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杰
摘 要:人才隊伍建設關系到醫院的核心競爭力,關系到醫院的持續健康發展。為了逐步維護建立醫院公益性、調動積極性、保障可持續性的運行新機制,加強對優秀人才的引進和關愛,充分調動人才的主動性、積極性,激發創造性,各方面加強人才的培養與引進,對醫院的發展起到了戰略性的作用。
關鍵詞:人才梯隊建設 崗位管理 學科建設
中圖分類號:F2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2)02-261-02
人才一詞出于古老的《易經》“三才之道”,即孔子及孔門弟子的《易傳》講:“《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人才又分為經營人才、管理人才、技術人才和技能人才。人才隊伍建設關系到醫院的核心競爭力,關系到醫院的持續健康發展。為了逐步維護建立醫院公益性、調動積極性、保障可持續性的運行新機制,形成管理規范化、精細化、科學化的管理制度,創造良好的環境,加強對優秀人才的引進和關愛,充分調動人才的主動性、積極性,激發創造性,開創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可持續發展的新局面。
一家醫院是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康復為一體,具有較強救治能力、較高科研水平和國際交流能力的三級甲等醫院,在醫院領導的睿智領導下,各方面加強人才的培養與引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對醫院的發展起到了戰略性的作用。
一、強化政治素質,加強主題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
開展好主題教育活動,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健康和疫情防控工作的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及全省衛生健康大會的工作部署,堅持公立醫院公益性,以國內一流強院建設為抓手,以高質量發展為主線,以人民健康為中心,以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為目標,科學謀劃醫院“十四五”發展規劃,從嚴從實從細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以患者為中心,以醫療為主體、教學科研為兩翼,全面加強內涵建設,奮力奪取疫情常態化防控和高質量發展的“雙勝利”,助力“健康中原”建設,確保“十四五”期間醫院改革發展開好局、起好步。
二、健全人才工作機制
醫院要發展,人才是關鍵。為了加快發展,縮小與國內第一方陣醫院的差距,滿足全省人民群眾快速增長的醫療服務需求,必須實施人才強院戰略。2017年醫院堅持“做細做優、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新方針,強化三個院區的優勢化發展、同質化發展、標準化建設和規范化運行,突出不同優勢和特色,實現資源共享和協同發展。
三、積極實施人才強院戰略,加強人才梯隊建設
(一)人力資源儲備
根據國際國內形式,結合醫院、學科和專業發展需要,以滿足臨床工作為第一原則,做好人力資源儲備。堅持“公開、平等、競爭、擇優”和德才兼備的原則,制定詳細的招聘方案,有計劃地為醫院儲備各類人才。
(二)引進高層次人才
醫院采取了引培并重、引培并舉,大膽引進各類人才,包括院士、高級臨床技術、科研人才、海外學科特聘教授和拔尖人才、國家杰青、千人百人計劃專家、中華醫學會常委以上人員和其他國家級學會副主委以上職務人員,并且遵循了“一人一議、一事一議、一團隊一議”“給職位、給待遇、給平臺”,為各個學科、各個領域引進帶頭人物、引進團隊填補醫院空白。院領導親自帶隊積極參加省市人社部門組織的赴外省知名院校組織的現場公開招聘、專項招聘急需人才會議,加強了多學科的交叉與借鑒,為醫院發展增添了新的活力,同時也為醫院贏得了多項全國榮譽達打下了堅實基礎。
為提高醫院整體醫療水平與科研素質,醫院注重人才的引進與管理,如聘請汪鐘鎬教授為醫院中心實驗室主任,聘請杰青、泰山者海外特聘專家、黃河三角洲特聘專家、加拿大杰出青年研究員以及中國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獲得者、2016年科學中國人年度人物楊教授;2019年入選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獲擇優資助的康教授、夏教授等優秀人才,建立多組學大數據成果和基礎科研在個體化醫療實踐中的理論基礎和臨床應用示范,對生命科學領域的發展做出獨特的貢獻,提高我國在生命科學領域的國際知名度和競爭力,使我國在蛋白質水平上的個體化理論和臨床應用領域走在世界的前列,成為“中國制造2025”的品牌之一,拓寬了全院的科研思維,同時有了更加明確的動力與努力方向。其次招收專職科研“三無人員”,目前全院專職科研人員86人;廣泛引進優秀的博士、博士后人才,五類博士后,3年分別進站博士后50、100、200;鼓勵在職人員攻讀博士、碩士學位。目前,全院擁有博士學歷人才1866人。
(三)加強醫院現有人才的繼續教育
