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芳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深化改革,財務風險管理成為行政事業單位經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行政事業單位作為國有企業,國家公共財政體系的優化完善,對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事業單位需要在自覺履行行政管理職能和社會職能的基礎上全面加強內控建設,盡可能將風險控制在合理范圍內,確保行政事業單位能夠持續健康發展。本文著重以財務風險管理為研究背景,通過分析財務風險管理與內控制度建設的關系,提出關于強化內控制度建設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財務風險管理;行政事業單位;內控制度
內控制度在企業運營發展中起重要的自我調節、自我約束作用,由于行政事業單位自身的特殊性質,決定著國有企業內控機制與商業企業內控制度存在顯著的差異。作為非盈利性的國有企業,行政事業單位在國家公共財政體系的約束下所承擔的市場財務風險會更高,為確保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會計信息真實準確,并實現財務資金的合理控制,為此有必要以財務風險管理為背景加強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進一步提高事業單位在市場經濟中所處的地位。
一、財務風險管理與內控制度的聯系
財務風險管理同屬于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和風險管理的重要內容,事業單位實施財務風險管理,主要是指對財務預算執行過程中涉及的所有風險進行有效識別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對風險進行合理控制和評價,從而保證單位財務預算資金能夠達到高效流動、使用效益最大化的效果。作為風險管理的重要分支,財務風險管理在對預算風險展開識別、分析和評價的基礎上需要找準風險治理的恰當時機,并采取科學有效的管理措施來實現風險精準防控,避免預算資金遭受損失或浪費,從而影響事業單位的經濟效益。從內控制度建設與財務風險管理之間的聯系來看,財務風險管理屬于內控制度執行范疇,內控制度的實施需要以風險管理作為工作核心,財務風險管理因此成為內控制度建設管理的構成元素,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所有員工和管理層需要嚴格實行內控制度,通過提升事業單位整體管理水平和員工風險抵御能力,維持單位可持續健康發展。現階段,行政事業單位對于財務風險管理和內控制度之間的關系缺乏正確的認識,僅僅將風險管控作為內控制度建設的構成元素。同時,盡管我國針對行政事業單位預算資金控制、企業文化建設以及單位發展戰略等方面制定了相關的政策法規,但部分事業單位整體內控水平仍然較低,對于財務風險管理的關注度不夠,兩者缺乏足夠的聯系。
二、財務風險管理背景下內控制度建設背景
首先,加強內控管理、提升內控水平成為推動行政事業單位穩步發展的重要手段,事業單位內控管理工作的有序落實,需要建立在科學完善的內控體系基礎上,部分事業單位由于受外界因素的過多影響而導致單位內部財務管控落實度不高,單位管理的專業性和員工積極性有所缺失,無法有效推動事業單位的穩定發展。為此,需要事業單位立足于財務風險管理背景,強化內控工作的準確落實,不斷提升單位財務管控水平來降低單位財務預算過程中的風險。
其次,部分行政事業單位的內控機制有待進一步優化完善,在運行過程中出現的一系列管理問題,主要原因多在于內控機制的不完善,導致財務風險對企業經營管理產生較大影響。尤其在現階段社會發展形勢下,事業單位處于轉型升級的過渡期,不完善的內控機制對事業單位平穩渡過轉型期構成較大的威脅,且國內眾多事業單位真正嚴格按照內控制定標準執行內控制度的單位數量不多,內控機制建設不完善且執行不全面,會削減內控制度本身的作用和價值。面對當前的社會形勢,事業單位需要盡快制定科學完善的內控體系,并切實依據國內的內控標準來強化落實內控工作[1]。
最后,行政事業單位在財務資金的管理方面缺乏有效的管控手段,對于資金使用范圍的優化配置以及資金管控,仍然采用陳舊的管理手段,不利于財務風險管理工作的有序落實。同時,由于行政事業單位管理內容和范圍的多元化和管理手段的落后,事業單位對于固定資產、實物價值管理存在明顯的認知偏差,對于固定資產管理和財務資金收入、支出的管理未能進行明顯劃分,增加了財務管理風險系數。另外由于事業單位信息化建設進程的加快,信息技術與事業單位內部各項管理工作及員工業務工作兼容性不強,難以實現對財務數據信息和其他相關數據的精準管理。通過對行政事業單位財務風險管理的現狀進行詳細分析,側面反映出需要全面加強內控制度建設的落實與執行,才能推動事業單位走出管理困境,促進事業單位平穩渡過關鍵轉型期。
三、財務風險管理背景下內控制度建設存在的不足
(一)內控意識較為薄弱
