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在以往的寫作教學課中,學生的作文形式單一,學生不會整體構思。讀寫結合課通過閱讀為寫作提供素材和示范, 學習他人的寫作技巧。另外,學生在英語寫作中,也會隨時調用以往學到的知識, 將閱讀中的畫面與如今的寫作聯系在一起,由“寫”入“思”,充分調動其個體的思考積極性,提出具有個性的觀點和看法,進而使得英語文章更具高水平。那么如何在學生讀中對文本進行加工,讀后對語言形式和結構進行內化,并表達自己的感受呢?本文用思維導圖形式進行閱讀和寫作指導,引導學生一步步寫出作文。
關鍵詞:思維導圖 初中英語 讀寫結合課 應用
2017年版高中英語課程標準中提到“發展英語學學科核心素養,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主要包括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課程內容中在語言技能的教學方面,要講專項訓練與綜合訓練結合起來,……要注意講課內外訓練結合起來。”
北師大版初中英語教材中每個單元都有讀寫模塊,每個單元中也都有聽說課,閱讀課,如八年級上第二單元,Lesson4Class Projects是一篇閱讀課,Lesson5Teamwork 是聽說課,Lesson6A Special Team是閱讀課,本單元話題都是圍繞團隊合作,課外相關閱讀Cooperation 和Team Spirit。如何在單元教學中,通過聽說讀,進行語言學習,和結構學習?如何使學生在學習了Communication Workshop My Teams知道運用所學到的篇章結構,語言,運用到寫作中呢?如何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內化呢?如何利用課外的語篇滲透在課堂寫作中呢?寫作和閱讀教學為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難點,但也因此成為十分重要的內容。 從往期的教學實踐來看,我們取得的效果并不明顯,閱讀、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重重。如何沖破教學的阻撓,提升中學生英語學習興趣,優化教學的效率,成為擺在我們面前迫切待為解決的課題。以下本文就結合讀寫教學的現狀,談一談如何提升教學質量。
1 讀寫結合模式的優勢
“學習遷移”由桑代克提出來,他認為人的知識和能力可以互相遷移,即之前學到的知識對之后學到的知識的一種影響效應。英語閱讀和寫作教學的結合,也是一種學習遷移的過程,其實是一種雙向交互的作用。通過閱讀素材的學習,為寫作提供了寫作的素材,要點,和語言,結構等。在閱讀過程中,調動學生所學到的知識,遷移運用到寫作過程中,充分調動個人的思考積極性。
大量做閱讀理解題是目前中學英語教學中重要的訓練形式。這種以鞏固語言知識為目的、注重應試的閱讀訓練, 使閱讀失去了其本應有的魅力和趣味性。在閱讀教學時,教師不 光關注閱讀材料的語言知識,閱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以及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的教學模式不單單是講授式,應該多創造機會讓學生對語言進行綜合運用,通過多種形式,發現和探索文章結構,理解作者觀點。
思維導圖展現的言語邏輯是輔助學生表達闡述自己所知所想的工具,是學生在閱讀時,對所讀的文本進行再加工的一種形式表現。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們,使用思維導圖整理范本文章的結構和內容,也可以對思維導圖結構和內容進行記憶。比如利用思維導圖的提示來復述文章,實現文本再現。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運用思維導圖來討論和分享他們的感受和觀點。在內化時,可以利用思維導圖進行對話訓練。
2 讀寫課的目前現狀
傳統的應試教育思維模式,在協作教學中,教師們通常的做法是,把作文布置為作業,學生對教師再對文章進行批改,教師再訂正作文中的語法錯誤。久而久之,學生被動地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對文章的沒有深入的思考。有時,教師給出一些好詞好句,學生機械去背誦,學生們失去了寫作創新的機會,對文章的整體結構忽略了,對他們今后長久發展益處不大。因此,利用讀寫結合的模式,能過增加學生的語言儲備量;通過閱讀,開闊視野,啟迪心智,拓寬知識面,豐富文化積淀,學習跨文化語言知識和思維。基于這樣的目的,適當給學生增加課外閱讀量。
