的子女擁有了經濟基礎以后重新返回,讓自己的家庭能夠從中受益。新生代的勞動力可以在就業的過程當中,不管是穩定性或是長期性都能夠及時被制約的問題。
2.3 地區因素
地區以及城鄉相互之間所產生的差異,都是要農村勞動力群體產生最為重要的原因。地區相互之間出現不平衡性,這也使得新生代和其父輩之間雖然有極大的差別,但是仍然為了能夠獲取相對更加優質的發展,而持續的到其他地區進行工作,甚至在一些更加具有機會的城市安家。隨著這些年以來,中西部的地區不斷的崛起,地區差異也變得更加縮小,而城鎮化的推進,也使得城鄉相互之間所存在的差異變得更小。可是歷史積累的時間是很長的,因此實際差別仍然存在,這也使得新生代農村勞動力就業受到了極大的影響。
2.4 社會保障
目前很多針對于我國的勞動力所做出的一些制度性保障措施,仍然在不斷的提升,比如一些臨時的居住政策,或者是異地子女上學的政策和醫療方面的政策,對他想打工的人都提出了相關的制度環境,使其能夠盡量全面投入于工作里。國家也盡量提出了更多的政策以及措施,讓農村勞動力能夠維護其合法權益。很多中專及其他類型的學校的崛起,也讓新生代農村勞動力能夠收獲更多的職業化教育,利用培訓的方式提升其技術水平,使其擁有更多的上升平臺。可是政策的推廣是相對較少的,各個地區的執行力度也參差不齊,所以很多措施都有著臨時性的特點,很難長期或者是解決根本性問題。
2.5 制度因素
農村勞動力在工資待遇、醫療保險、子女教育等權益都不能得到保障,所以很多農村勞動力外出勞動之后存在很多后顧之憂。現在的戶籍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勞動力的輸出,使得農村勞動力在就業問題上出現了不平等的地位。如果受戶籍的制度限制,就會對農村勞動力的專業起到抑制作用。
3 完善新生代農村勞動力就業對策
3.1 促進新生代農村勞動力市民化
目前在社會發展的過程當中,要將農村勞動力盡量轉換成為市民化,這也正是城鎮化新政非常重要的一項措施。不僅如此,為了可以更加充分的解決新生代就業方面存在的一些問題專家提出了幾個比較重要的策略。按照目前戶籍方面的政策不難發現,農村退出大多較為寬松,城市準入有一定的限制,因為其中包括了醫療,養老以及子女上學等一系列的政策法規約束。所以必須要讓農村勞動力負擔取消,同時要讓醫療等相關制度更加完善。不僅如此,政府也可以和一些社會組織相聯系,讓新生代農村勞動力能夠參與到社區生活當中,盡量提升其參與度和整體的歸屬感。所以不難發現,如果想要解決新生代農村勞動力就業的相關問題,那么市民化仍然是最重要的策略之一,可以有效的讓新生代農村勞動力融入目前的勞動力環境,使其能夠獲得未來發展的保障。
3.2 完善農村勞動力就業服務體系
完善我國的農村勞動力就業服務方面的體系,可以利用建設網絡平臺來進行,為了讓新生代能夠獲得更加豐富的渠道來獲取信息,讓新生代可以在城市里獲取社會資本,從而促使就業質量有所提升,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政府對于勞動市場提供了很多具有針對性的短期服務保障,而且也使其能夠獲取更多信息,服務等各方面的幫助,同時政府還需要和新生代的農村勞動力,在進行合同簽訂的過程當中,進行了法律的咨詢工作以及相關的支持工作甚至在網絡上建立了一系列服務系統以及咨詢系統,通過這樣的方式,也可以讓新生代得到根本性的保障。
3.3 完善農村勞動力教育保障
