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區(qū)白塘中心小學 潘益明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讀寫結合訓練,能讓學生形成自己獨特的思維模式,達到在以讀促寫中掌握寫作技巧、完善學科素養(yǎng)的目的。然而在讀寫結合教學過程中,受教師觀念、能力等因素的制約,讀寫結合的教學效果不夠理想。因此,有必要結合小學語文教學實際并基于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對讀寫結合模式進行優(yōu)化,進一步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果。
讀寫結合教學需要學生在提高閱讀量、加強閱讀感悟的基礎上,不斷積累新詞、新句及表達技巧,這樣才能不斷豐富他們的寫作語言。都說語文閱讀的關鍵不在于教師的“教”,而在于教育對象的“悟”,尤其是其中的思想情感內容,一定要讓學生從多個角度去感悟其中的人文思想、表達技巧等,思索一下自己在情感、思維方面的不足,豐富寫作思維,提高寫作能力,這樣才能讀出文章的真諦,發(fā)展寫作能力。同時,教師要有針對性地培養(yǎng)學生閱讀積累的習慣,這是因為小學生通常都比較貪玩,語文閱讀學習中的積累意識還相對薄弱,寫作語言的發(fā)展還處于初級階段,需要教師發(fā)揮好教學組織與引導作用,幫助學生養(yǎng)成集中精力閱讀、認真寫讀書筆記的好習慣,及時將自己的閱讀感悟、知識積累及寫作技巧進行整理歸納,最終內化為個人的寫作思維和能力。
例如,在《迷人的張家界》教學中,教師引領學生精讀全文,做好閱讀積累,以豐富學生的寫作語言。一方面,要讓學生挑出文章中迥然不同、斑駁、安謐、舉世無雙、比比皆是、名副其實等新詞匯,并準確把握、理解其含義與應用,做好詞匯積累;另一方面,要讓學生認真學習、掌握文章的寫作技巧和表達技巧。在學生完成相應的閱讀積累后,教師再讓他們應用積累的寫作語言表達一下對自己家鄉(xiāng)的熱愛、贊美之情,提高讀寫結合的教學效果。
在教學實踐中,學生的學習成果容易受到個人知識基礎和學習興趣的左右,教師在制定讀寫結合教學策略時,一定要多結合學生的學習興趣點,豐富讀寫結合的形式,增強讀寫結合教學的趣味性。
例如,在《大自然的聲音》教學中,教師不必過分依賴教材與課堂,要大膽帶領學生走出校園,嘗試在戶外接觸、觀察大自然,寫出自己的實踐體驗和感悟,實現課文教學與實踐感悟的結合。同時,教師要積極創(chuàng)設活動情境,通過組織朗讀比賽、寫作比賽、角色扮演等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并將讀寫結合的優(yōu)秀成果在課堂上進行分享,促進學生間的交流與學習,最終實現共同進步。
教師在制定讀寫結合教學方案時,學情是必須認真調研并作為相應教學依據的首要條件。首先,培養(yǎng)學生讀寫結合的意識,掌握讀寫結合的學習技巧與習慣,讓學生在讀寫結合中更多融入個人的反思與體驗,及時將自己在閱讀過程中的所感、所悟表達出來,實現閱讀鑒賞與寫作思維訓練的有機結合。其次,引導學生掌握一些仿寫技巧,尤其是在面對一些經典教學素材或學生感興趣的閱讀素材時,都可以鼓勵學生進行仿寫,教師做好仿寫教學的監(jiān)督與引導工作,避免學生的機械性模仿,要融入個人情感體驗或生活經驗。再次,讓學生逐步掌握擴寫、改寫等技巧,發(fā)散學生的思維,達到寫作訓練目的,奠定良好的寫作基礎。對于學生的寫作成果,教師要及時進行評價,既要肯定、表揚學生的進步,也要及時糾正學生的思維偏差,保證讀寫結合的效果。
例如,在《鐵杵成針》教學中,教師要避免讓學生一味將重點放在故事情節(jié)上的做法,讓學生嘗試提煉文章內容中的關鍵信息和思想情感,對故事情節(jié)進行擴寫;也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寫一寫對“鐵杵成針”這一成語的學習感悟,面向全班同學講一些自己相關的生活經歷;或者以“鐵杵成針”這一成語故事為基礎,引導學生閱讀更多的成語、寓言故事,延展學生的學習視野,并設計、安排相關的讀寫結合任務,如讓學生自己從《成語故事大全》中選擇一個成語故事進行閱讀,然后寫出感悟、讀后感或做讀書筆記,這樣學生會擁有很多讀寫結合的自主性和自由度。這是因為成語、寓言故事是小學生普遍感興趣的學習素材,可以借此更好地傳授給學生一些讀寫結合的技巧,有針對性地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強化讀寫結合學習效果。
