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勇




摘要:目的:分析低劑量螺旋CT掃描技術在兒童鼻竇病變中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在我院選取60例疑似鼻竇病變患兒,按中心隨機法分組(實驗組、對照組),30例/組。選取時間: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所有患兒均進行螺旋CT掃描技術檢查,對照組采取常規劑量、實驗組采取低劑量。對收集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后,對比兩組成像質量、檢查效力、輻射指標。結果:兩組檢查噪聲值、對比信噪比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兩組成像質量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優良率分別為93.33%、90.00%;兩組檢查的特異度、敏感度及精確率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實驗組輻射劑量指標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低劑量螺旋CT掃描在小兒鼻竇病變的診斷中具有良好的應用價值,可滿足臨床診斷的需求且輻射損傷更少。
關鍵詞:螺旋CT掃描;低劑量;應用價值;鼻竇病變
【中圖分類號】R765.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03--01
鼻竇病變是兒童常見疾病之一,該疾病會嚴重影響患兒生活質量,對于該疾病的診斷及治療一直是臨床研究的熱點課題之一[1]。鼻腔螺旋CT掃描檢查是診斷鼻竇炎最直接和準確的方法,可以顯示病變鼻竇的位置、范圍、解剖學致病因素、鼻腔鼻竇黏膜病變程度,還可根據某些CT特征對鼻竇炎性質進行確定,故檢查已經成為小兒鼻竇病變檢查的“金標準”[2]。螺旋CT掃描的成像基礎是X線成像,具有一定的輻射傷害,由于兒童特殊的身體機制,對于螺旋CT掃描的劑量把控至關作用。有研究提出低劑量螺旋CT掃描技術在實際應用中更具優勢,能在保證檢測效率及圖像質量的同時,減少對患兒的輻射損傷[3]。鑒于此,本次研究甄選出60例樣本,對比常規劑量及低劑量螺旋CT掃描的實際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對我院兒科收治的疑似鼻竇病變患兒進行篩選,甄選出6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中心隨機法分組(實驗組、對照組),30例/組。其中對照組男14例、女16例,年齡最小者3歲、最大者12歲、均值為6.25±1.34歲;實驗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最小者3歲、最大者12歲、均值為6.27±1.37歲。兩組數據差異?。≒>0.05),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1)均在臨床初步診斷后判斷為疑似鼻竇病變;(2)臨床資料完整度滿足本次研究者;(3)患兒家屬對研究知情并簽訂同意書;(4)年齡3-12歲。
排除標準:(1)合并其他系統危重病患兒;(2)已經確診為鼻竇病變患兒;(3)拒絕配合研究者。
1.2方法
儀器選擇:飛利浦64排螺旋CT掃描機;掃描參數設置:層厚0.75 毫米,層間隔0.75 毫米,螺距設置為1,旋轉時間設置為1.0 s/r,管電流設置為30-120 mA,管電壓設置為120kV。掃描開始前,需先聯合家屬對受檢患兒的情緒進行安撫,并將患兒身上的金屬物品摘除,檢查體位為仰臥位,指導患兒保持平靜呼吸,頭部處于略微后仰狀態,在受檢患兒頸部至股四頭肌中段鋪設防護鉛毯,對輻射進行防護。掃描范圍:額竇頂端-上牙槽,掃描基線需與受檢者的上頜牙槽處于平行狀態。對照組受檢患兒采取常規劑量檢查(預設固定電流時間乘積設置為200 mAs),實驗組受檢患兒采取低劑量檢查(預設固定電流時間乘積為50 mAs)。當螺旋CT掃描完成后,將檢查所得的圖像傳送到計算機后期處理系統中進行處理。
1.3觀察指標
(1)對比兩種劑量檢查的噪聲值及對比信噪比。
(2)對比兩組成像質量。差:圖像質量評分為1-2分,成像存在較清晰的偽影,對鼻竇結構節、病變診斷產生明顯影響;良:評分:3~4分,成像存在輕度偽影,對鼻竇結構、病變的診斷不會造成明顯影響; 優:評分:5分,未見明顯偽影,成像清晰,能清楚觀察到鼻竇解剖結構,從而形成準確的診斷。輻射劑量指標包括: CT容積劑量指數、劑量長度乘積[4]。
(3)對比兩組螺旋CT掃描檢查效力,包括檢查的特異度、敏感度及準確率。
