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家圻 丁潔 白改改
摘要在日常幼兒游戲活動中,觀察到隨著幼兒游戲主題的展開,他們的游戲情節開始復雜起來。孩子們的交往擺脫了對現有游戲材料的依賴,開始與同伴進行言語的交流。為了更好地鍛煉少數民族幼兒的語言發展,增加運用普通話交流的機會,筆者開展針對民族幼兒繪本角色扮演游戲的觀察實踐研究。運用時間取樣的觀察記錄方法發現了民族幼兒語言發展的問題在于民族幼兒游戲交流中突如其來的三句半句式以及雙語頻換現象的發生。針對觀察得出的結論,進行反思梳理。從幼兒、游戲與教師三維層面進行總結嘗試提出指導策略,以期發展民族幼兒的語言能力。
關鍵詞 民族幼兒;角色游戲;語言發展
中圖分類號:G612文獻標識碼:ADOI:10.16400/j.cnki.kjdk.2022.02.045
角色扮演游戲是中班幼兒典型的游戲形式,孩子們在游戲環境中成了一個個小大人,模仿著故事中每個自己喜歡的角色,學習著大人的樣子,開展工作,做飯生活,體驗著故事情節中主人公的心情與奇遇,品嘗奇妙故事的樂趣。游戲環境的構造對幼兒語言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少數民族園的幼兒非常喜歡用這樣的游戲方式來進行語言表達能力的鍛煉。為促進少數民族幼兒語言發展,提高中班年齡段的普通話運用及表達能力,給予幼兒角色游戲中更好的游戲體驗,本次活動的觀察任務就是通過孩子們閱讀過繪本后,創設角色扮演游戲環境,促進幼兒語言發展。觀察幼兒普通話的運用中有何問題亟待解決。
兒童繪本故事《小紅帽》出自于格林童話故事的同名篇章,故事中角色豐富,內容場景多樣,情節跌宕起伏,孩子們讀過以后,對小紅帽、外婆以及大灰狼等角色的印象十分深刻。繪本閱讀教育為幼兒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閱讀能力,對之后的語言學習有一定的幫助。[1]今天,這群小紅帽們又會給我們帶來什么樣的驚喜呢?
1觀察記錄,基于繪本角色扮演游戲引發幼兒語言發展
幼兒自進入中班之后,語言發展逐漸從簡短的電報句表達過渡到講述比較連貫的表達,但對于民族地區的孩子來說,會用普通話進行日常對話,完整地講述自己的所見所聞是符合其發展需求的,他們對游戲的需求也發生各種變化。為此,我在班級角色游戲活動中設置了“繪本角色扮演游戲”,孩子們十分喜愛繪本故事的閱讀,運用不同的故事內容進行角色扮演更是激發了孩子們語言表達的積極欲望。發展幼兒語言教育的主要依據是《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2]繪本故事的角色扮演是能夠刺激幼兒語言交流的直觀方式,這樣游戲的展開對民族幼兒的語言能力發展是否能真正起到促進的作用?帶著思考,我走進游戲,走近孩子,在觀察中尋找答案。
【案例觀察】“當小紅帽遇上民語言”
觀察時間:5.12上午10:15至12:30)
觀察地點:中班活動室
觀察對象:熱娜、迪力、努爾、古麗
觀察目的:通過觀察民族幼兒在繪本角色扮演游戲中的語言表達行為,探究其是否能夠完整流利地運用普通話表現故事情節,克服故事的繁雜情節,將故事生動形象地通過自我創造的形式展現完整。優化民族幼兒的普通話學習方式促進其語言發展。
【觀察片段1】呼喊的大灰狼
扮演“小紅帽”和“媽媽”的小朋友正在家中準備著豐富的美食,小紅帽非常開心,搖頭晃腦地哼著歌曲看著媽媽在廚灶前準備著要給外婆帶的蛋糕和水果。大灰狼跑過來捏住小紅帽的臉蛋大聲說“開始了”。小紅帽反手推開說“哎呀,好了開始了,你走開。”小朋友灰溜溜地回到自己原來的位置等待。小紅帽與媽媽裝好要帶給外婆的蛋糕水果,發現少了水,媽媽認真地將杯子放在水龍頭下,打開水龍頭接水。媽媽提示到“水龍頭要關掉。”小紅帽大聲問媽媽:“外婆生病了嗎?媽媽。”媽媽點點頭回答:“恩,把吃的給外婆送過去。”媽媽準備完畢小紅帽開心地跑向外婆家。
