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光安 方小英
摘要:數據分析素養是新時代公民必備的素養,聾校數學課標對此也做出了明確的規定。在聾校教學中,可以從“聯系生活,激發興趣;揭示意義,引起動機;目標分層,學有所得;開展活動,豐富經驗;加強聯系,打通概念;揭示本質,升級認知;信息技術,融入教學;適當引申,滲透德育”等方面發展聾生的數據分析素養。
關鍵詞:數據分析 統計與概率 聾生
一、問題提出
隨著信息社會的發展,人類已經進入了“互聯網+”、大數據時代,新時代對人的數據分析素養要求越來越高。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我們經常要面對各種數據及圖表,這表明了只有具備一定的數據分析素養,才能適應新時代。《聾校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6年版)》明確提出,要培養聾生的數據分析觀念。由此可見,聾校數學教師要特別重視對聾生數據分析素養的培養。
二、發展聾生數據分析素養的意義
1.豐富聾生的數學知識與技能。在培養聾生數據分析素養的過程中,鼓勵聾生親自參與簡單的數據收集、整理、描述及分析,如可以通過各種途徑(如上網、實地調查等)來收集數據,學習簡單隨機事件的概率等知識。通過學習,他們將能較快地讀懂新聞報刊或企業中的統計圖表,或者繪制出讓人一目了然的統計圖表,這對提高他們的工作能力是有幫助的。
2.開闊聾生的數學視野。在學習統計與概率知識之前,聾生接觸的都是確定性的數學知識。但聾生認識到隨機現象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不同后,接觸到數學的另一片天地——不確定性,這無疑促進聾生對數學有了更完整的認識。
3.提高聾生了解并適應社會的能力。培養聾生數據分析素養的重要載體是統計與概率知識,這類知識與現實是密切聯系的,例如聾生掌握了平均數的計算方法,就能看透一些公司所謂高平均工資的陷阱;理解了概率的知識,就能識破街邊一些摸獎游戲的真相。聾生有了數據分析的觀念,就會形成利用數據進行推斷的直覺,提高客觀認識世界的能力,盡可能地做出合理的決策。
4.塑造聾生良好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統計與概率知識是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的,聾生可以通過實踐活動來學習數據的表示和分析,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體會數學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作用。提高聾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他們調查研究的習慣,使其形成實事求是的態度,提高他們的綜合實踐能力。
三、聾生數據分析素養培養的困境
1.教材內容偏舊。目前五年級以上的學生還在使用20世紀90年代版的教材,關于統計與概率的知識只在八年級上冊呈現,且側重于如何畫統計圖、如何求平均數等技能類知識,對于為什么要收集數據、如何收集數據、怎么分析數據、如何了解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等方面沒有涉及。
2.聾生數據分析素養較低。近期筆者就“學校要舉行秋游活動,要從四個地方選擇一個去,想一想,如果讓大家盡可能滿意,應該如何決定?為什么?”“盒子里有一個1號球和一個2號球,這兩個球除標的數字外完全相同,每次摸前充分搖勻,摸后放回,如果第一次摸出的是1號球,第2次就是2號球,對嗎?”等問題對30個高中聾生進行調查,90%的學生回答說從來沒有遇到這樣的問題,不知道該如何回答,可見目前大部分聾生的數據分析素養是不高的。
鑒于數據分析素養的重要性及目前的困境,數學教師要不斷豐富自身統計與概率方面的知識,優化知識結構,提高文化素養,掌握所教知識體系的基本內容、基本思想和方法。
四、發展聾生數據分析素養的策略
(一)聯系生活,激發興趣
數學的任務之一就是探索生活中的各種模式,把數學與生活實踐緊密聯系,學“生活數學”,過“數學生活”,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會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分析現實問題。例如筆者給學生講授隨機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的課題之前,講述關于街邊抽獎騙局的新聞,學生對其中的秘密感到很好奇,很快就進入學習狀態。筆者順勢引入可能性的大小的教學,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揭示意義,引起動機
一個人要做一件事情,或是愛好使然,或是情感使然,或是利益使然。在學習統計與概率知識的時候,向聾生揭示這部分知識的價值,將極大地增強他們學習的動力。如2019年國慶節前,有一位觀眾由于看不懂央視介紹的70年來我國的GDP變化統計圖,認為該統計圖有誤,給央視打電話投訴。教師可以給聾生講述這個故事,告訴他們只要掌握了統計與概率的知識就能理解生活中的很多圖表。還可以給聾生講述通過統計進行決策的諸多實例,幫助他們認識到數據分析的價值,以此來激發他們學習統計與概率知識的興趣。
(三)目標分層,學有所得