由于小學生的語言思維發(fā)展還處于初級階段,語文知識與人文情感的積累也相對有限,所以很難獨立自主地進行高質量的長文寫作。基于小學生的這一特征,教師在開展讀寫結合教學時,可以讓學生依托優(yōu)秀的范文開展寫作思維和表達技巧的訓練,即充分借鑒閱讀材料中的情感表現手法、謀篇布局的思路、寫作視角的選擇等,并通過仿寫最終內化為自己的能力。對于范文的選擇,教師一定要做到優(yōu)中選優(yōu),以經典素材為主,讓學生在精讀和體驗感悟后再進行仿寫訓練。
例如,《地震中的父與子》一文主要從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等方面描寫了父子之間的默契,字里行間都體現了父親對兒子濃濃的愛和兒子對父親深深的期待。在分析完描寫特點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對其中的語言、動作、心理描述部分進行仿寫,延伸到自己與父親之間的情感上,嘗試仿寫一段父子間的難忘經歷或濃濃親情,既有助于學生深化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也有助于在仿寫中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在課堂上,可供學生閱讀學習、寫作訓練的時間畢竟有限,也不可能完全依托語文教材開展讀寫結合教學,這就需要教師對課外作業(yè)環(huán)節(jié)給予高度重視,要依托課外作業(yè)的巧妙設計拓展讀寫結合渠道,豐富學生的語文學習視野,這樣更有助于學生語文學科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和提高,對學生未來的成長與發(fā)展大有裨益。對于課外讀寫結合作業(yè)的設計,一定要貼近班級學情及學生的生活實際,教師要具備創(chuàng)新意識,既要考慮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又要盡可能利用先進的教學設備,除了布置校內作業(yè)外,還可以通過新媒體終端設計、安排“家校合作”類型的課外作業(yè),爭取家長的力量,共同監(jiān)督學生課外讀寫作業(yè)的完成情況。
例如,學習了《臘八粥》這篇課文后,可以要求學生回家試著從內心情感的角度解讀自己的母親、家庭的溫馨或者傳統節(jié)日的魅力,寫一個能夠代表傳統節(jié)日和家庭情感的標志性事件或故事,寫作過程中可以借鑒課文中人物、語言和心理活動的描寫技巧,也可以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來選擇寫作角度,這樣的課外作業(yè)就避免了生搬硬套和應付了事,學生可以通過多種渠道來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與真情實感。教師在布置讀寫結合課外作業(yè)時不能過于機械、單調,要體現層次性、趣味性,讓學生在體驗和感知傳統節(jié)日或家庭任務情感時,既可以從物質層面考慮,又可以從心理層面和精神層面考慮,盡可能地做好與學生家長之間的溝通、協作,這樣的讀寫結合才會更有效。
總之,通過優(yōu)化讀寫教學模式,可以讓小學生的讀寫結合能力得到更好的培養(yǎng),促進語文課堂內外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的同步開展,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讀寫結合習慣,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