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良輝 張淳棣 羅鳴
【摘 要】?文章介紹了在城市更新改造中,利用既有建筑物的基礎托換技術,改造了既有建筑也保護了周邊的歷史建筑。基礎托換技術可應用于大城市建筑密集地區的地下空間開發。
【關鍵詞】城市更新; 基礎托換; 靜壓錨桿樁; 樹根樁; 鉆孔灌注樁
1 工程概況
在上海繁華街區項目改造中,該房屋建于20世紀80年代,經過幾十年的使用,建筑的一些性能下降,現需要將其內部改造為現代風格的大開間結構,并增加2層地下室,由于緊鄰兩棟建于1920年的文物保護建筑,且地鐵從其下方通過。
2 方案確定
在各方的合力考察,實驗和理論相結合的基礎上,發現如下問題:
(1)該項目是位于上海的中心地區,人口密集,交通流量大,在施工時可能影響城市的正常運行。
(2)施工場地不能容納大型機械和多臺機械,機械作業難以實現。
(3)在施工過程中,可能對周圍建筑的安全造成影響,為確保安全可能會提高施工成本。在施工時要特別注意地鐵安全,控制紅線在地鐵界限以外,防止地鐵出現問題,不要觸及國防電纜和地下管道。
通過各方討論后,提出解決方法,確定施工方案,基礎處理決定采用托換形式進行施工,基礎托換方式先穿墻梁、再夾墻梁和最后托換樁。
基礎托換施工流程:挖土至托換梁底標高—穿墻梁位置墻體開槽—托換樁位置基礎開槽—穿墻梁及夾墻梁鋼筋綁扎—模板支設—托換體系混凝土澆筑。
大部分托換樁需在建筑內部施工,受到建筑內部空間限制,且建筑內部施工泥漿外運不便。為此本工程采用靜壓錨桿樁、樹根樁及鉆孔灌注樁等托換樁形式結合的支護方法。
3 靜壓錨桿樁施工流程
靜壓錨桿樁:在指定的位置進行打洞,形成錨桿的設計孔深,再邊打洞邊置入錨桿,在錨桿處設置反力架、千斤頂,利用錨桿的反力,逐步將一節節樁壓入孔內的土中。
靜壓錨桿樁特點:設備體積小,不會影響凈空高度,便于施工,不影響周邊民眾的生活;無振動、無噪聲;無泥漿產生;狹小場地內可施工,可以增強土地周圍環境受力的情況。
3.1 施工工藝流程
(1)確定樁位,放樣,編號。
(2)安裝壓樁架。
(3)樁段就位,校正樁身垂直度,壓樁及記錄樁入土深度和壓力表讀數。
(4)接樁與壓樁交替進行,壓樁力達到480 kN時且持續時間不小于5 min,壓樁結束。
(5)焊接槽上層鋼筋網,澆筑C40微膨脹強混凝土封樁。
(6)壓樁施工時,不宜多臺壓樁設備在同一部位。
(7)到達要求以后,拆除壓樁架,清理預留的泥土,去掉多余的錨桿,把表面的邊坡用混凝土修平。
3.2 壓樁施工
(1)準備前工作,壓樁架在平地安裝,有利于控制垂直度和使儀器安全,用錨固螺栓、螺帽擰緊,在壓樁過程中,適當調節螺帽,當一個承受不了時,要多個螺帽一同承受,使錨桿受力。
(2)樁在進入孔中前,要垂直壓入的傾斜偏差不能高于3 mm,所有上、下節樁要對正,中心偏差不大于3 mm;壓樁前應在樁頂墊3~4 cm厚的木板或多層麻袋,然后套上鋼樁帽再進行壓樁。
(3)應保持千斤頂與樁段軸線在同一水平,壓力中心與樁的截面中心一定保證重合,千斤頂在水平面上偏差不大于2 mm。
(4)壓樁時不宜多臺設備在同一基礎上施工;壓樁過程不能中斷,一次壓到位置,如在途中要樁尖在軟土停留時,在24 h內要施工完;當樁端末壓到設計標高時就已滿足壓樁力要求時,必須切除外露樁頭,切割樁頭前應用楔塊把樁固定住,嚴禁在懸臂情況下亂砍樁頭,要按除樁頭規程進行施工。
(5)隨時根據情況做好數據,用480 kN的標準控制壓樁。單節樁長2 m,接樁時錨固筋插入錨固孔,調整垂直度并檢查無誤后,將上節樁起吊10 cm后裝上硫磺膠泥夾箍,澆入熬制好的硫磺膠泥,使上、下樁面充分粘結對齊,防止樁面錯位,待硫磺膠泥凝固后(停留時間大約為3~5 min)即可繼續壓樁。
在壓樁過程中,做好樁的垂直和移動的監控,防止樁移位出現質量問題。
3.3 壓樁施工記錄
施工前檢查樁長,施工時根據樁長記錄孔深、油壓表讀數,并在施工完及時計算數據進行整理,對樁質量作出評估,證實承載力是否充足。