《聾校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6年版)》在課程基本理念部分指出:“聾校數學課程既要面向全體聾生,又要適應聾生個性的發展,使聾生人人獲得適合的數學教育,讓不同的聾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課標還指出,應建立目標多元、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按照個別化教學計劃,有效實施差異性評價。如一堂以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為教學內容的省級優質課“制作營服訂單”,執教教師的教學目標對于水平較高的學生側重于通過自主學習達成,對于水平較低的學生側重于在教師提供支持的情況下達成。經過這樣的分層設計,教師的教學就更有針對性,學生在課堂上能較充分地參與活動,學有所得。
(四)開展活動,豐富經驗
聾生和健聽學生一樣對周圍的事物充滿好奇,正如蘇霍姆林斯基說:“學生希望自己是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發展聾生數據分析素養的過程中,要通過開展活動讓學生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如上“制作營服訂單”一課,教師在課堂上放手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測量身高,讓學生經歷收集數據的過程,再進行數據的分類整理與分析,這就讓聾生積累了較完整的數據收集、整理與描述的經驗。
(五)加強聯系,打通概念
聾生常見的一個特點是容易忘記知識,這是他們表面化、碎片化認知導致的。要想讓聾生深入理解知識,達到掌握的層次,就要幫助聾生弄清楚各個知識點、各個概念之間的聯系與區別。如學習了平均數、中位數、眾數等概念之后,要引導學生總結出:這三個概念都是描述數據的集中趨勢,但平均數容易受到極端數據的影響;中位數能表示數據的中等水平,但不能表示整體;眾數可以表示數據的普遍情況,但沒有平均數準確。此外諸如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扇形統計圖、莖葉圖之間的聯系與對比,頻率與概率之間的聯系與對比,等等,都是教師要幫助聾生弄清楚的知識點。
不同的數學思想也可以加強聯系,比如呈現一組數據,可以先讓聾生估計一下這組數據的平均數大概是多少,這就發展了聾生的數感;再讓聾生進行計算,強調計算一定要注意力集中,這就發展了聾生的數學運算素養。一組數據既可以用表格來整理,也可以用圖像來呈現,通過圖像可以直觀地看出數據的發展趨勢、最大值或最小值,引導聾生養成讀數畫圖的習慣,這就滲透了數形結合的思想。
(六)揭示本質,升級認知
聾生雖然聽力缺失,但智力是正常的,他們完全有能力接受較深刻的數學知識,完成較有深度的學習。在教學中,要揭示數學知識的本質,幫助聾生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比如有些統計圖的縱軸靠近零點的部分常常畫成虛線,這是由于畫不下而節省空間嗎?這只是表面的原因,它的本質其實是為了放大差異,便于讀者判斷數據的變化趨勢。
(七)信息技術,融入教學
教師的作用不僅在于教給學生知識,還在于引領潮流,教會學生利用信息技術來幫助學習。聾校課標也特別強調“要充分考慮信息技術對數學學習內容和方式的影響”。教師在給學生講解收集數據的方法時,可以介紹網絡問卷、在線文檔等方式,而不是局限于傳統的發收紙質問卷;教學如何整理分析數據時,可向學生展示如Excel軟件的強大繪圖與分析功能,引導學生利用新技術來學習。
(八)適當引申,滲透德育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學科,但它所蘊含的思想方法亦有人文教育價值。聾生在校學習的數學知識或許某天會被忘記,但是在學習過程中得到的人文思想的浸潤可以伴隨他們很長時間,因此要適當地引申教學內容,滲透德育。比如在學習數據的收集、整理與描述的時候,讓聾生知道數據的獲得要經過科學的統計調查,不可憑空捏造,不然得出的結論會誤導人,甚至造成經濟損失,教師借此就可以教育學生要發揚實事求是的作風。又如讓學生完成以“家庭人均月生活用水量”為主題的調查報告,結合我國水資源短缺的形勢,和學生談談節約用水的意義,這樣就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無形之中滋潤了學生的心靈。
參考文獻:
[1]朱麗花,張玉環,田衛章.中法兩國初中統計課程的比較研究[J].數學教學,2015(2):7.
[2]張丹.小學生數據分析觀念發展過程的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5.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特殊教育教師專業標準(試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4]徐東升.聾校數學教學生活化探索[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4.
[5]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聾校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6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責任編輯:唐丹丹
3909501908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