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文 高長春






摘 要:在全球經濟下行期間,世界主要商品及服務貿易進出口情況不容樂觀,然而在此情況下,文化創意經濟正在逆勢增長,中美兩國是全球兩大主要經濟體,文化創意產品進出口情況是衡量一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參考之一,因此本文對中美文化創意產品貿易競爭力進行比較分析,首先對中美兩國生產要素及市場需求情況進行了比較,其次采用RCA指數、CA指數與TC指數對中美文化創意產品進行了分析,最后深入探討了提高中國文化創意產品競爭力的相應措施及建議。
關鍵詞:中美貿易;文化創意產品;貿易競爭力
一、中美兩國生產要素狀況
(1) 勞動人口參與程度
任何一個產業的發展都離不開人的要素,勞動人口參與某一行業的程度說明了該行業所具備的發展潛力與能力,文化產業同樣如此,美國的文化創意產業吸納了全球大量優秀文化創意人才,這主要得益于美國寬松的移民政策,這使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美國移民的文化交流成為美國多元文化主義的一部分,也使美國生產的文化產品和服務在國際上產生共鳴。除引進歐美人才外,美國還十分重視文化創意產業及相關產業和人力資本的培育。一方面,許多學校和大學開設了文化行為管理課程以及文化和創意知識;另一方面,加強了文化和藝術領域的財政支持,并在相關行業廣泛培訓了專業人員。然而,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的人才培養體系并不完善,員工素質普遍不高,缺乏廣泛出口文化創意產品的能力。可以看出,中美兩國在文化創意產業中勞動力水平和生產要素的差異主要體現在勞動力和人才培養方式的差異上。通過選擇和培養獨特的創意人才,中國的優勢在于其高就業水平和世界上最多的勞動人口規模。
(2) 教育程度與人才規模
人口受教育程度在國家發展和產業發展中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尤其是在以創意作為核心基礎支持的文化創意產業。勞動人口的受教育水平也反映了國家的綜合人力資源水平,勞動人口的受教育程度以及平均受教育年限對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大意義。2019年中國勞動人口平均受教育的年限雖然已經達到10.7年,早已超過世界平均水平,但與美國13.8年的勞動人口平均受教育的年限相比仍然存在較大的差距。據相關數據顯示,美國的自然科學類博士論文發表數量幾乎是中國的4.3倍,美國人均的高等教育科研資金與科研經費則是中國的8倍,根據2019年世界大學排名(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19),美國40所頂尖大學成功進入100強。中國繼續保持6所大學的排名??萍紕撔屡c人才培養的差距被認為是中美文化創意產業的重要差距。這也促使我們加快建設制定科技創新與教育的長期戰略發展規劃。
(3) 消費市場需求情況
通過下圖可知,中美居民人均消費支出上,中國的居民消費支出與美國居民消費支出存在較大的差距,這反映在文化創意產業的需求量上看,中國的文化創意消費明顯不足。文化創意產業需求主要是指對文化產品和服務的需求,收入影響消費意愿和偏好。一般來說,一國人均消費支出水平越高,消費者就越關注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我國較低的消費支出反映了我國文化方面的需求較低,這對我國文化創意產品對市場需求也有限制。文化貿易的發展與生產要素密切相關,最根本的是要激發并主導消費市場。
(4) 版權保護與政策支持
文化創意產業是以研究、開發、推廣、文化出版為技術基礎和服務主體的現代知識密集型產業。版權本身是支撐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重要動力,也是支撐各類大型文化企業必不可少的根本動力。目前,美國擁有全球最完整的知識產權保護法律體系。有效的執法和監督機制促進了美國文化創意產業的持續快速發展。美國也為版權保護的國際法律進程作出了貢獻。在當前數字時代的背景下,隨著移動互聯網和數字技術廣泛應用于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美國積極尋求并實施網絡版權保護制度。版權政策的強有力支持,增強了文化創意產業相關人才的創新意識,也為其文化創意產業的繁榮與發展開拓了更廣闊的國際市場。版權保護同樣也是推動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穩定發展的重要環節,中國數字版權內容業在近年來國民經濟中所據權重快速攀升,整體經濟規模不斷擴大。
二、中美文化創意產品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分析
為了明確兩國在文化創意產業出口方面的競爭優勢,可以使用明確的比較優勢指數(RCA)進行定量計算。RCA指數的應用有助于確定在國際市場上具有比較優勢的國家。該方法僅用于分析中國創意產品的出口結構。具體函數表達式如式(2) 所示。
其中,Xmj、Xtjw分別表示的是j國的m類產品的出口額;該產品在全球范圍內出口總額,Xmw和Xtw代表全球m類文化創意產品的出口額和出口總額。產品的RCA指數比1大,即說明具有較強的出口競爭力。相反,則說明該類產品在參與國際競爭時,具有一定的劣勢。
現實中存在進口影響因素,將進口修正因子引入原公式中來修正RCA指數,進而得出CA(表示顯示性競爭優勢指數),具體可按照下述公式進行計算:
其中,M所代表的是進口額。假設CA指數比0大,說明該類產品的競爭優勢比較大。反之,則比較小。
M代表進口額。假設CA指數大于零,這類產品的競爭優勢相對較大。
根據UNCTAD統計,設計產品分為六個子類。其中,出口量最大的是時裝產品和內飾產品。中國設計產品出口占總出口的50%以上。美國出口的設計產品主要是珠寶產品,占出口總額的57.97%。
