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剛濤 何國希 劉子愉 楊鍵
摘要:文章以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在昆明市的普及著手,著重分析了其作為一種人力資本在昆明市經濟發展中所起到的作用。以期在我國中華民族大一統的時代背景下,繼續推動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普及,使其在促進地區經濟發展中持續地起到積極作用。文章旨在通過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對昆明市經濟發展的分析,為云南乃至全國的少數民族地區發展提供一些經驗和建議。
關鍵詞: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人力資本;經濟發展;作用
2020年是國家“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我國在推行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和扶貧方面取得了巨大的進展。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作為一種人力資本,其普及在各地現階段經濟發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統一的語言文字方便了全國各地人們的交流,加強了各地的聯系。而從長遠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有助于更好地建設一個全國性的市場,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昆明作為云南的省會,是我國西南地區重要的旅游、商貿城市。其經濟發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通話的推廣和使用。昆明市經濟發展的成功在云南省具有相當的典型性。但是,在云南省許多地方,方言或是少數民族語言仍然是當地居民的首選,這給當地經濟發展帶來了一些阻礙。對此,一定要繼續推動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普及,強化人民對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認同感,提高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在居民日常生活中的使用,以保證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在地區經濟發展中持續地起到促進作用。
一、昆明市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現狀分析
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指出,“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指的是普通話和規范漢字,同時確立了其法定地位。在“十三五”期間,政府提出了“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攻堅工程”,旨在全國境內推動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普及。昆明作為一個少數民族眾多的城市,近年來響應國家的號召,積極落實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工程。
(一)昆明市普通話使用情況
昆明市市民在公共場合,如商場、學校、政府、醫院等公共場合使用的主要是昆明本地的方言,但大多數市民同時也熟練掌握著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通話。在與本地人交流時,場合越隨意、關系越親近,昆明市民使用方言的比例越高;而隨著場合越來越正式,使用普通話的比例呈現上升的趨勢。
昆明市民在日常生活中的語言選擇和使用,受到學歷、工作、所在場合等多方面的影響。
(二)市民學習普通話的情況
昆明市民對普通話的學習目的多樣,且有著較高的學習意愿。作為一座旅游業發達的城市,昆明市很早就意識到了學習普通話的重要性。大多數昆明市民從小學習普通話,也愿意讓自己的孩子學習普通話。昆明中小學基本都配備有專業素養良好的普通話老師,在一些學校還設置有“雙語班”,幫助一些民族地區的學生能夠同樣受到良好的普通話教育。
(三)市民普通話學習態度
昆明市對作為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認同度較高,推廣普通話受到的阻力極小,但也有部分市民尤其是云南其他地區的外來務工人員對學習普通話態度不積極,對普通話的學習僅僅限于能滿足日常交流上。同時,由于少數民族眾多,民族語言繁雜師資力量主要集中在昆明市城區內,其他地區師資力量仍較為薄弱,這都給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推廣帶來了許多困難。
二、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作為一種人力資本的分析
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不僅是區域交流的重要工具和文化載體,也是重要的經濟資源。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作為一種語言技能,是人力資本的一種形式。與其他形式的人力資本一樣,是在犧牲時間和其他資源的基礎上創造出來的,體現在人身上,并且具有生產力。
王兆萍、馬小雪認為,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一種人力資本, 具有人力資本的收入效應;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在人力資本與社會資本相互作用過程中具有中介作用, 進而對勞動力收入產生影響。隨著我國西部大開發戰略、鄉村振興戰略和“一帶一路”建設的進一步深入,提升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掌握能力有利于全國地區居民之間的溝通交流,減少因語言不通而帶來的成本。
數據顯示,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水平較高的人在高收入群體中的占比遠高于不會漢語或漢語水平較低的人。因此,隨著全國各區域聯系的加強,一帶一路的構建完整,原本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掌握水平能力較低的邊疆地區將成為我國對外貿易的重要橋頭堡,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有利于邊疆地區居民對內接洽,享受更多國內發展帶來的紅利。并在文化、政治、經濟等多個領域方面,促進各行各業的發展,加深各民族之間的社會認同、文化認同感,進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三、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在促進昆明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分析