以如今的初中英語寫作和閱讀教學現狀來看,其存在的問題主要集中在,其一,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單一化,缺乏對個體的關注。英語的綜合能力提升需要單詞和語句的積累,但如果僅僅停留在這一層面,而不關注個體差異性,表達出來的文章千篇一律,不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學生并沒有真正做到遷移創新。久而久之,學生對寫作的興趣和熱情消亡殆盡。其二,就是閱讀和寫作教學中缺少對學生技法的指導。新課程改革中強調從學生的全面發展入手,關注學生個性發展,培養核心素養,立德樹人。利用閱讀教學中快速閱讀和精讀文本,在訓練學生的閱讀技巧同時,增強對文本結構的分析等。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除了簡單完成幾道閱讀選擇題以外,缺少對學生閱讀過程的呈現和外顯,同時,閱讀留在學生頭腦中印象并不是很深刻。在后期寫作時,學生也會出現沒有內容可寫,或者不知如何去寫。所以,在閱讀中,將閱讀內容結構化,外顯化,把更多的時間交給學生去讀,真正的做到邊讀邊記錄,進行讀者與文本的互動,就成了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其三,寫作教學背景下,教師對學生作文的評價缺少科學性和準確性。從閱讀材料,到學習材料中的語言和結構,理解作者意圖,到進行應用實踐,將所學內容遷移到寫作中,創造性地使用語言,在最后產出過程中,有些同學會出現,不善于將所學內容應用在新語境中的現象,所用的語言還是沒有學過閱讀材料時使用的。以往的評價,更多地由教師進行,教師批改完錯誤以后,再由學生背會,這個過程教師很累,下一次寫作時,學生還是更多希望老師去改。所以,為了督促學生寫作的遷移與創新,評價形式具體量化必不可少。所以,從以上幾點來看,我們急需要一種英語閱讀與寫作教學的結合方法,來化解如今的尷尬境遇。
3 讀寫結合中思維導圖應用
3.1 思維導圖導讀
思維導圖時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是對圍繞話題、文本、內容主線的不斷思考與加工的過程,學生們思考采取怎樣的圖示來說明內容之間聯系,或者潛在的文本特點;是一種自上而下的活動,學生會在這個過程中,自主學習實現文本的解讀。如筆者在進行北師大版八年級上第二單元communication workshop授課時,先讓學生看了文章第一段之后,對后面的內容進行預測,然后在閱讀中不斷的印證預測,然后引導學生用括號式畫出思維導圖,見上圖1。
該思維導圖記錄了閱讀文本中與話題相關的動詞短語,很清晰地展現了段落之間的總分關系,為下一步教學時,在此基礎上不斷進行內化,拓展,構思,補充,同時,形成了寫作構思的結構圖,讓課文文段在視覺上結構化,顯現出作者觀點,例證,深入理解文本的寫作方式和文章結構。
3.2 思維導圖構建思維
從內容角度解讀文本,在把握了主題意義基礎上,通過梳理文本具體內容,把握文本的內容結構,提煉出結構化知識,即分析文本各部分的內容是如何圍繞主題意義組織起來的。利用信息結構圖,梳理關鍵信息,將學生的閱讀過程外顯化,成為可檢測,可評價一種方式。
這一環節完成單元大問題序列1)Description(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se family members from the introduction?)Now start to read,and find them. 見下圖2。
信息概括與整合活動對與片中零散的信息進行概括與整合,有利于提高學生邏輯思維能力,避免了碎片化的知識。其中,利用思維導圖等形成語篇結構化知識圖。在這個環節中,教師做了示范,啟發學生學習和掌握結構圖的制作,其他段落由學生完成,有助于學生對文章進一步的信息加工與轉述活動。完成思維導圖繪制以后,教師引導學生說出我們可以從哪些方面對一個人進行描述,學生將內容歸納概括為相應的關鍵詞,如pet, age, other family members, jobs ,dream, living place等,第二課主要從家人外貌和擅長角度來描寫,學生就要建構起 appearance, good at 這一關鍵詞。第三課主要從奶奶的喜好來寫送的禮物,學生要學會如何表達喜好likes,為后面學生繪制自己家人的思維導圖提供知識依據。
3.3 思維導圖導內化
閱讀后,寫作前,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們使用思維導圖來記憶范本文章的結構和內容。讀寫結合課主要學習的就是語言和結構,以及通過結構體現出的邏輯。在畫出思維導圖以后,筆者利用事先準備好的寫有問題的紙條,讓學生貼到導圖相應位置,兩人或三人小組,利用問題進行對話,對文本內容進行內化。當然,問題里涉及到了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writer?,分享他們的感受與觀點,進行文本再構。
3.4 思維導圖構成寫作構思
在思維導圖內化語言的過程中,學生關注在說明一個問題時,可以用到的不同的句式,讓學生在說的時候注意如何正確地、運用豐富的句式表達。當然,如何一節課的時間不能達到面面俱到,但是,長時間堅持下來的積累,會讓學生們受益匪淺,避免了寫作時“千人一面”。
(1)What teams are you in? Tick it out√
□Football team□Kites team□Badminton team□English team
(2)What do you do in the team?
