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秀琴 黃子聞 文野
摘 要:糧油企業在我國的國民經濟中一直位于重要地位。作業成本法作為一種先進的成本核算方法引入糧油企業可以有效對目標產品成本控制,進而達到精確定價的目的,為糧油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文章以J食品公司為例,通過對目標企業進行實施作業成本法的可行性分析,進行目標產品作業成本法的方案設計,探討與傳統成本法的相對優勢,并提出針對該公司實施作業成本法成本控制的保障措施,為其他同類糧油企業提供借鑒。
關鍵詞:作業成本法;糧油企業;成本控制
引言:俗話說:“民以食為天”,我國人口基數大,這意味著對糧油產品的需求也很大。然而,我國糧油行業的制造模式往往是集中大批量生產的,每個產品之間成本相差無幾,且同質化嚴重,相關企業若想在眾多品牌中脫穎而出,這就要求企業應開創出具有差異化且成本低廉的商品。糧油企業在生產過程中,通常采用傳統成本法分攤制造費用,這大大增加了企業核算成本的不準確性,進而影響到企業對產品定價的不精確。而作業成本法可以讓費用的分攤更具對象化。因此,企業若合理使用該方法,將成本分配的目光轉向作業,能夠合理準確地分配企業生產過程中的費用。
早在1941年,美國會計學家科勒首次提出將作業融入到會計之中,而后1956年至1988年間美國喬治·拖斯布斯又提出了一系列作業成本相關理論,進一步將作業成本法體系加以完善。而我國作業成本法是余緒櫻教授于1984年引入,并在《會計研究》等期刊發表了相關研究成果,讓廣大學者相繼展開作業成本法的學習研究。賁友紅(2017)發現作業成本法可以更全面地計算物流成本,更清晰地劃分物流成本的組成因素,更有利于明確各個部門責任。李子洋(2018)和王義俊(2020)一致認為作業成本法能優化資源配置,對提升企業運營效率和質量有著重要的意義,以便讓企業經營者做出決策。張鑰(2020)通過探索標準作業成本法在企業應用的適用性,構建成本控制體系,發現作業成本法在企業節約成本,以及提高盈利等方面具有現實作用。
一、J食品公司實施作業成本法的可行性分析
1.作業成本法適用于J食品公司大豆油生產流程
作業成本法主要適用于產品種類豐富,且工藝過程復雜的生產企業,而J食品公司主要生產的系列產品:A系列、B系列大豆油均具備以上條件。公司擁有多條自動生產線,且制造費用較高。通過實地調研總結該企業生產大豆油的主要流程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階段:堿煉、脫色、脫臭、包裝。同時J食品公司生產的產品也是多樣化的,以大豆油為例,根據不同的生產流程分為一級、三級大豆油,根據榨取方式不同又分為浸出和壓榨等方法。這些不同的系列產品各不相同又便于區分。因此J食品公司具備實施作業成本法的條件,有利于進一步成本控制。
2.J食品公司擁有良好的管理系統及網絡技術
J食品公司已全面安裝金蝶EAS cloud財務軟件等企業管理系統,能夠及時完備地反映資源、作業、成本動因等方面的數據與信息。例如:存貨模塊可以實時記錄原材料的收發情況,為產品材料成本提供了可靠依據;人力模塊可以更加精準地記錄工人工時,為直接人工成本提供了核算基礎。該系統可以高效準確地實時傳播信息和數據,從而整體提高了單位各部門之間的信息溝通,提升工作效率,這也為企業實施作業成本法提供了有利環境。
3.J食品公司的戰略導向驅動作業成本法的應用
J食品公司所屬的J集團有限公司計劃未來五年內整合食用油資源,以J食品公司為龍頭,將其打造成為國內食用油多品種全品系供應商。而生產多品種的食用油,更需要精確核算食用油的生產成本,就要打破傳統成本核算模式,在原有模式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實施作業成本法。通過實地調研發現,J食品公司生產部門集中學習精益生產理念,對產品生產工人進行定期生產系統化培訓,同時還聘用專業人員進行生產相關指導,加強產品的質量管理。同時要求市場部門對大豆油市場進行充分的調查研究,進而對當年產品銷售的量準確預測。此外,J食品公司還注重各部門之間的協同配合,這些都有助于成本數據的收集,為實施作業成本法創造了有利的環境。
