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菊
運用多元化教學形式創新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策略
陳菊
(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姜灶小學,江蘇南通226315)
語文是一門具備文化情感與語言知識的綜合性課程,是小學階段學生學習中的基礎學科之一。語文新課程改革明確提出教學中需加強學生能動性、推動學生自主思考,而傳統式的教學方法顯然已無法滿足學生的多元化發展需求。因而,需要教師借助多元化的教學形式激起學生對小學語文學習的激情,塑造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文中從小學語文教學現況著手,簡要分析多元化教學的重要性,并對語文教學創新對策,構建提質減負的高效課堂進行探究。
小學語文;多元化教學;創新策略;教學;有效性
伴隨著學科教育持續不斷地發展,語文教學也實現了創新和完善。而小學階段作為學生智力和感情發展的萌芽時期,教師不但在教學中飾演著知識灌輸者的角色,還需要肩負起正確引導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的重任。但是在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學中,部分教師仍舊運用單一的教學方法落實理論知識灌輸,重視學生成績起伏而忽視學生的綜合素養發展,這導致學生綜合能力得不到有效開發,制約了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發展。因而,在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要深入貫徹“以生為本”的教學核心理念,以學生的知識技能提升與綜合素質發展為總體目標,在新課程改革為語文教學形成的新挑戰與機會下,優化教學形式設計,靈活運用豐富多樣的教學形式提高語文教學實效。筆者根據二十幾年的教學實踐經驗證明,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只有采用多元化教學方式,才可以達到既精確掌握教材內容、實踐活動人性化和重視學生的多維度發展,又能讓學習語文變成小學生的快樂體驗,進而提升語文教學實效性。
盡管學科教育水平實現了質的提升,但是教育是持續發展的過程,需要教師結合時代的進程而不斷地革新。而在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仍舊更加傾向于“口述式”“灌輸式”教學,對于新型且科學的教學方式運用大多浮于表層,缺乏對多樣化教學策略的客觀了解。而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語文教學要創建啟發式、合作式、探究式的課堂,需要教師把課堂歸還于學生,讓教學活起來。為了更好地凸顯學生主體,一部分教師過度關注教學形式的開發和創新運用,而忽視了其與教學內容的關聯。體現為部分教師對新課改理念的理解不深入,在具體教學中太過重視教學方式,忽視了知識演繹與深入講解,導致難以達成教學總體目標。而另一部分教師固執地運用落后教學方略,而導致語文課堂死氣沉沉。這源于教師受傳統教學思想影響較深,課堂仍舊以提升學習成績為單一的教學導向,忽視了教育的發展性這一特點。教師對于教學策略的理性認識不足,無論是過度依賴還是過度抵觸,都使多元化教學運用趨于形式化,難以深度鍛煉學生的綜合素養。
語文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連,語文內容無論是“陽春白雪”還是“下里巴人”,都是對日常生活的凝練概括,而許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卻忽略了這一點,無法將語文與生活元素有機地融合,對教學內容欠缺擴展。部分教師依賴于新型的數字化教學模式,在授課前將所需講的信息制作變成媒體圖文格式,在授課中只讓學生盯住多媒體進行觀看,徹底脫離實際。其實,生活中到處都是栩栩如生的教育資源,有綠色植物也有小動物,可是部分教師并沒有注意到。教師在授課中只單純地生搬硬套教材,造成課堂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參與度都不高,學習效果也差強人意。
新課程改革盡管已全面推行多年,但因為受多種多樣主觀因素的牽制,尤其是受教育評價體制的影響,在農村小學依然有相當一部分教師無法充分融入新課標的教學規范。這導致部分教師在教學中教育思維僵化,不管在教學基礎理論層還是在教學方式上,都還沒緊跟教學理念的發展而升級,仍在選用俗套的教學方式,把提升學生的考試分數當作第一要務,教學上僅僅講一些考試的關鍵點,依然是培育了大量的應考學生。總而言之,教育理念是指引教學策略實施的靈魂,教育觀的落后和一成不變是多元化教學策略實施的主要困境,需要教師意識到多元化策略的優勢,并結合教學實際合理地運用。