加強學習培訓,提高專業技能。醫學是關乎人類性命的大事,因此不斷更新、學習醫學知識顯得尤為重要。抓好院內培訓,通過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崗位資質培訓、“三基、三嚴”培訓,提升人員基本素質,不斷學習新技術、新理論和新知識。為加強醫院繼續教育,醫院制定了繼續教育管理辦法、學分制、學習任務。建立國內培養和國際交流合作相銜接的開放式人才培養,選拔優秀人才出國研修訪學進修和參加境外學術交流與講學;赴國內高水平醫院進修學習;舉辦參加國家省級繼續教育;組織承辦高層次學術會議,邀請知名專家參加指導,提高醫院知名度的同時,也拓寬了醫務人員眼界。利用多方式多渠道促進人才成長,學習先進的技術和理念,增強了臨床和科研能力,積極開展新技術、新業務。推動了醫院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和科技進步,為醫院可持續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四)鼓勵開創科研創新,積極承擔重大課題研究
醫院以心、腦、肺、腎、耳鼻喉、眼、婦產科等優勢學科為支撐的大器官疾病綜合診治技術處于全省領先地位,達到國內一流水平。近年來,隨著人才的引進和培養,一大批具有國內國際領先水平的新技術在我院得以應用。生殖醫學、神經內外科、肝移植等多項技術填補國內空白,腎臟活檢與腎臟病理居于國內醫院第一,肝腎移植數量分別為醫院第三第四位,3d打印技術已在臨床多個臨床學科中成功實施。達芬奇手術機器人3臺,肥厚型心肌病子代遺傳阻斷與內鏡下胃成形術填補國內空白。新技術新項目。全年順利開展新技術新業務53項,其中填補國際空白4項、國內空白5項、省內空白39項。
(五)成立國際醫學部,掛牌名醫工作室
根據省政府的號召,落實國內頂級醫院對口幫扶的舉措,與國內知名專家建立工作室,柔性引進外院專家作為特聘教授,對科室管理、學科建設、科研水平進行指導培養,提升醫院的科研水平。
(六)打造名科名院,筑牢學科建設“品牌線”
加強一流學科建設。臨床醫學“雙一流”ESI全球排名從2017年9月的2.16‰提高至目前的1.32‰,全院臨床醫學專業貢獻度超過50%。重大慢性代謝性疾病綜合防控和生殖及遺傳性疾病防治成為全省特色骨干學科。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抓住建設區域性醫療中心的機遇,加快推進“136”工程,提升科研、醫療、教學水平。明確定位,加強區域醫療中心建設。醫院積極創建神經病學、呼吸病、傳染病、創傷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已獲批承擔建設全省醫學中心7個。
(七)聚力自主創新,筑牢科技成果“轉化線”
新增各級各類科研平臺共22個,互聯網醫療系統與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通過國家發改委評審驗收全年共獲資助各級各類科研項目480項,總經費8650.14萬元,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14項,居全國第7位。獲批國家重點研發專項2項。獲批省市及院內新冠肺炎課題18項,完成專家共識科普手冊17項。榮獲各級各類科研成果獎62項。
四、建議與思考
(一)做好人才梯隊建設規劃
人才梯隊建設是一個長期的工程,需要有前瞻性、發展性、系統性,要根據形勢的發展,圍繞醫院的戰略目標,制定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制定措施,形成有利于人才發展的制度,做好退休與引進雙措施,保證人才梯隊建設的完整性。
(二)完善人才考評機制,優化人才結構
醫院要創新人力資源管理,完善人才考評機制,設置崗位管理,優化人才結構。設置崗位聘任制度,改變終身制,堅持“科學設崗、合理配置”,加強專業技術人員的考核與管理,逐步完善人才梯隊建設,為醫院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三)根據科學發展觀原則,樹立以人為本觀念
為構建德、能、勤、績為主要考核標準的評價機制,充分調動人員的能動性、主動性、創造性和自律性,利用各種機會,推薦選拔培養各種優秀人才,使每個人才都能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充分實現的自身價值。按照德才兼備的用人標準,做好定期考核,選拔各類優秀人才在重要的崗位擔當,滾動培養,打造出高效率、高素質、高執行力的團隊,促進人才梯隊建設的合理化,確保醫院可持續發展。
醫院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嚴格執行新時代黨的衛生健康工作方針和教育工作方針。人才戰略管理任重而道遠,要結合醫院自身的實際情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積極營造和諧團結、公平的人才環境,實現醫院人才高質量發展,促進醫院整體醫療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丁勝.實施人才強院戰略,不斷開創醫院發展新局面.中華醫學科研管理雜志,2008,12(21)
[2] 孫文.對培養高層次醫學人才機制的探討.中華醫學管理雜志,2005,21(1):44-47
[3] 劉君逸.加強人才培養,促進醫院發展.經濟師,2018,3(349)
(作者單位: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河南鄭州 450052)
(責編:賈偉)
3724501908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