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警察院校的專門用途英語課程旨在提高學生從事涉外警務及相關司法領域的語言交際能力,但探索專門用途英語教學的道路上仍存在諸多短板,突出表現為缺乏高質量的專門用途英語教材、教學模式僵化、無統一教學大綱等方面。慕課以其豐富的課程資源和強大的數據統計功能深刻地影響專門用途英語教學。新形勢下應不失時機地將線上的慕課優勢與線下專門用途英語教學相結合才能彌補其不足之處。
關鍵詞:慕課 警察院校 專門用途英語 教學改革
1 引言
專門用途英語(ESP)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便引起國內外學者的關注,對于專門用途英語的內涵和定義人們觀點不一,如Hutchinson & Water(1987)認為專門用途英語是與某種特定職業或學科相關的英語,即根據學習者特定的目的和特定的需要而開展的英語教學[1]。國內學者秦秀白認為專門用途英語是一種教學途徑、一種教學方針或教學理念。只有按照專門用途英語教學途徑開設的課程才是真正有意義的專門用途英語課程[2]。2020版《大學英語教學指南》將專門用途英語做出了明確的描述,具體概括為以英語使用領域為導向,以增強學生使用英語進行學術交流、從事專業工作的能力,提升學術和職業素養為目的,具體包括學術英語和職業英語兩類課程[3]。
警察院校以培養警察和法律服務類人才為主,其課程體系不僅涵蓋了法學基礎課程,如民法、刑法、行政法、民事訴訟法等內容,而且還包括警務管理、犯罪偵查、信息安全等專業課程。其畢業生一部分將走向與司法或警務相關崗位,另一部分將進入更高學府進行學術深造。因此,警察類院校兼具職業人才培養和學術研究兩種功能。自2002年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以來警察院校紛紛開設司法英語、警務英語、法律英語、監所警務英語課程。這些課程將特定專業學科知識與英語教學相結合,以解決學生在特定行業場景中遇到的語言問題,最終使學生成為能夠開展涉外警務、涉外司法和學術交流的高端復合型人才。所以這類課程從本質上都歸屬專門用途英語的范疇。
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慕課以其“大規模、在線、開放”的優勢深刻地影響大學英語教學。專門用途英語作為大學英語的重要組成,慕課也對專門用途英語的教學的帶來機遇和挑戰。但警察院校在探索專門用途英語教學的道路上也并不是一帆風順,仍存在諸多不足之處。
2 警察院校專門用途英語教學的困境
2.1 缺乏高質量的專門用途英語教材
高質量的教材是專門用途英語教學的基石,由于當前專門用途英語尚未構建一個專業性、權威的語料庫,許多高校只能根據學生專業可能遇到的專業學科知識和行業話語可能發生的表達場合、表達方式、表達內容來編撰教材內容。受編者的學科知識背景、語言習慣、翻譯水平等因素影響教材的語篇結構、修辭手段和句法能否體現警察專業的語言特征,練習題的設置是否符合語言教學規律這些問題都有待商榷。2020年筆者對本校在校生隨機發放236份調查問卷,從問卷中了解到有59%的學生對當前專門用途英語的教材不甚滿意,23%的學生認為教材基本符合當前學習需求,12%認為教材能提高專業英語水平,6%選擇非常滿意。顯然,語料真實、設計合理的教材才能激發專業語言學習的動力。
專門用途英語的特別之處在于它是通用英語在某一行業或學科產生的變體,它不僅與某一學科知識、職業活動或專業主題相關,還隱含著專業術語使用者的價值理念、政治立場和文化價值。一些學校在教材選取方面則秉承著“拿來主義”,直接選用市面暢銷的教材用于專門用途英語教學,但效果也不盡如人意。以許多警校開設的《法律英語》課程為例,課程內容包含了刑法、侵權法、財產法、公司法等與英美法系相關的法律原文和經典案例,但對于熟悉于大陸法系的警校生而言,這類專業英語課程不僅句型復雜、語言晦澀難懂,而且語言背后蘊含的價值理念、人文思想也需要花費一番功夫細細琢磨才能領悟,進而造成專門用途英語課程盡管叫好但不叫座,學生的選課率偏低。所以當教材的取材內容一旦完全脫離學生的專業知識背景,或超越學生語言能力之外則必然會遇到“水土不服”的窘境。
2.2 教學模式僵化
經過十余年的探索實踐許多院校開設了《專門用途英語視聽說》、《專門用途英語閱讀》、《專門用途英語口語》等課程,旨在培養具有較強英語應用能力且能夠處理涉外案件或法律的復合型警務人才。但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專門用途英語課程的設計也始終圍繞著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譯技能,很多課堂依然采用課堂面授+計算機輔助的授課模式。
此外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大多數警校的專門用途英語課程安排在第3或第4學期開設,或在第5學期作為選修課開設,受課程學時和學分限制,教師將大部分課程時間用于語言知識點講授,忽略了或較少關注與專業相關的場景模擬或實踐活動。缺乏必要的模擬或相關實踐訓練,學生又怎能更有效地提升與學科領域相關的語言能力呢?所以這種千篇一律的教學模式在某種程度是新瓶裝老酒與通用英語并無差別。
