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麗莉
摘要:生活語文是培智學校課程體系中尤為重要的一門學科。培智學生在語言、思維、感知覺、粗大動作、精細動作、認知等各領域的能力普遍低于同齡的普校學生,特別是培智學生學詞識字障礙凸顯。基于現狀,依據《培智學校義務教育生活語文課程標準(2016)》,立足于實際,聯系培智學生生活經驗,創設新方法和新環境,提高培智學生識字的有效性。
關鍵詞:培智 有效識字 實踐研究
2016年教育部頒布培智學校義務教育生活語文課程標準(以下簡稱《新課標》),配套的部編版教材也相繼使用,但很多教師并不能較好地將《新課標》的教學理念在教學中落實。在識字教學中,很多教師不能以教材為基礎,有效結合培智學校學生的生活實際。教師以“講”代“學”,拘泥于反復認讀,識字教學形式單一,教學方法單調,缺乏有效的識字教學方法,無法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同時,由于培智學生主動識字愿望不強,對漢字理解困難,學習僅停留在感知階段,這導致其漢字學習遷移能力弱,難以將課堂中學習的知識與生活聯系,難以形成適應生活,融入社會所需要的基本的語文素養。
針對這種現狀,在培智識字教學中,如何落實《新課標》,使用新教材,選擇適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提高培智學生識字的有效性?筆者從以下方面進行了探究。
一、借助直觀教具,激發識字興趣
對于培智學生來說,他們雖然感知遲鈍、緩慢,注意力不集中、易轉移等生理和心理缺陷,但易被鮮艷色彩的事物所吸引。教師在識字教學中若能借助直觀教具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就可以在識字教學中取得較好效果。例如:在象形文字“日、月、水、火”的教學中,教師可借助“日、月、水、火”的相關圖片讓學生觀察感知,幫助學生進行識記。在漢字“土、木”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土、木的實物教具,讓學生通過觀察、觸摸,既能調動學生積極認知事物的興趣,又能加深其對漢字的理解和記憶。
二、游戲識字,激發識字興趣
將游戲與識字相結合,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提高識字效率。在培智課堂中,常用“魔法盒”“糖果包”等識字游戲。例如:在游戲識字“牛”的活動中,我們可以通過設計一個“魔法盒”,展示象形字“牛”的演變過程,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我們還可以將“牛”包裹成糖果的形狀,讓學生打開“糖果”,認讀“糖果”中的“牛”字。需要注意的是,培智識字游戲活動需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針對學生能力的差異情況,由易到難,分層設計識字游戲活動。如讓能力較強的學生獨立完成識字游戲,對需要支持的學生教師輔助學生參與游戲識字活動。
三、巧用多媒體,有效識字
在識字教學中,巧用多媒體,可以顯著提升識字教學的有效性。例如:在教授漢字字音時,教師借助多媒體,請學生觀看漢字的發音視頻,圖文聲像并茂,讓學生多感官參與其中,使其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發音技巧;在教授漢字字形時,我們可借助希沃白板軟件,讓學生了解漢字的書寫筆順、筆畫以及漢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這樣有利于學生突破漢字記憶的難點,讓學生有效識記;在理解漢字字義時,可以結合漢字的字理,幫助學生了解漢字的演變過程,了解漢字的“來世今生”,讓學生有效識記。同時,教師運用多媒體,學生可以與多媒體設備交互學習,學習效果顯著且優于傳統訓練方法。在識字教學中,我們通過“智慧課堂教學模式”,有效設計學習活動,如:我們可以借助希沃白板軟件,設計“分組競爭”“超級分類”等識字活動,讓識字學習更好玩,更有效。總之,在識字教學中,巧用多媒體,讓學習更有趣,過程更好玩,評價更積極,識字更有效。
四、巧妙滲透情感教育,讓識字教學更有溫度
漢字博大精深,有著幾千年的歷史,不僅蘊含了我們古人的智慧,更是凝聚了我們古人的情感。在漢字教學中,教師教的不僅僅是一種文化,更是一種情感。教師應當將情感融入識字教學中,讓識字不僅有情感的溫度,同時,把識字延展到對漢語文化的情感當中。例如:漢字“三”,課文中呈現的是三口人的家庭成員,教師教授“三”時,巧妙地將人物與“三”字的漢字筆畫對接:上面一橫是媽媽,中間一橫短,是小小的我,下面一橫長是個子高高的爸爸,爸爸媽媽他們保護著我。學生立刻明白了,原來漢字“三”里面有爸爸、媽媽和我三口人。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在讀詞說句練習中,紛紛舉起小手,大聲并且得意地說著,這個“三”字就是說我和我的爸爸、媽媽,學生的語言以及表情中流露的是一種對爸爸媽媽愛的依賴。在課后書寫漢字“三”時,學生能夠將中間那一橫寫得很短,明顯掌握了“三”的筆畫特點。可見,將情感融入識字教學中,學生既掌握了知識,又增強了情感體驗,識字教學變得更有溫度。
五、回歸生活,讓學生高效識字
對于培智學生來說,其知識遷移能力較弱,即使在課堂上“學會”了,但在實際生活中卻難以發現和運用所學知識。因此,教師需要放大學生的生活資源,讓生活資源不僅僅“再現”在課堂中,更要在生活中有意識的“再現”。例如:課堂上,教師在教授“上”這一生字時,首先,教師再現了學生平時上課、上學的照片;然后,引導學生聯想生活中與“上”有關的詞語,如上樓梯、上廁所等,讓生活場景在大腦中“再現”,讓課堂“再現”生活。課下,要求家長帶領學生去超市等生活場所去尋找、發現生活場景中的“上”字。培智學生的識字,最終是要回歸其生活當中的,所以,教師在識字教學設計和實施中,也應牢牢抓住生活元素。識字來源于培智學生的生活,還要回歸他們的生活,如此方可提高培智學生識字的效率。
六、放大成果,享受識字樂趣
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說:“人類性情中最渴望的是得到他人的認同。”但培智學生一方面由于智力缺陷,他們渴望成功的愿望不強烈;另一方面,培智學生學習知識、掌握技能的能力比較弱,作為家長或老師,過多地“幫助”孩子去解決問題,會剝奪了他們體驗成功的機會。因此,識字體驗成功的機會就需要老師和家長共同為孩子創造,讓他們體驗每一次識字認讀成功的快樂。在識字教學中,放大學生識字成果,可以幫助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享受識字帶來的樂趣。家校雙方設計“識字加油站”“識字百寶箱”“漢字寶寶貼畫集”等家庭識字手冊,通過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收集一些生活中的漢字,關注生活中的漢字。同時,學校要盡可能多地給學生搭建展示的舞臺,讓學生從語文實踐中體驗成功,享受識字帶來的樂趣。
總之,識字教學應盡可能拓展思路,貼近學生生活,充分搜羅身邊資源,力求識字與生活相融合,運用多種手段,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培養學生把生活當作識字的大課堂,把識字當作生活當中的一件趣事。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培智學校義務教育生活語文課程標準(2016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2]歸芳芳.新課標理念下提高生活語文教學有效性的策略:以《生活語文》一年級《花草樹木》教學為例[J].現代特殊教育,2020(5):57-59.
責任編輯:黃大燦
3452501908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