二、作業成本法在J食品公司的具體應用
J食品公司主要生產A系列與B系列大豆油,而每種大豆油又分為不同規格的包裝型號,兩個系列所使用的原材料類似,但具體生產工藝流程略有區別。文章選取A系列大豆油生產制造工藝流程,整理出主要作業與作業成本中心,利用作業成本法對目標產品制造費用重新歸集分配。
1.確定作業中心及成本動因
通過實地調研,依據A系列大豆油主要生產工藝流程,劃分出六個成本作業中心,分別是散油倉儲作業中心、精煉作業中心、注塑作業中心、包裝作業中心、質檢作業中心、設備維修作業中心。
其中散油倉儲作業中心主要是以倉儲、裝卸等作業為主,主要依靠人工來完成;而精煉作業中心,主要作業為加熱、分離、攪拌、蒸餾等,均由機械設備來完成,因而成本動因主要是機械工時;注塑作業中心主要負責大豆油包裝瓶的生產,主要作業包括加熱、吹瓶、冷卻等,完成這些作業主要也是依靠機械設備按照批次生產;包裝作業中心也是如此,主要作業均由機械設備完成,成本動因所以是包裝次數;而質檢作業中心,由工作人員對大豆油進行定期的抽檢,所以成本動因為質檢次數;設備維修作業中心,作業由人工進行維修,故而成本動因為維修工時。
2.計算成本動因分配率
通過查閱相關產品科目余額表的輔助材料、低值易耗品、燃料動力費、耗用水、電、固定資產折舊費,整理出各個作業中心的制造費用。散油倉儲作業中心制造費用分別包括:輔助材料17003.38元、低值易耗品11589.12元、耗用水276.39元、耗用電24718.79元、折舊費66579.14元,總計120166.82元;精煉作業中心制造費用分別包括:輔助材料413788.9元、低值易耗品14217.3元、燃料動力費93024.38元、耗用水4955.21元、耗用電70265元、折舊費1030451.01元、總計1626701.8元;注塑作業中心制造費用包括:輔助材料1726469.1元、耗用水351.12元、耗用電137013.8元、折舊費41499.61元,總計1905333.63元;包裝作業中心制造費用主要包括:低值易耗品24519.11元、折舊費966906.86元,總計991425.97元;質檢作業中心制造費用主要包括:輔助材料278.82元、低值易耗品21169.4元、耗用水257.12元、耗用電11781.51元、折舊費3959.67元,總計37446.52元;設備維修作業中心制造費用主要包括:輔助材料208.44元、低值易耗品2242.26元、耗用水10056.14元、耗用電79210.63元,總計91717.47元。以及確定各個產品的具體成本動因,依據三種產品的各項成本動因計算得出的具體分配率,詳見表1。
3.制造費用的分配
利用上述計算得出的分配率將制造費用分別分配至各個產品,詳見表2。
4.A系列大豆油產品傳統成本法與作業成本法差異分析
對A系列大豆油產品進行成本差異分析,可以發現5L裝與4L裝的大豆油利用作業成本法的單位成本與傳統成本法下的單位成本略微有點差別,由于這兩種規格產品年產量很高,即便是細微的差距也會造成很大的差別。而1.8L裝單位成本差距為0.18元,利用作業成本法核算比之前傳統成本法核算單位成本降低了1.419%,這一點差距對產品的定價影響還是比較大的,同樣是因為年產量高,若能夠精準合理地定價,可以為企業獲取更多的利潤。詳見表3。
三、實施作業成本法在糧油企業的保障措施
通過對J食品公司A系列大豆油產品實施作業成本法,可以為其他糧油企業提供借鑒,下面針對糧油企業如何實施作業成本法,提出幾點保障措施。
1.加深管理層對作業成本法的認識理解