2.3 缺乏統一的教學大綱
文秋芳認為任何一門課程的教學質量的提高是由多種因素協同作用,其中包括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過程、評估手段等多種因素[4]。誠然,專門用途英語的教學質量也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其中一重要因素體現在無統一、規范的教學大綱。由于各高校的辦學條件不同,學生入學時英語語言水平參差不齊,警察專業分類更加細化,各警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和專業方向存在許多差異,因此迄今為止沒有統一的教學大綱用于指導專門用途英語的教學實踐。那隨之產生的問題是如何衡量教材語料的真實性,專門用途英語課程設置是否符合語言教學的規律,教學任務能否體現“基礎、提高、發展”級別的差異性,教學模式能否滿足學生對學科語言的需求。顯然,沒有科學、合理、權威的教學大綱作為指導將會制約專門用途英語教學的縱深發展。
3 慕課對專門用途英語課程的機遇與挑戰
從2008年以來慕課以其技術優勢深刻推動警校專門用途英語教學改革,不少警校的專門用途英語教學團隊也識變、應變,抓住機遇積極打造線上課程且取得不俗的成績。如中國人民公安大學自建慕課平臺推出10余門專門用途英語課程,江蘇警官學院的在中國Moocs推出的《警務英語》成為了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福建警察學院、上海公安學院、廣東警官學院、中央司法警官學院、四川警官學院在超星泛雅平臺建設線上課程,截至2020年底每門課程的訪問量已突破10萬。課程體系也初具規模,包括適用于警務領域相關的行業英語(EOP),教學主題涵蓋與警察職業場景相關的應急服務、社區警務、治安管理、刑事偵查、交通管理、外國人入出境管理、安全保衛、消防管理、國際警務合作等內容,同時也包括適用于跨學科、跨專業的通用學術英語(EGAP)。這些成果為傳統專門用途英語教學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
慕課助推著專門用途英語快速發展,新形勢下如何將以現代技術為支撐的慕課與專門用途英語教學深度融合,探索出符合警察院校教學定位的教學模式給當前的從業者帶來不小的挑戰,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3.1 身份之“惑”
當前許多警校的專門用途英語課程較多采用大班授課。教師是課堂的主角和核心,整個教學活動都圍繞著教師的面授開展,但在慕課時代下教師也遭遇了身份危機。隨著許多課程被搬上了慕課平臺,曾經以教師為主導的面授內容都被整合成慕課視頻,一時間授課教師仿佛被時代拋棄,不知從何應對。慕課時代即意味著教師角色變得多樣化,教師的角色由傳統的單一的課堂面授者轉為學習活動的設計者、教學資源的學習者、整理者,教學過程中的組織者和指導者。因此,教師能否適應慕課時代知識生產和在線傳播方式也就意味著教師能否轉型成功。
3.2 過程之“困”
在慕課時代下,教師都積極投身建設具有校本特色的線上課程,但教師們的滿腔熱情卻遭遇教學過程之“困”。首先體現在線上課程高居不下的“輟課率”。以筆者參與的《通用法律英語》課程為例,該門課程自2020年在超星平臺上線以來,至今已運行了3期次,課程每期訪問量均超過了20萬以上,平均注冊人數約有300余人,但圓滿完成線上學習任務并獲得合格成績的學生卻不足注冊人數的10%。其他警察類院校建設的線上課程也不同程度出現完成率低的問題。如何強化線上課程的“粘性”,保持學生線上學習的連續性是教師們完成建課后難題。其次,教學評價與慕課平臺的線上學習仍處于“條塊分割”的狀態,即線上學習過程沒有納入學生形成性評價中或在評價中所占比重較小。因此,學生線上學習過程的動力不足,甚至敷衍了事,這間接地加劇了線上課程“輟課率”。
4 慕課時代下警校專門用途英語教學探索
慕課平臺借助互聯網信息技術可以為學生提供微視頻、文字材料、在線測試、答疑、討論等服務,且能夠實現多種互動包括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甚至人機互動,其強大的功能是傳統教學無法比擬的。慕課時代下如何充分利用慕課資源服務于專門用途英語教學是一個重要的議題,而且將線上慕課資源與線下教學相融合也為警校當前專門用途英語的教學困境帶來新思路。
4.1 構建多元專門用途英語課程體系