如在壓樁時讀數(油壓表)出現突然上下浮動大或忽然數據在零附近,要將設備關機后及進檢查是否出現樁身問題,并告知設計人員,對方案進行補救,作出對策。
3.4 樁基檢測
樁基檢測分樁體和承載力檢測。本工程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為300 kN,由于不再具備承載力的檢測要求,因此在錨桿靜壓樁施工完成后只進行低應變檢測、垂直度檢測以及樁身質量、鋼筋、端板等檢測。
建筑論壇與建筑設計朱良輝, 張淳棣, 羅鳴: 淺談城市更新既有建筑物基礎托換技術
3.5 封樁
在達到深度后,認真檢查樁身有沒有問題,壓樁有沒有出現不正常狀況,檢查是否去掉高于設計高度的樁尖,檢查樁內是否有垃圾,泥土等異物,檢查鋼筋是否干凈。通過檢驗后,封樁釆用C40微膨脹混凝土封樁,封樁混凝土注意振搗密實,在終凝前的二次抹面后(即在混凝土澆筑后8~12 h)立即進行養護。混凝土有微膨脹性,對溫度升降較敏感,當氣溫在合適溫度(3~35 ℃)時澆筑,當超過規定溫度不能澆筑。
4 樹根樁施工流程
樹根樁:利用機器鉆到設計孔深,完成后準備好鋼筋籠,將水泥和泥漿注入。
樹根樁特點:所需場地較小,噪音、振動小,不損傷原有地基、基礎或墻柱,不干擾建筑物的正常使用,樁孔小,對墻身和地基土的影響較小。
4.1 施工工藝流程
工藝流程:現場準備地平、儀器放樣、正反循環鉆進成孔、孔周作泥漿護壁、下放鋼筋籠、泵車由導管下料、泵送壓漿。
5 鉆孔灌注樁施工流程
施工步驟:
(1)鉆機鉆進2~3 m,用吊、挖車擠進護筒,鉆到規定值(最好大于20 cm)。
(2)鋼管擠土至規定值(最好大于20 cm)。
(3)人力挖掘,邊挖邊支護,鉆到規定值(最好大于20 cm),以上是三種成孔方式,其內下放鋼筋籠,用導管灌混凝土,形成灌注樁。
鉆孔灌注樁特點:可以做地較深,深度樁承受力強;無需上部結構提供反力;可穿越地下障礙層;適合建筑內部施工。
本工程鉆孔灌注樁采用低凈空鉆孔灌注樁設備進行施工。
該設備具有使用方便、工作面要求低、移動快和工作速度快的特點。設備長4.6 m左右,寬2.1 m左右,高4.5~6.8 m之間。具有對周邊環境擾動小;承載力較大,無需反力,可實現零距離打樁;在特殊環境下得到較好的應用;泵吸反循環快速成樁工藝,2~3 h內可完成45 m的樁基成孔。鉆出的泥漿主要為土塊。
工藝流程:前期工作、放點、鉆孔、埋護筒、鉆孔、第一次清孔、到達孔深停止鉆進(驗收)、制安鋼筋籠(在成孔前做好)、先安裝導管再澆筑(在下完鋼筋籠通知混凝土后進行)、第二次清孔、混凝土灌注、拆導管。
注意:澆筑混凝土時兩次送料間隔不大于1 h,在澆筑混凝土后要養護,成孔后做好防護防止人員墜落。
6 泥漿減量化處理
現場場地有限,為保證文明施工,減少泥漿對環境的影響和運輸困難,在本工程要對泥漿凈化處理,首次提出用帶式分體壓濾機進行。
在現場就近將廢液放入池中,再加外加劑,等待時間還原了絮凝,最后脫水(擠壓方式),完成泥水分離。
污泥經過機械擠壓,形成泥餅和水。泥餅運至棄渣場,水排到城市地下排水系統或形成水泥漿再使用到施工場地。
7 結論
本工程在規定時間內完工并投入使用。基礎托換較成功:
(1)對于地鐵的影響較小,同時保證了周圍建筑的安全,相關監測數據都在允許值內。
(2)在原建筑下以及鄰近區域開發了地下室,合理利用了土地資源。
該工程成功進行了基礎托換,提高了地下空間改造使用技術,將對城市的建設發展有一定影響。
參考文獻
[1] 王曉鵬.地鐵隧道穿越黃土地區橋梁樁基托換技術試驗研究[J].鐵道建筑,2021(1):27-30.
[2] 劉春杰,劉永祥.多種樁基托換技術在深圳地鐵9號線中的應用[J].現代城市軌道交通,2020(12):79-83.
[3] 李洪慶.樁基托換技術在廣州地鐵工程中的應用[J].城市軌道交通研究,2016(8):62-66.
3637501908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