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春華
【摘要】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深入推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的發展成為當前各級學校重點工作內容,小學音樂等學科也逐漸被重視。在小學音樂課教學中,小學教師要加大學生聲音訓練,正確建立童聲概念,強化教學設計,激發學生熱情,以培養學生良好的歌唱習慣。讓學生掌握科學、合理的發聲方法以及歌唱技巧,在美妙的歌聲中學會釋放自己的情感,從而使的他們在音樂藝術中受到熏陶,促進美好心靈的形成。
【關鍵詞】小學音樂;歌唱教學;童聲發生訓練
小學階段是兒童聲音發展的黃金時期,在這個時候得到正確的引導,會促進孩子聲線發展,使孩子的聲音發育更好。在我國對于孩子的發生訓練主要來源于小學音樂課堂,那么如何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抓好童聲發聲的黃金時期,是小學音樂教師要重視的問題。基于此,下面提出有效地訓練童聲發聲措施,希望對提高學生音樂素養,形成良好習慣有所幫助。
一、強化有效指導,規范唱歌姿勢
音樂作為一門藝術,對于演唱者有一定的要求,首先就是演唱者在進行歌唱時,要有良好的姿勢。正如運動員賽跑、籃球運動員投籃姿勢等,唱歌也要保持正確的姿勢,老師在進行歌唱教學實踐時應該給予學生有效的示范指導,使學生明確正確的演唱姿勢所唱出的歌曲與不正確的演唱姿勢所唱出歌曲的區別。然后引導學生進行鍛煉,正確的演唱姿勢要求演唱者兩腳要略微的分開,兩腿要始終保持直立的狀態。脊柱要挺直,小腹微微收起,腰部要穩定。肩胸背自然展開,給人挺拔、穩定的感覺。演唱者要通過眼神、肢體語言將自己的情感表達出來。坐著演唱時,與站立的姿勢大致是相同的,但是要注意的是坐著演唱時,要保持身體重心向前,兩手要平放在腿上。保持好的唱歌姿勢,是為了更好的演唱歌曲,演唱者在演唱時集中精力保持正確的姿勢,才能夠將歌曲的最佳狀態表現出來。
二、加強氣息教學,著重培養學生有控制地歌唱
加強氣息教學,是保證小學生發聲狀態的前提保障。小學二年級學生,對于氣息的掌握還不是很好,不只是在唱歌過程中,在說話的過程中常常都表現出氣息使用不均的問題,所以老師要加強學生氣息鍛煉。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讓學生先聞各種植物、花香的感覺,然后將學生帶到操場,讓學生向遠處喊,可以讓學生喊“嘿”進行練習,引導學生找到聲音位置,然后再連續“嘿”幾聲,通過反復的練習,提高學生發聲的力量,使學生的聲音有彈性。老師要注意保護學生的嗓子,喊的時間不應太長,要采取循循漸進的訓練方式。老師要指導學生在歌唱時保持正確的呼吸方式,做好示范加強引導。例如,在演唱《五聲歌》的時候,部分學生的發生位置不夠高,這時老師應該引導學生采取“哼鳴”的方式,讓學生先對歌曲的旋律有一定的了解。教學方法是讓學生感受口腔仿佛含著半口水,然后上下牙要打開,雙唇呈現輕輕合攏的姿勢,在口腔內略有撐起的感受。老師通過講解與示范使學生找到發出高聲的辦法。在演唱歌曲時,隨著歌曲的節奏,學生的聲音也相對集中了,能夠隨著歌曲的起伏高起來。老師還可以采用不同的母聲練習,激發兒童學習音樂的新鮮感,使學生掌握一定的演唱技巧,老師要進行教學時會發現,沒有經過訓練的童聲往往是采取喊唱的方式,喊出來的聲音是不集中的,聲音感覺比較費力。所以老師要引導學生勤加練習,學習調節氣息的辦法,才能夠發揮理想的聲音效果。
三、強化吐字教學,教學生學會正確的歌唱吐字
童聲訓練過程中,一定要切實根據兒童的年齡特征,在發聲訓練練習時,要將咬字吐字結合起來,兩者是相輔相成的,發聲練習好了咬字不清晰也是打不高良好效果的。所以老師也要重視咬字吐字的訓練。演唱與我們平時說話是不同的,例如我們在說話的時候,聲音位置會較靠前,有些字音較為扁平,但是我們在唱歌的時候,咬字要求位置高。所以當學生學會發生方法之后,老師就要引導學生增加一些帶有歌詞的曲目的練習。例如,在演唱《閃爍的小星》時,歌曲中包含一些簡單的歌詞,老師在進行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利用這首歌曲進行練習,使學生學以致用,強化理論聯系實際。在進行訓練時,老師一定要嚴格要求學生咬字、吐字清晰,讓觀眾能夠聽出歌詞所表達的含義。切實保證童聲中的甜美、清脆音質的美感。要引導學生避免在字和腔出現矛盾時,選擇腔讓位于字的處理辦法。要保證字正腔圓,適合兒童的演唱方式,才能夠更好地助力童聲發展。
四、加大情感教學,激發學生的情感動力
教學生正確的發聲、氣息的使用等一系列的發聲技能,保證學生能夠很好的處理咬字、吐字之后,老師應該加大情感的引入,基于小學二年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學生對歌曲中的情感表達理解還不透徹,所以在進行教學時,老師不僅要強調聲音與技巧,同時也要引導學生對歌曲的理解,老師進行有感情的演唱,講述歌曲背后的故事,使歌曲更具靈魂。因為缺乏感情的歌唱,聲音即使再美,也是打動不了人們心靈的。例如,在學習《小朋友,愛祖國》這首歌曲的時候,老師應該激發學生愛國情懷,可以簡述一小段我國紅色歷史、抗戰歷史,使小學生對國家、對黨產生一定的情緒,激發學生愛國、愛黨的情感。《小朋友,愛祖國》這首歌曲的歌詞寫的很美,老師還可先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首歌的歌詞,先激發學生的情感。當學生的情感到位之后,老師在進行演唱示范,教授學生演唱這首歌曲。情感到位之后,學生的演唱情緒更為激昂,這樣才能夠受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實現了以情帶聲,以聲傳情,聲情并茂。
總而言之,童聲訓練,老師要切實抓好小學低年級學生的發展階段,根據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聲音特點進行分析,加大童聲鍛煉教學創新。引導學生在歌唱過程中,規范唱歌姿勢、加強氣息鍛煉、強化咬字、吐字訓練、加大情感教學,激發學生的情感動力等,使學生掌握歌唱技巧的同時,學會體驗歌曲所表達情感,在歌聲中凈化心靈,激發學生對音樂課堂的興趣,使童聲發聲在小學音樂歌唱教學中得到鍛煉,提高學生演唱技能的同時,促進小學生音樂素養的形成。
【本文系湛江市遂溪縣中小學教育科研“十四五”規劃課題 “小學音樂歌唱教學童聲發聲訓練的實踐與研究”(課題編號GDSSXX2021066)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呂紅,莫婷婷.新課程背景下中小學唱歌教學策略研究[J].教育版課后思考,2019(7):3-5.
[2]吳靜.談小學音樂課堂上的音準訓練[J].當代教研論叢,2019(11):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