慕課平臺集合了來自全國乃至全球的課程資源,每一門課程都凝結著來自不同教學團隊的智慧,而且這些開放、共享資源能提供專業學科或跨學科課程。因此,將慕課強大且豐富的課程資源與線下校本資源相整合有利于破除警校專門用途英語課程體系“單一性”的瓶頸,例如很多警校開設的專門用途英語課程主要是針對涉警專業的單項技能訓練,如《警務英語視聽說》、《警官實用口語》、《警務英語翻譯與閱讀》等,但針對非涉警專業的通用學術英語、專門學術英語課程卻寥寥無幾。實際上非涉警專業的學生也需要了解學科領域的語類特征,以便查閱文獻、撰寫報告、從事研究活動。在慕課資源的支持下教師可根據人才培養目標和學生當前專業需求開設跨學科性質通用學術英語(EGAP)課程,和針對某一特定專業開設的專門學術英語(ESAP),進而形成完整的課程體系。
整合慕課資源時不能以“拿來主義”態度將慕課完全取代本校實體課堂教學,例如針對公安類專業開設的《警務英語》課程顯然不適用于從事獄政管理的司法警察專業。政法類院校開設的高階性《法律英語》則與涉警專業學生的語言能力不相匹配。顯然,教師需本著精細化設計的原則將慕課資源進行“校本化設置”,也就是從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著手,為學生提供帶有難度的內容,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其潛能。超越其最近發展區而達到下一發展階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礎上進行下一個發展區的發展,最終使課程呈現出梯度性、進階性效果。
4.2 實現教學模式的多樣化
對于專門用途英語教學而言將慕課平臺與線下課堂結合起來將帶來1+1>2的效應。首先能打破傳統教學模式實現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將教學過程從課堂延伸至課前和課后,有利于解決學時不足的問題;其次,慕課的多媒體素材、課件、相關資料(包括各種文獻、案例、音視頻等)能有效地在課前幫助學生消化只需理解、記憶的知識點,教師則可改變“傳遞-接受”式的傳統教學模式,充分利用課堂時間設計實踐活動并幫助學生學會應用、分析、評價知識點;再者教師可利用慕課平臺數據匯總功能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而設計任務教學、案例教學、模擬教學、體驗式教學等多樣教學模式。
4.3 構建科學統一的教學大綱
教學大綱作為綱領性文件,對于教學計劃、教材編寫、教學要求的指導作用不言自明。與通用英語相比,警校的專門用途英語教學仍處于獨自探索適用于本校個性化道路的狀態。因而出現個別學校頻繁更換專門用途英語課程教學大綱或“一校多綱”的情況,這些做法有其存在的現實基礎,但是否科學、合理仍有待觀察。而慕課的出現對于推進制定規范統一的專門用途英語教學大綱有著積極的意義。首先每門線上課程由各個高校傾力打造,對教學目的、課程定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任務、測評等方面做出了明確的描述,這些內容對于研究制定規范統一的教學大綱提供了重要素材。其次慕課平臺可大規模收集學習過程的各種數據和分析報告,可幫助人們了解警校生的學習狀況、專業學科需求、語言能力、認知習慣,為探明警校專門用途英語教學的共性提供數據支撐。
5 結語
對于警察類院校而言,探索適用于校本特色專業和滿足學生需求的專門用途英語教學道路任重而道遠。在慕課時代將線上資源與線下教學相結合是大勢所趨,學校應識變、應變充分利用慕課的共享資源和多功能的信息技術服務于教學,探索制定規范統一的教學大綱,深化教學模式變革,構筑適應時代發展和學生需求的專門用途英語課程體系。
基金項目:2019年河北省普通本科院校英語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名稱:基于慕課警察類院校的ESP 課程設置與教學模式研究,編號:2019YYJG055。
參考文獻:
[1] Hutchinson.Water.A.1987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a Learning-centred Approach [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 秦秀白.專門用途英語的性質、范疇和教學原則——兼談在我國高校開展多種類型英語教學的可行性[J].華南理工大學學報,2003(4).
[3] 教育部高等學校大學外語教學指導委員會.大學英語教學指南:2020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4] 文秋芳.大學英語教學中通用英語與專用英語之爭:問題與對策[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4(1).
作者簡介:
麥芷翎:(1986—),女,河北保定人,英語語言碩士,中央司法警官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英語教學和法律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