觀察分析:透過游戲環境浸潤,促進民族幼兒語言表達欲望。幼兒“大灰狼”為什么會跑過來大聲呼喊開始了呢?當幼兒沉浸在游戲環境之中,幼兒的社會性發展需求影響了兒童在游戲中生動的語言表達欲望,為了引起其他小朋友的注意力,從而做出尋求關注大聲呼喊的行為舉動。大灰狼所展現出的語言行為方式符合帕頓的社會性游戲理論的分類中合作游戲的社會性發展需求,大灰狼的行為和態度完全達到中班幼兒應有的社會性發展水平。在活動時他們愿意主動地去尋求同伴的關注與建議,大灰狼大聲呼喚引起小紅帽和媽媽注意的行為就凸顯出了這一點。其次,盡管故事的情節并沒有細致地按照繪本里的語言描述進行,但孩子們依舊把自己認為是重點并且好玩的故事語言展現得淋漓盡致,小紅帽和媽媽一致認為將帶給外婆的食物準備好是很重要的事情,從而忽略了其他小朋友的語言表現。
【觀察片段2】可愛的三句半對答
小紅帽在森林中跑來跑去,開心極了,東看看西看看。這時森林里傳來了一個陌生的聲音,大灰狼問:“小紅帽,你要去哪兒?”小紅帽轉頭回答:“我要去外婆家。”大灰狼:“你外婆家在哪兒?”小紅帽耐心地說:“在樹的后面。”大灰狼歪嘴笑給予建議:“你可以給她花。”小紅帽:“好,我可以摘花嘍。”提著籃子唱著歌,歡快地走在樹林里。大灰狼說完后立馬跑向外婆家,把外婆嗷嗚一口吃掉了。
觀察分析:透過繪本故事理解,影響民族幼兒詞句語法發展,減少民族幼兒的三句半句式發生。為什么幼兒的語言交流在游戲中變得非常簡短明了,用最簡單的表達來體現故事情節呢?繪本故事中的對話非常豐富,對故事情節的順序內容,孩子們記憶也是非常清晰的,在角色之間的對話內容中兒童運用簡潔的語言對話來進行表達,中班幼兒的交流方式以最基本的聽懂即可的形式來進行。在大灰狼與小紅帽的問答過程當中,兒童都是以最簡單的話語來進行交流,沒有任何繪本故事中的豐富表述。通過環境的演繹,孩子們在游戲中的表現,讓我看到了兒童是有能力的學習者。
【觀察片段3】民族語言的魔法
游戲進行新一輪的角色互換,四位小朋友來互換扮演不同的角色,新的大灰狼,外婆與獵人一時間不知所措,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么,游戲不能順利地進行下去,一個明顯的現象發生了,小朋友們的語言表達一下子變成了使用本民族語言進行溝通,繪本故事的內容與游戲情節都被忽視了。切換了游戲身份而構成的新的游戲環境促使小朋友們對語言的掌控、對故事環境的演繹都產生了分歧。通過使用民語言溝通安排過后,小朋友們又開始了新一輪的扮演游戲。
觀察分析:變換游戲演繹方式,鍛煉民族幼兒雙語頻換能力。為什么會出現突如其來的運用民族語言表達的現象?首先,民族幼兒的現行交流方式與其對普通話掌握程度息息相關。雙語頻換能力還需要鍛煉。從幼兒自身角度分析,在迫切表達的情景下,凸顯民族幼兒普通話表達不熟練,在其想極力使用流暢語言表達時,自然習慣性使用本民族語言來講述。在小紅帽又一次發出提示信號的情況下,大灰狼依舊無動于衷,小紅帽情急之下使用民族語言,讓大灰狼快速配合她的游戲內容,促使游戲才能繼續下去。其次,民族幼兒日常生活中語言的使用頻率、兒童學習第二語言的掌握程度以及母語運用于第二語言關系之間的對比,都給予民族幼兒學習普通話很大的影響。普通話的學習環境還不夠充分扎實,在家庭中潛移默化的語言滲透習慣需要長時間的練習才可以達到有效的改觀。故而,才會產生這樣突如其來的語言表達畫面。
2反思梳理,生成促進民族幼兒語言發展的指導策略
2.1教育反思
繪本角色游戲的實施應關注民族幼兒語言經驗運用的多元嘗試。面對中班年齡段的民族幼兒,對繪本角色游戲活動中“角色”這一概念并不是特別清晰,需要加強民族幼兒對繪本角色的神態動作、行為以及對話充分的理解與運用。僅僅是教師一再口頭強調的扮演,是效果甚微的。需要通過多元真實活動的開展才能更直觀地體現出民族幼兒的進步。
游戲參與的體驗應關注民族幼兒語言運用質的提升而非量的積累。在民族幼兒日常參與游戲活動中,普通話的使用及其對繪本故事學習講述的練習,需要通過潛移默化的游戲環境滲透來進行語言發展練習,注重語言運用質的提升而非練習次數不斷增加的量的積累,應使幼兒理解角色故事,身臨其境的感受中體驗學習普通話的樂趣。語言教育家克拉申提出,只有當幼兒接觸的語言是在他們可以理解的基礎上且略高于幼兒現有語言水平的輸入性學習中,幼兒才能集中注意力于語言的含義和信息的提取,最終習得語言。[3]運用民族幼兒喜歡的游戲方式來更好的改善和杜絕民族幼兒普通話表達產生的問題,改善本民族語言的日常不可控運用。