語文是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與全球文化的碰撞與統一,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是藝術性內容與實用性內容的統一。社會在發展,小學語文教學也隨著不斷變革,需要教師在語文教學中進一步提高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恰當掌握小學語文教育的特性,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提倡多元化的教學方式,進而建設開放而有魅力的小學語文課堂。多元化包含邏輯思維與教學特性的多元化,在教學中教師從不同的視角教學便是多元化教學。對教師來講,多元化的教學方法代表著教學方式必須多方向、系統化開展教學活動。內容豐富的小學語文教學對比其它的學科教學更具備優點。且小學語文教學內容涉及到知識內容、自學能力、陶冶感情及深層次了解等相關知識結構。尤其是根據新課程改革,小學語文教學必須發展創新,教師要采用全新升級的多元化教學方式傳送知識、塑造學生基礎能力及培育學生思維感情和個性品質。此外,多元化教學方法能擴展學生邏輯思維,塑造學生剖析、歸納及判斷力等。也可將多元化教學理解為邏輯思維教學,這類教學方法能使學生的形象化思維模式獲得大大改善,推進學生高階思維的發展。因此,在小學語文教課時教師應融合小學語文教學特性,執行多元化教學方法。
多元化教學形式是核心素養教育目標的反映,也是素質教學創新教學形式的體現,為合理統一語文教學與多元化教學策略,首要任務就是教師應樹立科學的教育觀,進而合理制定教學目標。從某種意義上看,優化教學目標制定也是不斷推進在我國教學改革創新的關鍵因素。因此,提高在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和效率早已變成必然趨勢。但要更好地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水平,就務必扭轉落伍封閉式的教學觀念,這是由于落伍的語文教學觀念早已無法充分適應新時期下學生的學習需求。因此,提高小學語文教師的素質、專業能力要優先,僅有那樣才可以應用最新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意識,對語文教學開展引領,從而對學生的學習與生活進行卓有成效的指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首先,教師務必要確立更科學規范的教育觀念,從而可以考慮學生個體的不同學習需求,運用多元教學形式。其次,小學語文教學務必要以推動學生的長遠發展為主導,進而合理地借助多彩的教學方法,鍛煉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和發展學生邏輯思維。最后,在學習方式和目的的制訂階段中,多元化教學方法有助于為每一個學生個體制訂有效的個人目標,進而能夠鍛煉學生的革新和實踐能力,同時在教學中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有序推進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開展。
例如,在《牛郎織女(一)》教學中,教師為實現學生自主閱讀和學習的教學目標,深化理解本文,教師可以結合讀寫結合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閱讀自身感興趣的文章后寫一篇讀書感悟。如在閱讀《牛郎與織女》的故事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探究自身喜愛的民間故事,并將閱讀感悟進行記錄,根據這樣的方法推動小學語文教學的開展。此外,在作業設置中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實際反饋采取不一樣的方法,結合學生的學習狀況開展分層教學。教師安排層層遞進的課后練習任務,讓學生依據自身的需求進行學習,讓不同層次的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學生具有個體差異性,因此對于學生的培育目標也不盡相同,而多元化教學方法便于教師結合學生的需求和學習狀況合理地設置學習任務,進而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
和諧、趣味的教學情景是吸引住學生心神、誘發學生探尋興趣點的主要方式,也是正確引導啟迪學生思維的重要途徑。在過去教學方式中,教師根據語言表達描述勾勒文字中列出的情景,消耗了很多教學的有效時間,卻沒有達到激發學生積極性和參與性的實際效果,反倒還易引起學生的厭煩心理,長此以往,促使教學氣氛過度枯燥乏味,難以實現推動學生把握知識、探究思想感情的功效。因而,教師在教學實踐活動中要更改以上舊思想,尤其是在持續向數字化方向發展的現代化教育中,以網絡為媒介的多媒體技術的發展為教師授課帶來了圖像、動漫、歌曲等各種輔助方式,促使教學情景的構建更真實化、形象化,既有助于學生迅速了解,又能激起其心理共鳴。教師要融合學生個性特征,選擇學生有興趣的教材資源并最大化地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在真實的語境下感受和學習,發展語文邏輯思維和滲透情感教育。
例如,在學習課文《雪地里的小畫家》時,教師能夠最先運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同名的歌謠作為教學導入,并激勵學生根據哼曲或者追隨節奏感歡呼的方式跟隨歌曲一起互動交流,激起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為課文內容解讀埋下伏筆。與此同時,教師能夠以提出問題的方式啟迪學生情感和思維,例如“雪地中的畫家都是誰?”同時在多媒體上展現動物與繪畫的有關照片,使學生聯系實際解答問題,提高現實感受,維持學生學習的注意力。最終,新課堂完畢前,教師能夠利用碎片化時間依據多媒體為學生播放視頻一段動物作畫的主題動畫,使學生持續保持注意力集中,并為學生設計用水粉等顏料在紙張上依據自身的想象勾畫出雪地動物繪畫的景象,將學習任務以學生喜愛的方式展現,推動學生融進感情探究中認真思考課文內容,進而鍛煉學生的思維和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