實施作業成本法,首先讓企業的高層領導認識到企業實施該方法的重要性,這就能避免在實施該成本核算方法時出現不重視,落實不到位等情況發生,然后還需要適當的員工激勵,讓員工積極并自愿投入到落實作業成本法的工作中。同時予以相應容錯成本,企業剛實施作業成本法時需要一段時間去適應,這期間可能會存在因不能精確計量而導致錯估某些成本,無論是人力還是物力都需要一段時間磨合相適應。而且,更少不了相應的資金支持,有了資金才可以保障作業成本法的貫徹落實。
2.提高糧油企業財務人員的綜合能力
作業成本法的實施更離不開相關財務人員的綜合能力。糧油企業的財務人員在熟練掌握財務知識的基礎上,還需了解涉及生產各個部門的職能,熟悉該企業生產流程的工藝以及生產基礎理論,需清晰知道該企業生產流程的各個環節所耗用的各項成本,要經常去生產車間熟悉生產情況,做到對公司生產情況一清二楚。同時管理層還應賦予財務人員一定的權力,便于其合理準確地區分作業,劃分成本中心,以及選取成本動因相關任務。
3.加強成本控制的力度
在食用油生產過程中,在每個生產流程的成本消耗節點上加強成本控制。比如大豆油在日常的精煉過程中,原材料和輔料會進行一定合理的消耗,若能加強對員工的素質以及專業技能的培訓,遏制操作員工為了方便省事從而浪費更多原材料和輔料的情況發生,同時對合理節省材料的員工進行獎勵,形成正向激勵機制。企業在生產過程中,需定期對機器進行保修保養,及時避免因生產過程中出現機器故障,進而影響車間產量等問題。包裝車間叉車工人若能夠合理按照耗油量最低的路線進行貨物的碼垛擺放等工作,同時也是能夠進一步降低成本的重要一步。
4.完善相應的規章制度
一份完整健全的規章制度可以喚起員工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同時也為其提供了合理合規的保障,這在糧油企業中是十分重要的。企業內部若有透明的規章制度,且獎懲分明,員工福利待遇良好,這些都可以保障企業在生產和管理方面平穩有序地進行。所以說我國的糧油企業要想長久地屹立在市場之上,就需增強和完善各種各樣的保障措施,才能在變幻莫測的市場上屹立不倒。
四、結語
作業成本法與傳統成本法相比可以更精準地計算出產品的成本,這有利于企業合理定價,進而為企業創造更大的效益。同時,作業成本法的實施可有助于企業管理層更合理地進行決策,企業適當地調整戰略,可以有效地規避風險。該方法還可以區分出增值作業與非增值作業,基于此可以對企業的生產流程進行優化,進一步控制企業生產成本消耗。但是,實施作業成本法過程比較繁瑣,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這也是該方法在我國推行比較困難的原因之一。因此,企業需要結合自身情況,來決定是否需要利用作業成本法來核算生產成本,不可盲目推行。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管理會計應用指引[M].北京:立信會計出版社,2021:51-61.
[2]陳艷.作業成本法下產品成本與期間費用的界定[J].財會月刊,2021(11):100-105.
[3]楊艷,馬建疆,李祎.大智移云下建筑施工企業項目成本控制系統[J].會計之友,2020(07):23-31.
[4]鹿麗.作業成本法與傳統成本法的比較思考[J].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04(03):65-67.
[5]朱云,陳工孟.作業成本法在香港應用的調查分析[J].會計研究,2000(08):60-65.
作者簡介:儀秀琴(1968- ),女,漢族,博士,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教授,研究方向:成本與管理會計方向
361950033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