國家通用語本身作為一種文化符號,在促進經濟發展中有著極大的重要性。
(一)昆明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新時代背景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普及是昆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我國學者周端明指出,人類對語言的選擇是理性選擇的過程,取決于語言運用帶來的預期收益和預期成本。而在新時代,一些地區居民認為自己的方言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方便、親切,但從長遠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使用率和溝通效率都更高,其收益無疑是最高的。只有各行各業、各族人民不斷加深對于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掌握程度,才能使得地區的經濟體系蓬勃發展。
昆明作為一個旅游業是主要經濟支柱的城市,同時也是云南重要的交通樞紐。隨著全國各地區間的聯系越來越緊密,越來越多的旅游者前來云南旅游,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對昆明交通運輸業、旅游業從業人員來說已經成為了必需品。國家通用語在適用范圍、溝通效率方面的優勢,是方言和民族語言不可比擬的。只有不斷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才能使旅游業成為昆明經濟發展的“常青樹”。
(二)加強昆明市與其他地區的經濟聯系
在鄉村振興戰略大背景之下,大力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在社區層面上有利于加快昆明附近農村發展的進程,大大縮短了農村與城市的差距,并在保持了原有農村“鄉愁”文化的基礎之上,有力地吸引了外出務工的年輕人返回家鄉,并推動農村發展建設加速進行。在民族層面上,由于各少數民族的語言文字使用的范圍與頻率各不相同,促進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普及是在政治、經濟、社會生活、學校教育等領域中縮短了各個民族之間的距離,這種源自于文化內部的歸屬感與認同感,對于加強各族人民的團結進步有著非常巨大的作用。促使各個民族群眾有更多的社會認同感,吸引其他地區的民眾前來昆明就業、創業,給昆明經濟帶來更多的活力。
在人口從昆明其他城市向昆明流動、從云南省向東部發達地區流動的過程中,能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決定了一個人能更好地與我國大部分地區的人員交流,并借此在市場交換的過程中獲取更多的資源,從而更好的反哺自己的故鄉,推動各地區經濟共同進步,減少昆明市與發達城市間的經濟差距。
(三)促進民族團結,實現地區間經濟互補
在中華民族大一統的時代背景之下,推行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大勢所趨。費希曼(Fishman)在1966年的一項研究中觀察到,凡是較為富裕的國家,語言都較為統一;而較為貧窮的國家,語言具有較強的多樣性;1972年,普爾(Pool)分析了133個國家1962年前后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與語言狀況的關聯,發現國家的發達與落后與語言的統一和繁雜密切相關。這都說明,地區乃至國家的經濟的發展都離不開統一的語言文字。
我國作為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推動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普及,是需要各民族相互交融、相互互動,并在這個基礎之上調節原有的族際關系。昆明作為一個多民族共存的城市,正是需要各個民族相互學習和掌握國家的通用語言文字,在心理層面上有利于消除各民族相互溝通的語言心理障礙,促進各民族交流交融。昆明市有斑銅、普洱茶等特產,但這些往往局限于云南省內,不為外界所知。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普及,消除了昆明市與外界交流的語言隔閡,有利于昆明發展特色產業。農民可直接通過APP等渠道向外界展銷自己的產品,外來經銷商也不會因為語言的因素而放棄昆明這一大好市場,從而將物產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成為昆明新的經濟增長點。同時,昆明市作為云南省的省會,也可發揮其帶頭作用,將特色產業的發展擴大到整個云南省,帶動全省的經濟發展。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普及在昆明市經濟的發展中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對昆明市的居民來說,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具有功能上的優勢, 提升居民的相關語言能力,能夠使他們有更多機會享受到更多的公共資源以及語言功能上的各種優勢,從而使地區經濟持續發展。
因此,昆明市可以通過進一步推動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基層宣傳工作,擴大具有良好素質的師資隊伍等方式進一步推動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普及,讓更多地居民認識到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優勢。昆明市也同時可以利用國家通用語普及率高的優勢,發揮榜樣作用,推動特色產業發展,招商引資,實現地區間經濟互補,帶動云南省其他地區,從而促進云南省經濟持續、健康地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兆萍,馬小雪.中國少數民族勞動力普通話能力的語言收入效應[J].西北人口,2019,40(01):71-82.
[2]周端明.普通話推廣的經濟學分析[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04):419-424.
[3]郎玉鴿.新時代加強西部地區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培訓路徑探析[J].北方民族大學學報,2020(06):20-26.
(作者單位:云南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
1658500783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