(4)輻射劑量指標對比,包括:CT容積劑量指數、劑量長度乘積。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3.0軟件分析及處理數據,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х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噪聲值、對比信噪比比較
兩組檢查噪聲值、對比信噪比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1。
2.2兩組對比成像質量比較
兩組成像質量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優良率分別為93.33%、90.00%,見表2。
2.3對比兩種劑量檢查效力
兩組檢查的特異度、敏感度及精確率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3。
2.4兩組檢查的輻射劑量指標比較
實驗組輻射劑量指標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3討論
鼻竇炎是兒童常發疾病之一,發病原因為兒童免疫力相對較差,易受細菌感染等因素影響,該疾病早期的癥狀為發熱、鼻塞等,與感冒癥狀很相似,但該疾病若未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還會引發咽喉、扁桃體炎癥的發生,同時該疾病反復發作,會嚴重影響患兒生活、學習等多個方面,故對于該疾病需給予足夠重視,始終保持著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原則,需早期給予準確的鑒別診斷,再給予其對癥的治療[5]。
隨著現代醫療技術進步及對上述疾病研究的不斷深入,目前臨床已形成較完善的診療系統,其中螺旋CT掃描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具有檢查效率高、精確率高、操作簡便等優點,但對于其在兒童鼻竇病變檢查中的具體使用劑量臨床存在諸多意見[6]。隨著臨床診療經驗的積累,臨床工作者對于檢查的輻射傷害的重視程度不斷上升,有研究提出對比常規劑量檢查,低劑量螺旋CT掃描同樣具有良好的應用價值[7]。本次研究對比上述兩種劑量的實際應用價值,結果如下:兩組檢查噪聲值、對比信噪比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兩組成像質量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優良率分別為93.33%、90.00%;兩組檢查的特異度、敏感度及精確率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研究結果提示兩種劑量的檢查結果無明顯差異性,低劑量檢查同樣具有良好的檢查效力,也可為臨床治療的實施提供明確的指導。另外本次研究還對兩組檢查的輻射指標進行了分析,結果如下:實驗組輻射劑量指標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研究結果提示,低劑量螺旋CT掃描技術產生的輻射傷害相對較少,安全性更具保障[8]。
綜上所述,低劑量螺旋CT掃描在小兒鼻竇病變的診斷中具有良好的應用價值,可滿足臨床診斷的需求且輻射損傷更少。
參考文獻:
[1]代斌斌. 64層螺旋CT低劑量掃描在兒童鼻竇檢查中的應用價值[J]. 實用醫學影像雜志,2021,22(3):299-300.
[2]李儒,侯佳辰,郭興,等. 多層螺旋CT低劑量掃描在兒童鼻竇炎中的診斷價值[J]. 廣西醫學,2020,42(1):44-46.
[3]蔡杭美,盧輝群,許曉杰,等. 64排螺旋CT低劑量技術在兒童副鼻竇掃描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8,22(11):109-110,113.
[4]郭廣威,莫賢海,陳炯,等. 低劑量與標準劑量CT對慢性鼻竇炎手術高風險患者圖像質量和輻射劑量的影響[J]. 中國醫學物理學雜志,2017,34(11):1137-1141.
[5]張麗麗,牛延濤,鮮軍舫,等. 多模型自適應統計迭代重建算法對鼻竇CT圖像質量和輻射劑量影響的實驗研究[J]. 中華放射學雜志,2020,54(1):66-70.
[6]張萍萍. 低劑量螺旋CT在兒童副鼻竇病變的應用[J]. 當代醫學,2020,26(1):56-58.
[7]寧娟. 低劑量螺旋CT在兒童鼻竇病變中的應用[J]. 中國醫藥指南,2019,17(3):47-48.
[8]馬春艷,歸俊,龐昆,等. 多層螺旋CT低劑量掃描在青少年鼻竇檢查的臨床應用研究[J]. 現代醫用影像學,2016,25(4):723-725.
[9]黨保華. 128層螺旋CT低劑量技術在兒童副鼻竇檢查中的應用[J]. 臨床醫學,2018,38(12):28-29.
2946501705398