上文中提到了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對于財務風險管理和內控制度關系的理解存在認知偏差,未能充分確認風險管理在內控制度工作中的核心地位,其中單位管理層對內控工作的重視程度,直接決定著內控制度建設水平,部分管理者對內控工作缺乏足夠的重視和正確的認知,內控制度的構建不夠完善合理,具體表現在事業單位內部工作人員以及業務的正常運行缺乏科學合理的組織,業務分工局面不夠專業,嚴重影響單位內部員工的工作質量和效率。此外,部分事業單位所構建的內控制度無法充分發揮應用的作用和價值,內控制度的建設與實行流于形式,無法進一步促進內控體系的延伸。
(二)內控制度建設不夠科學完善
部分事業單位對內控工作的了解不夠深刻、全面,在構建內控制度時存在制度構建不完善,或者照搬其他單位內控制度的現象,未能結合本單位實際管理的需要,建立健全內控制度和內控部門,同時內控工作人員配備不齊全,工作職責劃分不清,將內控管理工作與財務管理內容混為一談,或者由財務管理人員兼任內控工作崗位,不斷提升單位內部風險系數,存在較多的風險管理漏洞,對于行政事業單位這種國有企業而言較容易出現腐敗貪污現象。此外,事業單位內控制度的建設與實行屬于一項長期系統性的工作,事業單位內控制度的建設需要結合單位內外部管理環境進行強化建設,部分事業單位內控制度的建設與財務控制管理存在一定的偏差,制度建設缺乏科學合理性。從單位外部環境來看,內控制度建設進程整體較為緩慢,更新速度有待提高,落后的內控制度在單位內部管理工作中,不具備較強的針對性和適應性;而從單位內部環境來看,單位管理人員更多是針對財務方面的經費管理制定相應的制度,而財務管理制度僅能作為事業單位內控制度的組成部分,無法真正代表內控制度來規范內控工作的落實,因而單位內控制度建設不全面也表現為內控制度的單一性,國內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內控體系的建設不具有綜合性特征,這也是內控制度應用價值不高,單位內部管理工作效率下降的重要原因,而科學完善的內控制度需要從單位整體發展角度去考慮,全面關注到單位內部業務、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內容[2]。
(三)財務監管制度不夠完善
風險管理與內控制度建設有著密切的聯系,部分事業單位內控管理水平不高的原因在于財務方面監管制度的欠缺,由于對財務監管缺乏合理的認知而導致單位內部監管體系不夠健全,容易出現財務監管職能、管理工作職責劃分不明確等問題,管理的混亂為單位帶來較大的損失,財務監管制度的實行趨于形式化,不僅無法充分發揮財務監管的作用,而且會增加財務風險發生概率,真正完善有效的財務監督,能夠幫助單位管理層更好地管理和落實財務風險防范和內控工作。另外,事業單位財務預算管理是風險管理和內控工作的重要內容,在國庫集中支付制度貫徹落實背景下,事業單位預算管理面臨著更高的要求,為更有效的防范財務風險,需要全面加強單位預算管理,提高財務資金使用效率,確保資金使用效益最大化。新常態經濟背景下,國家財政部門將更多的財政資金用于基礎實施的建設當中,這意味著事業單位對于財務資金的使用,應當明確每一筆資金的來源,加強財務資金預算管理,不斷提高資金使用的精確性和有效性,盡可能以最少的成本獲取最大化經濟效益,將財政資金使用到刀刃上,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應用價值。針對事業單位預算管理需要借助科學有效的編制方法,采用更適合的編制方法來完成預算編制工作,并注重對預算執行環節和事前、事中的有效控制,確保單位財務資金管理目標高效實現[3]。
四、財務風險管理背景下事業單位內控制度建設措施
(一)增強風險防控意識,營造和諧內控環境
新常態經濟背景下,行政事業單位應當正確認識到財務風險防控的重要性,進一步明確財務風險管理與內控制度建設之間的聯系,通過持續強化單位內部相關人員財務風險防范意識來順利落實財務風險管控工作,進而提升財務風險防范效果。事業單位需要考慮自身的規模和實力,有必要建立起具備專業業務能力的財務管理團隊,加強對專業財務管理團隊的建設和培養,從而更好地應對國內外市場復雜的金融環境和政治局面。在國庫集中支付環境下需要加強對財務管理人員的綜合培養,包括對專業業務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質方面的教育,為單位內控制度建設、內控工作的落實營造和諧的內控軟環境。首先需要從人員意識層面入手,在單位內部加強對相關人員有關財務風險防控意識層面的宣傳和教育引導,將其融入企業文化建設內容中,通過正式的培訓和潛移默化中的熏陶來不斷強化所有員工的風險防控意識,引導員工明確風險防控在內控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和價值;其次從專業理論知識和技能層面入手,著重對財務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能力進行針對性培訓,組織財務人員集中學習內控制度建設與實行方面的政策規定,并引導員工認真學習單位內部業務工作流程,從而更好地落實財務管理工作。
(二)健全財務監督制度,加強預算管理