□cut the color paper into a kite and paint it
□run with the ball in the playground
□tell English stories in groups
□learn the skills of hitting the ball
□train for the football match
□fly a kite in the playground
□learn to make a kite from the craftsman
□practise almost every day
□speak English
□learn the pronunciation, grammar, words’ spelling
□learn to pass the ball to other players
(3)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most important for having team spirit ? choose one or two factors at least.
□have a good leader
□listen to each other
□work together all the time
□have clear roles for everyone
□question each other and discuss
□share some information with others
□help each other
□speak to each other politely
□cooperate with other team members
如筆者在進行my teams讀寫結合授課時,后面進行了一項調查,補充了課外詞匯,學生在寫作前,結合自己的實際,進行了語言的擴展,運用思維導圖,把構思展現出來。
Waters(2006)把思維能力分為7個層次:記憶、轉換、理解、應用、分析、綜合或者演繹和評價。學生們通過與自身實踐活動相關的話題,潛移默化的進行遷移,發現問題,同時具有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筆者將本單元第五課所學團隊合作相關詞匯引入進來,學生在寫作時,自然而然將其遷移到本節課的話題寫作中。
3.5 借助思維導圖在讀后建構自己的觀點
真實的閱讀過程,是讀者在對文本加工,對作者觀點的批判與創新的過程。讀者在讀后,會建構自己的觀點。通過思維導圖,我們可以將作者闡述的事實,觀點,再加工,產生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深入地理解文本,和自己的已有經歷聯系起來,成為生動地交互過程。
如在分析北師大版八年級下冊lesson9Never Give Up一課時,筆者引導學生發現了此篇文章是一篇人物傳記類的文章,寫作順序是時間順序。所以,繪制思維導圖時,采用流程圖形式,呈現主人公做了什么,作者的觀點,以及作為讀者,學生對人物的看法。
如下圖所示:
在讀后續寫,或者寫一篇書評時,可以利用這篇文章,引導學生利用思維導圖,來進行文本解讀,之后闡述聯系生活實際,談論感受。
原則上我們認為作為語言學習范本的文本是值得學習者信賴,經得起分析的。當然,我們也有可能通過對思維導圖的分析,發現論證中的不足而產生新的疑慮或否定,這都是基于理性思考的結果,是學習者通過閱讀思維能力得到成長、認知范圍得到擴展的成果。
思維導圖在讀寫結合課中,從讀并畫出思維導圖,到內化思維導圖內容,再到課外補充材料遷移并豐富思維導圖,最后參考思維導圖進行寫作。學生的寫出的作文內容豐富,邏輯性強,教師在評價時,學生能運用思維導圖的結構語言,挖掘內部含義的作文,可以作為展示作品,增強學生們運用思維導圖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 關媛.思維導圖在核心素養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英語學習.2018,(08).
[2] 付春敏.英語閱讀教學中思維導圖的應用[J].英語學習.2018,(08).
[3] 楊麗梅.關于中學英語讀寫結合教學的幾點思考[J].文化交流.2017,1(26).
[4] 張春良.中學英語讀寫教學實驗研究:基于文學讀本的閱讀與寫作[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2010,(04).
作者簡介:
曹春同:(1982—),女,漢族,北京市人,本科,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學科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