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實踐教學是理論聯系實際的重要途徑,也是高校思政理論課的重要環節,在推動當代大學生政治素養發展中具有無法取代的作用。現代社會對于人才的要求不僅僅局限于扎實的專業能力,更要求人才需要具備良好的政治素養,因此需要各大高校加強思政教育,提高大學生的政治素養。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各大高校在教育改革中沒有轉變“重理論、輕實踐”的問題,影響了實踐教育活動的開展。文章主要針對高校思政理論課的實踐教學方案展開探討。
關鍵詞:高校,思政理論課,實踐教學
思政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內容,主要是為了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大學生作為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其是否具有良好的政治素養,將對其行為方式產生直接影響,因此國家與政府都對高校思政教育有著嚴格的要求[1]。目前思政理論課是高校開展思政教育的主要途徑,只有不斷創新思政理論課,才能夠提高思政教育效率,提高大學生的政治素養。為了適應社會形式的改變,教育部門出臺了各種政策,突出了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思政理論課的開展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同時促進大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因此高校需要從實際情況出發,尋找合適的實踐教學方法,提高思政理論課的科學性與實效性,從而提高大學生的政治素養。
一、高校思政理論課實踐教學的概述
1.高校思政理論課實踐教學的定義
實踐教學是思政理論課開展的重要途徑,能夠提高大學生對社會生活的認識與感悟。通過實踐教學能夠提高大學生的社會閱歷,加強與他人的交往,讓大學生不只是會讀書,能夠對思政理論課中的知識有更深刻的理解[3]。實踐教學作為一種教學途徑,與課堂教學來說,形式多種多樣,即使是參觀紅色基地或者是紅色博物館,也可以納入實踐教學的范疇。實踐教學通常是以理論知識為依據,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時需要根據教學目標和要求,引導學生進行社會實踐,從而加深理論與實際的聯系,提高學生的理解與感悟,從而提高實際教學效率[4]。實踐教學活動能夠讓學生親身體驗,從而對教師講解的知識有了自己的感悟與理解,從而深挖學生的潛力,激發其求知欲,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
2.高校思政理論課實踐教學的特點
高校思政理論課實踐教學的主要特點為:①課程性:教育部門對于高校思政理論課實踐教學有著明確的要求,需要將其與其他專業課程并重,要求思政理論課實踐教學需要有一定的課時且不能隨意更改;同時思政理論課有其獨有的作用,用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提高大學生的政治素養[5]。②主體參與性:思政理論課實踐教學必須要教師和學生的積極參與,師生互動是實踐教學的重要標志,缺乏兩者中的一個,都不能被稱為實踐活動。③教育性:思政理論課實踐教學有著明確的要求,因此無論是采取什么樣的形式,都需要具備思政教育的功能,因此也具備教育性的特征。
二、高校思政理論課實踐教學的重要性
1.滿足人才培養要求
思政理論課實踐教學主要是為了幫助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能夠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高等教育主要是為了培養高素質的人才,現代社會需求的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實踐教學不僅僅能夠讓大學生對理論知識有更深刻的理解與感悟,還能夠將理論知識內化為自身的知識網絡,促使大學生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人才。大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能夠充分的運用自身的知識來處理實際問題,進一步鍛煉自身的實操能力。因此思政理論課實踐教學在人才培養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推動大學生的全面成長
實踐活動的開展需要理論知識的指導,目的不清晰的實踐活動只是浪費時間精力。因此思政理論課實踐活動需要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教育部門對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出臺了較多的指導文件,要求思政教育全面、嚴謹、系統,幫助大學生全面成長,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養,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
3.培養大學生的實踐能力