開放式合作探究就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集中體現學生主體學習的核心影響力,為其供應充分的空間和時間,使其依照自身的思維和認知開展深層次探討的過程,是新課程改革環境下的新式教學方式,也是素質教育觀念倡導推動學生自主學習的主要表現。與傳統教學對比,開放式合作研究教學更能反映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導作用,教師不會再需要將知識事無大小地教授給學生,只是融合學生的學習狀況與個性特征為其設計適合的探究主題活動,使其在教學任務的引導下根據合作學習進一步研究,小組成員之間互相配合并依據主題進行研究和探討。那樣的教學方法既緩解了教師備課壓力,有助于教師認真觀察學生,獲得學生學習和發展的真實情況,又給予了學生足夠的思維發展空間,有益于塑造其學習自覺性,優化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
例如,在教師指導學生學習《曹沖稱象》時可以構建問題情境,用“平時大家可以用體重秤測體重,但是如何給小象測體重呢?”導入教學,引起學生疑慮和思考,并給學生五分鐘的分組討論時間促使學生開展積極主動地溝通與交流,為下面的學習活躍氣氛。接著,教師將關鍵詞語展現在多媒體上,并將稱象分成三個流程,給學生十分鐘的時間段讓其依據自身的了解略讀文章內容,找到曹沖稱象的基礎原理、方式,依照過程給文章內容區劃層級,為此提升閱讀文章實效性,并讓學生根據團隊內成員探討成果進行交流促進意見達成一致,尋找最佳解決方案。隨后讓每一個學習小組進行集中展示和解答,展現合作探究的成果。教師在帶領學生更正錯誤的回答后,為學生設置“如果你是曹沖還能想到什么稱象方式?”將教學剩下的時間交到學生開展分組討論,并激勵學生進行想象和交流思想,為此拓展學生的基礎能力,提升學生學習的自覺性。
科學研究真實有效的教學評價是檢測學生學習成果,考查教師授課能力的有效根據,也是新課程改革以后教學改革創新的關鍵點。傳統式的教學信息反饋以教師為中心,忽略了學生的發展要求,評價要求與方式過度單一,促使最后結果存在許多不同的意見。因此教師應構建與學生素養發展相符合的評價體系,融合知識與基礎能力、智育與品德教育等領域的統一,正確引導學生學習,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進而培育多維度發展的復合型人才。在多元化教學評價形式的引導下,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不但要重視課上教學品質,還需要進行有效的教學意見反饋,不斷創新單一的評價管理體系,進行多樣化評價,完成評價過程的動態性與評價方法的多元化,進而為學生進一步發展給予切實可行的具體指導。
例如,在日常的教學之中,教師要及早發現并記錄學生的學習狀態與知識疑慮,并搜集分組討論時成員之間的相互評價,在課堂上開展有效的具體指導,使其開展自身調節。與此同時教師也需要對教學的實際效果開展反思總結,站在學生的視角進行思考,造就合乎其認知能力和階段性特征的教學實例。此外,教師要創建日常表現得分體制,并占到期末成績的重要部分,為此監督學生在日常學習中遵規守紀,及時地進行課后作業等,為此規范學生的日常個人行為,正確引導其形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更改過去成績定優劣的錯誤觀點,推動學生全面發展。
綜上所述,新課程改革以后的教學理念不但給當今教學帶來了新的發展機會,與此同時也增多了許多新的挑戰,對教師本身的專業素養與教育理念都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教師作為基礎教育的實踐者,要有不畏懼艱難的精神,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應對新的教學要求,不斷學習掌握教學變革契機,和思考本身教學方式自主創新教學對策,進而合理地運用多元化的教學形式為學生造就良好的學習情境,激起其探尋學習的積極性,化挑戰為機會。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多樣化教學方式有著十分關鍵的意義,教師采用多樣化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具體指導促進學生思維模式的升華,并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落實緊隨時代變革培育有益于社會發展的多樣化綜合型人才。
[1] 姬鵬敏.試論多元化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新課程(綜合版),2018(10):41.
[2] 李永花.芻議多元化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綜合版),2018(07):50.
[3] 譚玉翠.試析多元化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長江叢刊,2018(28):118.
[4] 吳文娟.以多元化的教學帶動思維,為學生打開寫作之門[J].課外語文,2018(25):40.
[5] 薛煜清.淺析多元化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小學),2018(07):67.
G622
A
1002-7661(2022)14-00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