遵循財務監管高效、全面的工作準則來構建完善的財務監管制度,對單位內部財務資金的流動情況進行全程跟進監管,明確財務資金管理職責范圍,對財務管理流程進行優化完善。同時有必要建立起相應的獎懲激勵機制,將員工工作業績納入績效考核管理中,采取獎懲措施來強化對財務管理工作的監管作用。另外,結合國庫集中支付環境下對事業單位財務預算管理的要求來強化財務預算管理,將財務預算管理作為風險管理的核心方向,建立專門的全預算管理機構,加強對單位內部全預算集中統一領導和管理,明確全預算編制和管理的內容和范圍,加強財務部門與業務部門的溝通聯系,為財務管理部門提供準確完整的數據信息,結合事業單位實際情況編制完善的全預算管理方案,并由專業管理人員對方案進行審核,審核通過之后才能正式采取適合的編制方法,投入到預算編制過程中進行預算管理,可以發現,現階段財務預算編制,必然要以業財融合為背景來落實全面預算管理工作,注重對財務資金使用前、中、后全過程的編制管理,從而才能有效提升財務預算管理水平[4]。
(三)利用信息技術建設財務風險管理平臺
信息化時代,大部分事業單位開啟信息化建設進程,為進一步加強財務風險管理,提高單位內控建設水平,仍然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來構建專門的財務風險信息化管理平臺。事業單位信息化建設,能夠幫助單位管理層準確抓取管理控制點和業務流程中的關鍵節點,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強化管理,對單位控制活動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同時利用信息技術能夠確保財務風險識別分析、評估以及控制應對工作的順利落實,信息化技術成為風險管理的重要手段和工具。此外在信息技術的影響下,單位內部控制活動的信息溝通效率和監管質量得到明顯的提升,事業單位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對財務風險進行控制管理,并對信息技術本身帶來的風險進行識別分析,借助信息化風險預警機制對單位內部風險進行及時應對,依據風險識別分析結果制定預先應對方案[5]。此外,為確保信息化管理平臺及相關管理軟件系統,能夠最大程度發揮自身的作用價值需要配備專門的信息化技術管理人員,專門負責信息化系統軟件或者數據庫、ERP管理系統的安全管理工作,結合單位內部財務管理工作流程和內控個性化需求,及時調整計算機內控流程,加強財務管理與內控管理的聯系,利用系統操作權限來保證單位內部數據信息瀏覽安全性,對于財務數據信息的錄入與更改應當設置相應的權限,注重對數據信息更改、流轉環節的監管,從而有效降低財務數據信息引發的財務風險,進而提升單位內控管理水平。
(四)構建財務風險管控和監督協作機制
行政事業單位財務風險管理水平的提高,需要風險控制和財務監管協調運行,在財務風險識別分析、預防控制和應對處理的全過程都需要加大財務監管力度,構建風險控制和財務監管協調管理機制,結合財務風險控制和預防的實際要求制定專門的風險防控方案,不斷增強單位財務風險抵御能力,盡可能將財務風險控制在合理范圍內。財務管理是提高事業單位財務風險防范能力的重要途徑,而財務監督更是財務風險防控的關鍵,事業單位需要明確財務管理與風險控制、財務監督間的聯系才能構建科學完善的監督管理體制[6]。在完善的風險控制和財務監督協調運作機制的基礎上,事業單位需要充分發揮財務部門的溝通調節作用,掌握單位內部監察、審計的職能特點,由內而外、自上而下構建全方位協調管理體系,加強單位內外部環境風險控制和內外監督,建設全面的財務風險防控體系,從事業單位重點業務領域、管理環節和防控對象等角度出發,對內控制度進行優化完善,打造以風險防控為核心的內控一體化管理體制,加強單位內部財務風險管理、內控制度建設協調管理。
(五)加強內部誠信體系的建設
誠信不僅是事業單位維持對外良好形象的關鍵,更是強化單位內部控制管理的核心因素,包括財務風險防控制度、內控制度在內的各項規章制度,對員工起到約束作用的關鍵在于約定俗成的誠信意識,單位需要明確誠信體系建設要求和標準,結合單位內控指標和內控標準來構建完善的內部誠信體系,將誠信體系的落實情況納入財務評價管理工作中進行定期考核,不斷強化單位內部員工的誠信意識,從根源上杜絕貪污腐敗等違規行為的發生。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加強事業單位內控制度建設是保證財務預算資金合理使用,促進財務資金使用效益最大化的重要手段,在實施財務資金全預算編制管理過程中需要重點考慮事業單位財務風險管理水平,提高對財務風險防控的重視,只有真正明確財務風險管理和內控管理的聯系才能有效提升內控制度建設水平。
參考文獻:
[1]王慧.論財務風險管理背景下的行政事業單位內控制度建設策略[J].現代經濟信息,2021 (30): 81-82.
[2]劉娜.論財務風險管理背景下的行政事業單位內控制度建設策略[J].當代會計,2019 (05): 50-51.
[3]唐穎.論財務風險管理背景下的行政事業單位內控制度建設策略[J].商訊.公司金融,2018 (07): 0105-0105,0107.
[4]婁松梅.論財務風險管理背景下的事業單位內控制度建設策略[J].財經界,2020 (04): 126-127.
[5]鄒榮華.財務風險管理背景下事業單位內控制度建設探索[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20 (07): 96-97.
[6]梁瑞智.數字化背景下的行政事業單位內控制度建設[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8 (05): 48-49.
3793500338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