實踐教學是檢驗大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重要方法,其主要目的是推動大學生的全面成長,在此過程中需要培養大學生的求真務實精神,因此需要調動大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促使大學生主動參與實踐教學活動。實踐教學不僅能夠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檢驗所學理論,深化理解,還可以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有助于提高大學生的創新精神,促使大學生形成良好的實踐能力。
三、高校思政理論課實踐教學中的問題分析
1.實踐教學流于形式
從高校思政理論課實踐教學開展情況來看,普遍存在目標不明確或沒有指定詳細的計劃。很多高校雖然非常重視高校思政理論課實踐教學,但是沒有給出明確的要求。同時有很多高校不重視高校思政理論課實踐教學,因此耽誤了實踐教學的開展,這就導致思政理論課實踐教學流于形式。
2.教學組織不嚴密
部分高校思政理論課實踐教學組織存在較多問題,不僅管理不嚴,且存在相互推卸責任的情況。由于思政理論課實踐教學的管理者是不固定的,今天可能是輔導員,明天有可能是其他的老師負責,尤其是戶外實踐活動,很難確定具體的負責人,這會導致實踐教學效率進一步降低。
3.師生的積極性不高
很多教師在實踐活動中沒有認識到自身的主導作用,且有部分教師的工作態度不端正,主動性較低。同時大學生對于實踐活動的積極性也較低,大部分的學生往往是服從學校的安排,而不是主動參與實踐活動,這樣一來會影響實踐教學效果。
四、如何優化高校思政理論課的實踐教學方案
1.提高對思政理論課實踐教學的重視度
高校需要認識到思政理論課實踐教學的作用,提高實踐教學的地位,并且要選擇高素質的教師,構建高水平的思政教育團隊。同時還需要確保實踐教學有著足夠的課時,增加實踐教學的經費,從而推動實踐教學活動的有序開展。教師的作用決定了其在實踐教學活動中的任務,但是由于部分教師的態度和認識不正確,影響了實踐教學效果,因此需要強化教師對實踐教學的認識,從而提高實踐教學的效率。要想提高教師的認識,就需要引導教師更加明確的了解思政理論課實踐教學的作用,包括如何指導實踐活動的開展、如何做出實踐教學評價、如何選擇實踐教學形式等方面的內容,從而提高實踐教學活動的吸引力,促使大學生能夠主動參與思政理論課實踐教學。此外,還需要不斷提高大學生對思政理論課實踐教學的認識。實踐教學能否獲得理想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大學生對實踐教學的興趣所決定的。因此在開展實踐教學時需要提高大學生的積極性,從而讓大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獲得成長。
2.加強實踐教學管理
思政理論課在提高大學生政治素養中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要想充分發揮實踐教學的作用,就需要加強實踐教學管理,做好各方面的協調工作,促使實踐教學能夠更加規范的開展,提高實踐教學的實效性,培養大學生的健全人格。首先需要規范實踐教學的規章制度,并且要落到實際,從而讓實踐教學管理能夠有章可循。高校各部門也要加強合作交流,要制定合理的實踐教學計劃,明確學生人數、時間地點、活動經費、需要設備以及注意事項等。例如開展一些下鄉活動、敬老院志愿者活動等。
結束語
思政理論課實踐教學的開展關系著大學生政治素養的培養,因此需要提高高校對思政理論課實踐教學的重視度,加強教學管理,建立長效保障機制,從而提高思政理論課實踐教學的效率。 PR
參考文獻:
[1] 張革英. 論地方紅色資源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 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1,34(7):67-68.
[2] 閆冰. 基于“演 ?賽 ?做”一體化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踐 ——以“概論”課第十章“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例[J]. 高教論壇,2021(4):38-40,70.
[3] 楊麗艷. 虛擬實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研究與探索[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1,37(2):97-100.
[4] 高錫文. 基于協同育人的高校課程思政工作模式研究——以上海高校改革實踐為例[J].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7(24):16-18.
[5] 田鴻芬,付洪. 課程思政:高校專業課教學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路徑[J]. 未來與發展,2018,42(4):99-103.
(作者簡介:黃子賢,助教,本科,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
(責任編輯:姜秀靚)
3643500338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