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彩銀
小學校長,作為小學的教育管理者,在學生德育工作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是學校德育工作的引導者、參與者、示范者和管理者。學校德育工作的開展要求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在小學思想道德教育中融入正確的愛國主義情懷教育,提高小學生熱愛勞動、熱愛科學的人生觀、世界觀。同時針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開展針對性的心理教育工作,幫助小學生樹立健全的人格。
一、營造良好校園文化氛圍,強化校長德育風尚示范作用
在營造良好校園道德文化氛圍時,各項工作的開展離不開校長的以身作則,校長作為學校管理者,要成為全校師生的良好榜樣,要積極踐行良好社會道德規則,在全校師生面前樹立良好的道德形象。構建良好的道德規范制度,根據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開展德育校本教研活動與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學校校長要親自參與,確保德育工作效果的實施。
二、以黨建為引領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強化校長的師資建設作用
小學教育工作管理者,要加大學校黨組織建設工作,發揮基層黨組織的作用,加大校園黨建工作的開展,提升師資隊伍的凝聚力,為學校提供堅實的政治保證。加大小學教師德育體系的建設,就要加強建立完善師德建設的管理機制,強化師德建設的重要性,尤其是強化教師隊伍對師德的認識,樹立“以德為先”的教育理念,充分激發他們參加師德建設的積極性,利用各種手段加強小學教師認識到教師職業的神圣使命,并且自覺捍衛職業道德。
加強小學教師隊伍長效機制的建立,加大創新師德教育機制的構建,引導教師崇高職業理念的形成,加強教師相關教育法律法規的學習,舉辦形式多樣的關于師德主題的專題講座,舉行新教師入職的宣誓儀式,根據教師的發展階段開展針對性的培訓,要將不同年齡階段的教師進行分類規劃,開展針對性的教育培訓。
三、推進德育課程改革實施以文化人,強化校長的管理作用
切實抓好德育工作,就要做好學校管理體制的改革與完善,校長作為學校工作的管理者,負責整個學校的工作,為了促進學生良好德育素養的形成,應該加大德育課程改革,加大力度推進小學思想品德課堂教學與其他課程的改革融合,加大與德育課程體系的構建,要求教師在推進德育工作過程中,不拘泥于思想品德課程,督促各科老師深挖學科思政元素,在以教材為核心的基礎上,加大教學擴展,根據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在保證校本課程的質量,保證每學期德育課程的數量,開展形式多樣的德育教育活動。比如組織小學生到英雄紀念館、社會養老院等場所,樹立小學生熱愛祖國、尊老敬老的道德品質,同時利用班會,每周讓同學們選出“道德之星”,樹立榜樣,進而以榜樣的力量影響其他小學生朝向更好的方向發展。
積極推進“品德課程”向“課程品德”方向轉變。在開展學校德育工作時,督促各科教師都應該根據本學科的特點,將傳統文化、紅色文化融入到課堂中。使小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通過我國傳統文化中的美德、民族精神、紅色文化等滲透到德育工作中,對小學生良好道德素養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義。
四、實施家校共育齊抓共管促進學生德育發展,強化校長引導作用
實施家校共育,首先需要教育工作者加強與學生家長之間的交流,學校要切實對老師做好要求,規定每個班級與家長單獨建立微信群,各科老師都要在群里,多聽取家長對教育工作的建議,多與家長針對學生在學校、家庭的表現進行互相溝通。學校要定期舉行家長培訓會,聘請具有豐富經驗的教育工作者對學生家長進行輔導,指導家長采用科學的方式提升家庭教育手段,進而推動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形成合力,為小學生構建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促進小學生良好道德素養的形成,使小學生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責任編輯? ?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