根據表1中的數據,美國視覺藝術產品的比較優勢非常明顯。美國在出版物、娛樂和視聽產品方面的比較優勢非常明顯,但其缺點容易受到產品設計和技術的影響。從發展趨勢看,工藝品和新媒體出口有一定的趨勢,但其他行業出口增長明顯。與美國相比,中國在出口設計和工藝品方面具有重要的比較優勢,但在出口出版物和視覺藝術產品方面存在相對劣勢。近年來,新媒體和表演藝術的出口呈下降趨勢,出口的劣勢逐漸顯現。美國生產的文化和創意產品的總體比較優勢強于一些能夠反映國家文化軟實力的產品,特別是視覺藝術、視聽產品和出版物。
表2顯示了兩國在消除進口因素影響后出口文化和創意產品的優勢和劣勢。CA指數不僅解釋了美國的競爭優勢,也解釋了中國在一些產品出口競爭中的劣勢。中國在一些工藝品的出口方面領先于美國,但它在世界貿易中沒有絕對優勢,只是處于中等水平。
通過比較文化創意產品的結構,我們發現中國的整體出口優勢在很大程度上體現在設計產品上。其他類型的文化創意產品的整體競爭力低于能夠反映國家特別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軟件”產品。
三、中美文化創意產品貿易競爭指數分析
TC指數,表示在國家進出口貿易總額中,一國進出口貿易的差額。
其具體的表達函數形式為:
一類產品TC指數大于零,即說明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較大;越接近1,說明該產品具備越強的國際競爭力,當指數為0左右時,說明該產品的競爭力與國際水平相近,而如果該指數小于0且越趨于-1時,競爭力越弱,在國際上不具備競爭優勢。它可以反映中國生產的文化產品與美國文化產品相比的競爭力大小。
從表3可以看出,美國設計、新媒體和視覺藝術的貿易競爭指數非常高,視覺藝術產品的生產效率遠遠高于國際平均水平,表明游戲和藝術用品及其零部件和國際競爭力較強。工藝和表演藝術的指數值在零以下,并有逐年下降的趨勢,生產效率逐漸放緩到國際平均水平。此外,視聽產品、出版物類別商品的指數略高于零,數值近些年都比較穩定,但藝視覺藝術貿易指數有下降趨勢。
通過表4中的貿易競爭指數可以看到,中國的工藝品的指數數值較高,競爭力高于國際平均水平。視聽產品的指數2013年至2016年也保持大于零的數值,其生產效率高于國際水平。在視聽產品上中國自2017年開始數值開始小于0,說明視聽類的產品的國際競爭力逐漸減弱。
四、總結
通過分析我們可以發現,隨著國家大力支持推動,我國的文化創意產業通過近些年來的發展已初具規模,并且擁有了文化資源、人力資源等多個方面比較優勢,雖然中國對于文化類產品的貿易相較美國在某些文化創意產品上仍然具有一定比較劣勢,但是發展水平一直在穩步提高,由于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結構層次偏低,導致出現版權型文化產品貿易的競爭能力比較薄弱、與美國產業結構層次上差距很大的現象。目前,我國將文化創意產業擺在了突出的位置,朝著建設文化強國目標邁進,尤其應當在人才培養、提升文化產品價值鏈、改善產業結構等方面對美國的發展經驗進行思考和借鑒。中美之間一直存在很強的互補優勢和差異性,中美兩國的對外文化貿易的國際分工、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水平都存在著優勢互補,可以有效地促進文化的交流,這不僅可以實現兩國的文化共同繁榮,更是建設文化強國的真正價值所在。
五、提升中國文化創意產業國際競爭力的建議
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優化市場要素配置。由于受近年來中美貿易摩擦及新冠肺炎疫情的雙重影響,全球商品貿易的不確定性增加,文化創意產品進出口貿易受到一定影響。中美文化產品進出口的市場結構也在發生重大變化。因此,我國政府部門要充分發揮主體作用,制定切實有效的激勵措施。促進文化元素在不同所有者、地區和城市以及當地企業之間的流通,降低進入市場的門檻,刺激較小市場參與者的創新能力,特別是中小文化創意企業。
積極培養文化創意人才,以人才驅動引領。我國的文化和創新總體水平還不夠,仍然缺乏文化和創新技能,缺乏相應的創新型人才。首先,學校開展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創新創造能力,培養發散思維與綜合型人才。其次,社會教育要爭取優質教學資源,努力提高文化和創意產業課程體系中的教學質量,形成良好的創新教育氛圍。最后,創建文化創意國際交流平臺。建立文化和創意產品國際交流平臺,增強國內外相關專家的專業交流,以搭建國際化文化創意優秀人才隊伍。
抓住“互聯網+”的新機遇,開辟新的貿易途徑。擴大文化產品對外貿易的創新方式,完善“互聯網+文化”文化發展貿易模式,以低成本無線紙質電子產品為傳統文化貿易公司的產品突破點,結合網絡和數據庫服務,生產出能夠完全滿足全球不同文化地區消費者需求的各類高質量文化創意產品,為應對信息電子化提供現代化文化創意產品,有力推動“互聯網+文化產品貿易”持續繁榮發展。
參考文獻:
[1]曲國明.中美創意產業國際競爭力比較——基于RCA、TC和“鉆石”模型的分析[J].國際貿易問題,2012(3).
[2]金元浦.全球競爭下5G技術與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的融合新變[J].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5).
[3]意娜.數字經濟影響下的國際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研究[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20,34(06):56-66.
[4]胡飛,葛秋穎.中國內地創意產品貿易的發展及國際競爭力分析[J].國際貿易問題,2009(12).
[5]雷婷,蔣志華.文化創意產業文獻研究述評[J].經濟研究導刊,2021(09):25-27.
作者簡介:姜子文(1997.10- ),女,漢族,籍貫:黑龍江,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國際貿易
3954500589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