2.2指導策略
針對此次繪本角色扮演游戲的案例展示,凸顯出孩子們的普通話語言能力的問題所應對的措施,可以通過以下幾點來進行改善:
教師及時干預,促使幼兒認知能夠到其最近發展區。《指南》中指出:教師要做幼兒游戲學習活動的支持者,教師要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教育契機,尊重、放手、支持幼兒游戲發展。[4]針對民族幼兒突如其來的雙語頻換現象,教師可與民族幼兒建立語言練習游戲的約定符號,當民族幼兒控制不住自己要說民族語言時,可以通過約定的提示符號來提醒民族幼兒的語言使用;教師并不通過直接干預的方式打斷民族幼兒游戲的過程,通過有趣的符號提醒,讓民族幼兒有意識地改善自己的語言問題,慢下來有耐心地講述自己想要表達的具體話語。
構建多元游戲方式,推動幼兒對語言運用的持續探究。升入中班的幼兒游戲能力與水平有了很大的發展,與同伴的合作性游戲也越來越多。可以為幼兒不斷拓展游戲空間,讓幼兒在游戲中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自主選擇,在游戲中鼓勵幼兒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主動探究。[5]構建多元游戲方式,提供不同類型場景繪本故事的講述與表演練習的機會,通過更加多樣的普通話表現方式,增加民族幼兒練習講說故事的機會和頻次,讓民族幼兒的話語使用并不簡短生硬,鍛煉民族幼兒運用更加豐富的詞句表達練習。拓展改善其三句半句式的運用,讓民族幼兒的語言更加豐富生動。并對民族幼兒運用普通話表達學習和生活中的需求時,及時進行積極的鼓勵與肯定。
關注幼兒情感體驗,支持幼兒主動積累學習經驗。讓民族幼兒真正喜愛普通話交流的方式,可以變成小大人、小先生的方式,為同伴朋友更正以及普及普通話運用的知識,給予其自我效能感的建立。幼兒只有擁有了濃厚的興趣,才能自發主動地投入到其他活動中去,才能真正發揮繪本游戲化教育效力。[6]同時教師也可以通過不斷強化小先生的幫扶行為方式來加強其他小朋友的引導模仿作用。強化語言發展遲緩的民族幼兒的學習興趣,積極鍛煉模仿的同時,享受被鼓勵的其他幼兒的繼續幫扶,營造園所語言學習的更好氛圍。
綜上所述,《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提到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交流和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應為幼兒創設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鼓勵和支持幼兒與成人、同伴交流,讓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并能得到積極回應。[7]教師通過及時干預,多元游戲活動的中介作用以及幼兒自身的主動建構等三向維度共通的正確方法培養民族幼兒語言學習興趣,改善語言問題促進其普通話表達能力的更好發展。
參考文獻
[1]鄭慧俐.幼兒繪本閱讀的價值及教育策略探究[J].教育觀察,2018(02):135-137.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3]尚燕紅.3-6歲幼兒語言發展特點及其影響因素[J].基礎教育參考, 2020(11):63-64.
[4][5][7]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M].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12.
[6]王亞奇.依托游戲快樂閱讀——幼兒園繪本教學游戲化探究[J].課程教育究,2019(21):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