工作強度和職業危害。農村勞動力的工作時間強度比較大,很多勞動力需要頻繁的在戶外和戶內進行工作,根據調查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農村勞動力都是從事戶外工作和一些簡單的重復性工作,多數勞動力都是在建筑企業和工廠上班。農村勞動力一般被分為三個項目,很多項目都是以月、周、年,所以很多農村勞動力沒有任何的休息時間。更高的教育程度,也使得新生代在選擇工作的過程當中,又有了老一輩所難以擁有的選擇性,可以挑選更多適合自己的工作,他們更加容易去比較以及選擇,而在選擇職業類型方面,也更加重視體面感以及舒適感。不僅如此,教育程度較高,使其可以在用工單位當中進行更加流暢的交流和溝通,同時也可以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因此,對農村勞動力的教育保障必須要重視起來,提供更多的教育機會,比如通過一些具有針對性的培訓機構或者是專業學校,讓農村勞動力都能夠擁有更加扎實的知識基礎,從而使其在未來工作和生活的過程當中獲得更多的機會,并使其能夠在遇到不公正待遇的過程當中,利用法律武器來保障自己的權益。
3.4 創新工作模式,進一步提升培訓實效
在目前有的培訓形式方面,如何才能夠更加充分地使用現代化的培訓手段進行遠程教育,以及使其和面授講座相結合,從而集中的對現場教學進行培訓,是非常重要的。要能夠針對濃時的相關細節和主導產業以及主推技術相互緊扣,進行一系列的培訓及示范,從而討論更加適合職業農民的培訓模式。要更加充分地通過使用校內外的一些優質的教學資源,除去要保存校內擁有豐富實踐經驗的獅子之外,同時還需要積極的選聘一些行政,事業單位方面的領導以及組織負責人等來兼任培訓的教師,使培訓師資隊伍,能夠更加專業。對于培訓過程進行監管也是非常重要的,要保障工作不會出現疏漏,使學習效果評估體系能夠更加完善,讓學習的秩序得以保障,同時還需要讓教學質量的評價規程更加完善,讓培訓實效性得以保障。學員學習的成效反饋機制也是非常重要的,要讓培訓更加完整。為了能夠更好的進行新生代農村勞動力的工作,提升其工作整體的硬件設施條件,并且建設工作場地,幫助農民提供相對更加舒適的生活和學習的環境,都是非常重要的。
政府部門還要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建立人口流轉制度從而來實現城鄉戶口一體化管理體制。除此之外,還需要對農村的土地使用制度進行改革和創新,保證農村勞動力的基本權益。與此同時,政府部門還需要積極的對城鄉社會保障體系進行建設,保證農村子女在城市當中有學上,可以享受和城鎮居民同樣的待遇。最后,政府部門需要鼓勵農村勞動力創業去帶動就業。農村勞動力當中也有很多文化水平比較高,并且有種植經驗、生產管理經驗的勞動力。這些勞動力在外出打工當中更新了自己的就業觀念,懂技術、懂市場,具有初級的創業條件。如果這些勞動力回鄉創業,不僅可以改變當地的經濟水平,還可以推動當地的新農村建設。所以政府部門需要鼓勵這些農民自主創業。
4 結語
綜上所述,在數字經濟的時代下,新生代農村勞動力,流動性是相對較強的,特別是在受到了更高的教育過程當中,新生代農村勞動力將會大批量的朝著更加具有機會的城市流動,新生代農村勞動力實現自身效用的需求是非常強烈的,因此有關部門需要根據這樣的情況,制定相關的政策,讓新生代農村勞動力能夠無后顧之憂的完成自己的工作,個人發展能夠獲得更多的保障。
參考文獻
[1] 郭鳳鳴.數字經濟發展能緩解農村勞動力過度勞動嗎[J].浙江學刊,2020,244(5):126-135.
[2] 王文.數字經濟時代下工業智能化促進了高質量就業嗎[J].經濟學家,2020,256(4):91-100.
[3] 陳改改.數字經濟時代浙江省信息經濟產業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分析[J].邊疆經濟與文化,2020(4):28-29.
[4] 魏婧華,羅湛,翁貞林.人力資本因素對新生代農民工就業及收入水平的影響——基于9省市的調查數據[J].經濟研究導刊,2013(9):15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